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新闻学院本童静婉:“自我投资”是一场终身修行

2023-05-22|校友走访


08级新闻学院本童静婉:“自我投资”是一场终身修行

22级新闻学院研  黄雯思

童静婉校友于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毕业季通过校招进入腾讯并工作了六年,曾任市场品牌经理;后进入平安集团工作三年,从事跨境金融和银行理财的运营工作。目前就职于瑞银集团,从事数字营销工作。

  

一、工作顺势转换,学会“自我投资”

对于毕业从事的第一份工作,童静婉坦言自己并未在职业方向上做过多规划,而是偶然交织、顺其自然的选择。“腾讯当时在新闻学院招的岗位恰好只有品牌岗,并且这是我拿到的offer里条件最好的,便顺理成章地入职了。”

  

从腾讯到平安、再到如今的瑞银,童静婉紧跟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进行线上渠道的获客拓展,探求差异化的品牌运营。童静婉认为,职业机会并没有太多可控性,我们需要判断自己所处时代的积极趋势,沿着大方向往前走。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难达成每一步都走对的理想状态,但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算数。“职场人能够从挫折当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不畏试错、久久为功的韧劲,使得童静婉在工作上不断突破,即便在深圳这样一座高速运转的城市久居,她也并未觉得“压力山大”,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事业上限的拓展。

  

谈及工作进阶的能力储备,童静婉引用了蔡康永的名言:“你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时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童静婉表示,倘若人生的功课欠下太多,迟早要付出代价;正因如此,要趁着年轻多钻研,提升专业知识、交际表达等方面的技能,内化为“自我投资”。

  

二、认清社会残酷,“刻意练习”为重

工作经历之外,童静婉对于婚恋问题有着较深的感触。彼时,作为复旦毕业、20岁出头的年轻人,童静婉的择业与择偶预期是较高的,“事业和爱情,理应像学业一样优秀”。但随着社会历练的加深,童静婉认识到了现实中“职场情场皆如战场”的残酷。“在学生时代,你努力就能获得可观的回报;但来到职场和婚恋市场上,家庭背景和人脉对你的影响并不比学历本身要低。”换言之,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衰减。

  

如何突破现实条件对于人生发展的限制?童静婉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仅运用于工作面试、领导汇报等职场情境,还可以延伸至婚恋准备上,比如在相亲互动的过程当中怎么去捕捉对方的想法,如何体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获取对方的正反馈……这些细节其实都是需要练习的。“许多同辈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干练优雅的输出,其实早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刻意练习,这也是我们需要下意识去培养的好习惯。”由此可见,无论是职场还是情场,刻意练习都是实现自我投资的重要手段,日积月累的塑造不容小觑。

  

三、珍惜青春底牌,锤炼进取心态

根据对人际圈的长期观察,童静婉感慨道,很多人跑不赢学生时代的“高材生”溢价,职业预期也在逐渐下降,甚至影响到人生伴侣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初出茅庐的女性,会带有天然的思维观念——即使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也无妨,退一步来说可以相夫教子,久而久之磨灭了进取心。

  

童静婉也坦言,工作的头几年很容易陷入“不需要努力”的怪圈,这种女性尤为普遍的心态是十分值得警惕的。“衡量一位女性的成功,不能完全用‘嫁得好不好’来评价。从22岁到35岁的年龄段,在我看来是女性最精华的人生,极有可能成为一道分水岭,千万不能松懈。要把握好青春的底牌,更要将这副牌打得漂亮。”

  

因此,童静婉提出在关注学业的同时,要利用好自己的“花期”,多展示自己,把握高质量的感情和事业资源;此外,多和身边人聊天取经,考量自我投资的风险偏好,开拓人生规划的视野。

  

四、感恩母校栽培,寄语后辈共勉

在复旦的四年教育,童静婉收获了许多价值观层面的启迪,她很感恩母校创造的高质量成长环境。其中,“前辈”是童静婉反复提及的感激对象。“不论是老师们还是学长学姐,都是激励我前进的榜样,我也能真切感知到,大家的起点差不多,他们的成就及其路径是可以效仿的。”不觉间,童静婉的社会角色已经在前后辈之间切换,更能理解前人经验之宝贵。“年轻气盛是非常正常的表现,但要学会服软、姿态放低一些,记住前辈的经验之谈,或许能少走很多弯路。”

  

对于尚处在象牙塔里的学弟学妹们,童静婉总结了“自我投资”相关的心得,想与大家共勉:其一,“名校光环”重要却也不那么重要,可以对未来保持憧憬,但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预期,通过外界反馈进行动态调整,达成逻辑自洽。其二,多听取前辈的建议,虚心学习经验教训。其三,空余时间多参加一些交谈活动,广结人脉,观察和感知社会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