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马廷鸾曾有诗云:“世间义理尽无涯,桃李春风总一家。”2017年12月23日下午,应王红兵校友的诚挚邀请,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12月分享活动在绿城·桃李春风别墅举行。本次阅读分享的是邓肯·克拉克所著的《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
桃李春风小区虽揽山湖于园内,展缤纷于身旁,可谓风景如画,但又怎能比读书会思想的光芒更能吸引众校友的脚步?
放眼望去,尽是传统中式庭院建筑。白墙青瓦,流水假山,门廊掩翠,曲径通幽,宛若来到江南水乡。此时此地若有一支箫,一床琴,一壶茶,一卷书,三两好友,坐而论道,那可真是人生快事。在这样的院落之中举行本年度读书会的收官之战,倒也是相得益彰。
下午三点五十分,在主持人郭瑞俊校友热情洋溢的发言中,分享会拉开序幕。郭校友说,在今天这个浮夸碎片的时代,有一群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因为共同的复旦情缘而聚在一起共读一本书,不仅相互砥砺,保证了我们的思维与时俱进,而且各抒心机、争奇斗艳,使我们时时领略到思辨之美,这是何等的大因缘啊!两年读书会,收获良多,且行且珍重!
本书作者是一位理科背景的英籍人士,在中国做互联网投资。本书以理科生特有的理性,从内部视角平实地记叙了阿里从草创之初到巨无霸的发展过程。读完阿里巴巴这本书,今年我们把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历程轮流读了一遍,希望本次分享能够作为今年“俯瞰当下”主题阅读的完美收官。
主分享人林琳校友分析了国外作者来写这本书的两个特点:
一是在开头尝试作了做了总结(第6页提到阿里是中国经济迫切转为消费主导进程的受益者),并归纳出阿里的三个核心——天网(线上平台)、地网(线下物流,9个中央城市仓储+20余个中转仓等)、金融支付和信用体系(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等)。
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回顾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这其中包括几个关键节点也是困难节点:首先是国内对战竞争对手,尤其是eBay易趣,最终通过价格战和融资熬掉对方(阿里到2012年才实现整体盈利);其次是因大量融资导致的控股权之争,伴随着支付宝拆分;再次是遭到央行阻击,封杀二维码,扎紧余额宝入口,下调快捷支付额度等。
在《功守道》电影中,可以对应到风伍堂等几个场景。同时,电影也提到“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请求主管部门文明执法。对应的,是书中所讲的,即使阿里体量已如此庞大,在2015年遭遇工商总局打假,也酿成非常严重的危机。
林校友着重从三个视角谈了三点体会:
一是从历史进程和趋势的视角看,阿里如此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踏入了中国经济转为消费主导这个进程。以当下看,阿里线上平台的用户,数据,线下的物流,或将成为“新计划经济”模式下推动供给侧改革(资源流向中西部和偏远城市)和消费内需挖掘的重要抓手,而支付宝更是可能成为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无法对抗强大的美元铸币权),进而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武器。
二是从团队的视角来看,马云是一个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较为完美的矛盾综合体。因为理想主义,他能够吸引和鼓励一个团队持续奋斗,也能够更好地思考未来。而面对商业的时候,马云能够非常的理性,比如支付宝的拆分,再比如通过《功守道》推动太极,进而通过推广文化输出配合“一带一路”的倡议,由此衍生庞大的产业链,来带动阿里文娱集团的发展,而不仅是一场情怀show。有一点可惜,我们在书中没有看到更多关于团队的解读。
三是从创业和运营的角度,阿里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非常重视HR和财务。这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海南的企业中,是看不到的。重视HR,才能做好企业文化;马云虽然不懂财务,但他请了一个很好的财务搭档来帮他。创业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有好的团队,好的内功,才能更好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
章一鸣校友以一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阿里?”从这个角度,他认为BAT和华为四家中,下一个倒下的可能是阿里,原因有四:
首先,在管理方面,没有看到阿里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意外事件。
其次,从企业文化来说,马云在某种意义上更多是理想主义者,他首先考虑社会是否需要,做了很多国家应该做的事情。阿里的四个板块,目前只有一个板块在赢利,而其他板块在巨亏。而且马云太高调,这种高调有时候是一种隐患。
第三,BAT处在鼎盛时期,但这些已经是过去时了。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是定制式经济,也就是C2M。谁先布局了C2M,谁就赢得了先机。这方面,阿里目前投入很少。
最后,阿里未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阿里的经营模式壁垒相对不高,腾讯和京东等公司的联合,可能会对它形成强大的冲击。腾讯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流量,而这方面阿里是弱项。
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阿里有可能到了它的鼎峰,接下来可能会走向它的末路。
林琳校友首先发言,他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对于大家都是挑战,所有人都不清楚真正的入口在哪里。但如果真要说C2M模式等等,阿里和腾讯是领先其他人的,因为真正的海量数据在这两家手里,有数据才能做挖掘做AI。从企业管理和文化看,阿里和华为毕竟是不同行业的公司,马云和任正非也是不同类型的领导者。企业文化和创始人特征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要适应各自的行业。阿里和腾讯也是不同的模式,阿里干的是商业,腾讯则是较为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轻资产,靠流量变现。商业本身就比较重,也比较讲控制权,所以阿里和腾讯的投资风格不同也可以理解。但阿里确实在大趋势的航道上,并且处于领先的身位,应是能大有作为的。
