14级文博系王冰:走出圈子,探索更大的世界
走访同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级 方淑芬
王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14级硕士研究生,曾在百度、美团互联网大厂工作与实习,现供职于一家东南亚头部的fintech公司。
复旦之路:开放者
王冰学姐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的王牌考古专业,凭借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保送复旦研究生。当提及选择复旦的原因,学姐直言:“对金融和互联网领域感兴趣,上海良好的金融氛围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而复旦,正是促成王冰学姐与上海、与金融缘分的完美桥梁。
回忆起在复旦的学习生活,王冰学姐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玩儿”,但此“玩”非彼“玩”,王冰学姐认为“玩”更多是走出自己专业的小圈子,思维打开,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不同的思想,了解和探索社会的多样性,给自己更多选择。在复旦,她认识了保研后gap一年去支教的同学,也认识了毅然选择参加联合国非洲志愿者活动的朋友……,她在这些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好友身上看到了“勇敢”与“朝气”。与校园结交到的志同道合的挚友一起,他们徒步新疆、自驾西北、爬山越岭……王冰学姐一直以开放的心态、刚毅的步伐走在途中。她还说,希望自己80岁仍可以和朋友一起徒步丈量山川美景。讲述起这些美好的过往与憧憬,学姐说:“我们会一生都受益于自己复旦学子的身份。”
因此对于王冰学姐来说,复旦之于她的首要人生意义便是在自由与浪漫的校园氛围下收获的一群挚友。延伸到校外的职场上,百年复旦星空所带来的复旦校友圈更是一生的财富。学姐提到,工作中会发现很多优秀的高层都是复旦的校友,当大家聊起各自的背景,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职场上的距离感就会下降不少。她说:“我们会一生与复旦关联”。除此之外,学姐还很直率且真诚地说,难忘的还有在校园里邂逅了一段“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爱情。
职场之旅:行动者
在职场的建议上,学姐认为早些开启相关实习,通过实践进入某一行业、接触某一岗位具体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现和了解其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以及岗位技能的需求,以及其与自身喜好、特长是否匹配,重要的是“它能否给你足够的激情”。学姐说,大部分人一生都要与工作相伴30-40年,“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喜欢的事情上”。
学姐坦言,自己也曾犹豫过是否要改行进入互联网或金融,但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既然这两个领域对自己来说都是全新的,那就先行动起来,“单靠想是想不明白的”。所以学姐先后进入了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外滩董事会以及香港的金融公司实习,逐渐才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之前互联网大厂和跨国公司实习与工作的背景,学姐顺利拿到了一个去海外工作的机会。她在海外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迅速成长,并且对所辖东南亚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随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势头越发迅猛,东南亚作为中国互联网出海的首选市场,对有东南亚市场了解和深耕的人才越发抢手,学姐在回国后,就有了更多自身发展的选择空间;同时,在东南亚市场的赛道上,还避免了大家所说的互联网大厂“内卷”。
回想完自己一路的职业历程,学姐特别想告诉学弟学妹们:“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她说,无论大家现在喜欢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都先选择一个方向行动起来,“动起来才能解决你们对未来就业和职场的焦虑与迷茫”。学姐还分享道,自己每次焦虑时,都会看一遍《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让她记忆很深:“总是担心明天,又怎能把握好今天?”
如果要寻找关键词描述王冰学姐,那定然离不开“果敢”、“乐观”与“优秀”。从考古到金融的跨界,必然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努力,但学姐在采访结尾很从容地说到:“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业,算是比较lucky的。”在“兴趣”与“行动”的课题上,王冰学姐用自己的人生向我们讲述了精彩的一课。
寄语后生:差异化、开放性
回望过去,学姐总结自己的经历以及现在看到和接触到的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她给学弟学妹们提了以下几点中肯的建议:
一、走出宿舍、走出小圈子,发现人生的多样性;
二、打开思路、打开眼界,用行动治愈迷茫;
三、拒绝内卷,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