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杨小语:在自律的约束下,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

2022-02-21|校友走访

08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杨小语:在自律的约束下,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

走访同学:21级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硕士 田承文


杨小语学姐于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先后在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曾受到CSC国家公派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在东京艺术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主要从事古代装饰艺术相关研究工作,2021年通过对正仓院中唐代“含绶鸟”纹装饰的研究申请到国家课题。目前担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负责艺术理论,史论方面的研究。


【在自律的约束下,才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由】

2008年,怀着对海派文化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小语学姐选择来到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进修学习。在家人的陪同下,学姐初次踏入复旦校园,面对崭新的人生旅程,“有疲倦,有开心,还有一些忐忑,来到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有期待,又对一切事物充满敬畏”,在回忆初入复旦时的情形,学姐如是说道。


面对全新的环境,小语学姐很快便平衡好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本科期间,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硕士研究生的保送名额,在硕士阶段又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全院唯一的硕博连读名额,一切都在朝着规划中的方向前进。但成长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8到22岁这个容易陷入迷茫的阶段,小语学姐也面临着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在学姐看来,消除这些困惑的方法就是约束自己,坚持每天拿出时间来做研究,正如她所说的:“其实学习的时间不一定要很久,但要坚持每天都在做输入,只有这样积累,你的研究才能够很有效地向前推进,同时又不会打扰太多个人生活。”谈及复旦教会她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时,小语学姐首先想到了复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她说:“我们都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但更重要的是,复旦教会我‘自律给人自由’,在自律的约束下,才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由。”


【科研源于热爱,至少在可以选择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在复旦对专业研究有了较深认识后,小语学姐自学并通过了日语N2等级考试,取得了到东京艺术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日本的后乐寮中,学姐结识到许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她们畅谈理想、交换认知,思维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东京艺术大学的片山まび教授对学术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同学热心真诚的关爱也极大地影响着小语学姐,使她能够更加专注于正仓院唐代“含绶鸟”纹装饰的相关研究中。就在去年,学姐通过这项研究成功申请到一项国家课题。在回忆这段留学经历时,学姐还有些不可思议地感慨:“这只‘含绶鸟’好像真的带着我飞向了更多更好的地方”。


研究期间,小语学姐极少受到任何来自导师方面的限制,一切从兴趣出发,将热情百分之百地投入研究中,在装饰艺术研究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在被问到“科研过程是否经历过挫折,在这期间如何调节情绪?”时,学姐回答道:“即使是再喜欢的研究,也会面临困难挫折情况的发生,这时候完全可以适当地休息一下,出去走走或是听听音乐,像个正常人一样平静地度过这段低谷期就好。”正是这种在面对挫折时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让学姐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清晰且坚定地朝着目标方向前进,也同样使我受益匪浅。


【有一颗包容的心,兼包并容才能越走越好】

在复旦学习期间,小语学姐就对未来有了规划,她希望在毕业后回到重庆。实际上,她也的确这样做了。博士毕业后,学姐回到重庆,在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担任讲师,主要负责中外设计史、设计史论研究等领域的工作。在谈到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时,学姐表示“以前(学生阶段)想的更多的是做好自己,而在成为老师后要接触更多的人,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学生辅导工作,在这些过程中会有更多思考,角度和高度也会完全不一样。”


或许是得益于身份的转变,小语学姐在做研究时更加注重融会贯通。例如,对陶瓷史的研究不再简单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还会融入材料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丰富了研究内涵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对于现在的专业和学习而言,就是要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一颗包容的心,兼包并容才能越走越好。”在谈及现在的研究工作时,小语学姐这样说道。


“行动不一定每次都带来幸运,但坐而不行,一定无任何幸运可言。”在本次走访过程中,小语学姐时常感慨自己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受到命运的眷顾,但我坚信成功一定更大程度上源自于学姐的个人奋斗,凭借对于艺术史的热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超越。或许,就像学姐所说的,“科研应该是源于热爱,如果没有这份热爱还要继续坚持的话,对科研和自己可能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我们应当时常回顾自己从事科研领域的初心,而不是让忙碌成为学习的全部意义,置身于一种麻木的踏实中,忘记了对自己的真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