王格平校友引用《人类简史》中的描述,认为当代是资本的时代,资本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的强大之处恰恰在于拥有了巨额的资本。它的投资领域很广,把控能力很强,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一般不会轻易倒下。
际阳校友说,马云长相独特,读书也不在行,但做人非常成功,江湖气质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经营之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阿里没有什么赢利模式,它只是先做大再说。在资本过剩的时代,都要先做了再说,而不是过于计较赢利与亏损。马云的成功,靠的不是线性的发展,不是按部就班的进步。而马云讲的未来,则要看他的锲而不舍精神、走钢丝的水平和与政府打交道的能力,在未来是否依然管用。
校友静帏居士认为,无论未来如何,马云、马化腾、任正非他们一定是时代的伟人,他们在“术”、“智慧”和为社会造福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郑敏会长作为唯一和马云近距离接触过的人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马云人很光明,做事很实在,而且很有理想。马云是天才的营销专家,具有超强的“蛊惑”能力。他的学识广,学习热情非常强烈,而且特别有感染力。阿里学的就是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因为遇上了好时代,所以支付宝、蚂蚁金服等业务才能够发展起来。
郭瑞俊校友说,我们无法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这本书是去年写的,到现在形势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阿里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资料作补充。
薛自华校友从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公司层面,阿里巴巴何以成功,书中归结为“铁三角”,但电子商务和物流本身都不是它自己的。在起步阶段,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这对于各个企业的运营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就马云个人来说,薛校友表示,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有和马云当面交流的欲望。因为马云的核心能力是演说、交际和鼓动人心的能力,感觉马云的故事很丰富,经历很坎坷,当面交流一定更有益处。
薛校友还向大家宣布了一项令人鼓舞的计划,他准备把校友会的读书模式复制到上海公司总部去。让我们衷心祝愿他能够走得更远!
参加本次读书会的有不少新生力量。
赵颖校友是在站的社会学博士后,她说,能在海南遇到校友读书会,非常开心。关于本书,她认为通俗易懂,很受启发。比如马云的创始人团队中女性比例相当高,这点值得深入探讨。但书中有一点不足,即用尾注而不用脚注,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影响阅读体验。
周晓虹校友表示,原来并不看好这样的畅销书,但读书之后还是很有收获。马云能够把握互联网的大趋势后来居上,一方面是西学东用,另一方面是很好地利用了浙江的本土资源。马云本人并非技术专家,但阿里后期非常重视技术,说明马云很有战略眼光。阿里的成功并非靠盲目取胜,它自有成功之道,那就是用更多的硬技术去提高和稳固自己的商业运营。
杨臻校友总结了马云的特点,认为他是一个既讲策略也讲政治、既有情怀也有魄力的人。在商业竞争中讲策略,在社会环境中讲政治;既关注行业大势,也关注国计民生;既敢于高调追求理想,也敢为人先不惧非议。
新媒体专业人士陈暖暖说,从微信公众号运营来看,阅读量的70%是女性,消费也是如此。女性更关注体验购物,这是马云成功的基础之一。
众校友谈书论道,畅所欲言,为文字所不能尽录。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华灯亮起。校友们在灯火照耀之下,讨论了明年读书会的阅读方向。
校友静帏居士谈到,我们应该关注读书会带给了我们什么。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们仰望星空,为的是追求真理、正义和责任。物质很容易取得,技术也很容易进步,但人还是人。仰望星空,就是要回到人的本位,那就是人本身,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最能代表本位的是“经”。一切的“经”,其要义讲的都是宽容、爱与直,就像王阳明讲的“光明心”,又如母校陈果教授讲的“人要活成一束光”。明年我们应该留出一定时间来读“经”,而且要提前安排,好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准备。
段曹林校友认为,经过大家两年的努力,读书会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我们一定要坚持自由而无用的理念,陶冶自由的灵魂,慎重选书,积极分享思想,带动更多的校友和非校友加入,让读书会办得越来越好。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俯瞰当下”主题阅读非常成功,今天完美收官,为明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明年“仰望星空”主题阅读,就是要回归人的本位,回归人的内心,回到终极思考。只有找到心中最本位的东西——光明心,才能像陈果老师说的那样“让自己活成一束光”。这束光不仅要照亮自己,更要照亮他人,照耀整个民族,照耀整个人类。
唐代大诗人王勃曾叹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受时间的限制,读书会不得不结束了。明年第一次分享,从阅读《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开始。相信本着关怀苍生、传承文化和思考未来的情怀,明年的读书会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创造更多的文化“盛筵”。
在此,以王格平校友的一首小诗作结:
春风桃李万千条,
复旦英才论世潮。
俯瞰当下今日毕,
星空仰望待明朝。
最后还要特别鸣谢,王红兵校友及其所在的绿城·桃李春风团队为本次读书分享活动提供了场地、摄影以及其他周到的服务,校友们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