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法学院高昌健:扎根西部,砥砺前行
肖钰田
高昌健学长14年进入复旦大学法学院,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了贵州省定向选调,2017年7月-2021年3月先后在黔南州纪委监委办公室、案件审理室、贵州省纪委监委组织部工作学习,2021年4月起在黔南州贵定县新巴镇新华村担任驻村干部,2022年起在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工作。现就职于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同时兼任复旦大学贵州校友会理事。
因为喜欢,结缘复旦
谈到为什么选择复旦时,高学长说到自己曾两次结缘复旦。首先是学长读高中时候,暑假到上海旅游有缘第一次参观过复旦校园,尤其是看到光华楼随处都有学生在学习、讨论,这样的学习氛围也是学长很向往的,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习氛围,都深深打动了学长。第二次是2013年在决定考研之前,机缘巧合又去了一次上海,这次参观了复旦校史馆。学长说:无论是人文情怀还是历史底蕴都深刻感染到他,在这里,他听到了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严复、邵力子、马相伯、陈望道……仿佛隐隐约约看到这些人守护这所学校付出的汗水和艰辛。从校史馆出来后,学长说自己心底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心安的感觉,好像未来在这里,他一定会找到更多值得他喜爱的事物,因此也更加坚定了他来复旦读研的决心。
研究生一入学,学长就选择加入复旦法学院研究生团学联(现已改名为“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三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干事到主席的成长,而研究生团学联各项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江湾校区大放异彩,并且在时隔6年后于2015年重夺了“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团学联”的荣誉称号。
选择复旦法律专业则是因为职业规划原因,学长本科是学金融的,金融和法律同样作为实用性较强和就业面较广的专业,选择复旦法律专业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一名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因为理想,扎根西部
在研究生三年就读期间,高学长曾经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利用暑假实践机会,先后到过云南、宁夏和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长老家位于贵州毕节,当时也是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以他从小便对贵州这个西部省份有深厚的感情。在校的社会实践经历也更坚定了他毕业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毕业季来临,当身边同学很多都选择去律所的时候,学长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了贵州省面向985高校的定向选调计划,最后成功通过面试,去到了贵州省黔南州纪委办公室工作。之所以选择黔南州,就是因为黔南对于人才十分重视,选调生在这里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能够满足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同时学长也说到选调生的驻村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基层百姓的难处,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因为热爱,砥砺前行
在复旦三年的学习经历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高学长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复旦法律人的内涵所在和价值追求:一名真正的法律人不仅要具备崇高的法律素养,更需要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法律关乎百姓的事就无小事,法律追求公平正义,有些人一辈子也就与司法机关打一次交道,以后他如果从事法律工作,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尽量地感受到法律是公平的,法律是他们权益的最终捍卫者,只有这样,法治的观念才会不断地传播下去。
学长毕业以后来到纪委监委工作,也算是部分与专业相关,他接触的除了违纪案件,还有不少涉嫌严重违法移送司法的刑事案件。转岗来到检察院之后,也是面对诸多的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普通民事案件不一样,民事案件的处理只要符合高度盖然性即可,而刑事案件的处理必须要有直接证据构成的完整证据链条且排除各种合理性怀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作为一名复旦法律人,高学长在工作中都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争自己办理的每一起刑事案件都能够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充分保障被审查调查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学长也希望自己承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关怀: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第一,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有底气,都能跟上社会的步伐,而不是在岗位上混日子,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即使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不喜欢,也要尽力做好目前工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必将会有回应的,要相信总有发现你优秀能力的人,只有准备好了,机会来临时才能把握住。
第二,对于想参加选调的学弟学妹,首先是一定要充分了解好选调,近几年出现了很多跟随大流参与选调的人,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公务员,所以希望大家认真考虑好。而对于选调生工作地点的选择,学长则推荐要么留在发达地区,要么回家乡,这样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和生活都会更为适合。
第三,对于法律专业毕业生来说,除了公务员,大家也可以多了解其它岗位。对于想要回贵州工作的学弟学妹来说,国企和贵阳的律所也是很好的选择,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贵州的律所今后发展也必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