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杨瑞宁:笃定前行 成就自我
肖晶菁
杨瑞宁,201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目前就职于成都市成华区区委组织部。
2014年,杨瑞宁学姐来到复旦大学开启了三年求学生涯。复旦良好的氛围和致力的求学理想共同促使着她选择了复旦。而选择中共党史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则是因为在思政的学科背景下对于政治、历史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导师尽心尽力的指导让杨瑞宁学姐受益匪浅。每次三四十分钟的一对一面谈中,导师总是会抛出各种线索来启发思路,也会开出书单明确相关主题需要阅读哪些书目,根据文献内容再进一步交流。在“启发-研读-交流”的学习模式下,杨瑞宁学姐在学术上不断精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学习、体系化的学习,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更加可贵。
在学术之余,杨瑞宁学姐也参与了学校各种平台的活动,她在团委智库工作过两年,也参与了博士生讲师团。在博士生讲师团里,她在高校、中学、社区共参与了30多场讲座。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次讲座。那场讲座在复旦的老年大学举行,让叔叔阿姨们愿意听、喜欢听并非易事,一位阿姨在互动交流时说:“我们这个年龄每天关心的就是空气质量好不好、菜新不新鲜,很难坐在这边听讲座超过20分钟,但这次的讲座内容我还是很感兴趣的。”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让杨瑞宁学姐很开心,这种成就感的瞬间也深深地留在了心里。
回顾复旦的时光,杨瑞宁学姐认为复旦给她带来的改变主要有三点:一是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这种标准和要求从学校里一直延续到走入社会中;二是清晰明确的规划,不迷茫也不浮躁;三是理想主义,有些东西并不是意识到自己是“复旦人”才那样做,而是已经内化为一种准则。
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杨瑞宁学姐也经历了许多迷茫与选择。高校老师、外企、公务员都是她考虑的方向。综合考虑自己对学术的兴趣、专业特质以及职业未来发展,她最终选择了考选调生,成为一名公务员。“每个阶段的想法不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的,但是我现在回望人生关口上的这些选择,没有遗憾也没有后悔,选的这条路还是适合自己的。”杨瑞宁学姐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后这样说道,她也建议大家在复旦的时候一定要多去尝试,挖掘自己的潜能,成就更好更全面的自己。
考取四川省选调生后,杨瑞宁学姐定岗于成都市成华区区委组织部,在成华区工作了两年之后,又借调到成都市委组织部工作。从一个学生转变为职业人,最基础的是心态的转变和调整。组织部相对加班更多,更加辛苦。从上班开始,杨瑞宁学姐就告诉自己要有“空杯”心态,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谦虚状态和自信做事之间不断的磨砺心性,她也逐渐从做事情转变为主动谋划事情,从被动的角色转变成主动的角色。而坚持她一路笃定前行的,正是对自己选择的自我认同和勇往直前的工作热情。
虽然工作繁忙,甚至经历不少急难险重、热锅蚂蚁的考验,但杨瑞宁学姐无怨无悔,在考验与淬炼中提升。之前成都出现疫情时要全员核酸检测,她连着熬了两个通宵,负责引导群众。他们穿着防护服进入小区定点督查,同时要在隔离酒店做好相关工作,全体总动员的行动力让她印象深刻。七·一时去采访参加过抗美援朝和对越反击战的功勋战斗英雄,听他们讲枪林弹雨的故事,联系电视台拍成短片,也让她深受感动。连续三年党内统计工作获评全市组织系统“先进个人”。坚定的职业归属感和内心的强烈责任感让她总能在忙碌中感到充实。
对于想要成为公务员的学弟学妹们,杨瑞宁学姐的建议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初心,选择了便笃定前行,做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