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级MBA陈莹娴:一洗浮华·漫诉本真

2022-03-04|校友走访


21级MBA陈莹娴:一洗浮华·漫诉本真


本文来源:2022年寒假校友云走访

走访同学: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石慧


校友简介:陈莹娴,1990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2021年入学复旦BI MBA项目。目前就职于阿里巴巴产业发展与运营中心。从事中国运动用品消费市场工作10年,热爱各类运动。


几度徜徉,话复旦印象

实事求是地讲,MBA的培养模式与一般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相比还是有着较多不同之处的。绝大多数MBA学员在日常课业外都有着繁忙的工作事宜。陈莹娴学姐作为MBA学员中的一员,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类似的境遇。由于一个月仅有四天的课程教学安排,初入复旦时,她感到自己与复旦之间的连接相对于其他校友而言是比较微弱的。但当她逐渐融入复旦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郁的大学堂之后,学校的整体氛围、教工和老师的引导以及整个MBA项目在她面前所呈现的巨大价值,使她对于学术产生了预料之外的兴趣与热情。她坦言,在复旦学习的日子里,她遇到了许多杰出的同学,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兴趣爱好广泛,明亮却不刺眼,这都令她常常督促自己要始终保持谦卑的心态,持续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发现周遭人与事物的魅力之所在。


赓续探索,保持独立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个体成长的开始。陈莹娴学姐讲到,和众多的年轻人一样,她在读大学以及工作之前,也曾有过自己的迷茫期,比如,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父母、家人、朋友的影响,而忽略了对真实自我的探索。但在后来长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随着自己认知能力的逐渐提升和社会经历的日益丰富,慢慢地便不会那么介意周围人的想法和他们的行动。这是一个逐渐探索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以及在自我批判中重生的过程。她讲到,发现自我需要常常保持自己内心的开放性,不给自己设太多限制。另外,要始终保有批判性的思维和自我批判的勇气。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常常去思考经历这种境遇的原因,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为何。尤其是在30岁之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她已经越来越能发现真实的自我,了解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自然也就不会太过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恪守初心,切勿人云亦云

进入21世纪以来,“内卷”已经成为大家畅谈不疲的话题。在陈莹娴学姐看来,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对自我认识的不足有关。就环境而言,在大数据时代,大家接收到的信息比较集中,我们获得各类信息的途径大致相似,诸如微博、B站、抖音、小红书等等。随着各类信息的中心化,人们很容易在自我利益的追逐和实现上达成一致性,在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使大家在作出各类选择的时候带有明显的趋向性,当张三、李四、王二等诸人均被灌输了只有做某件事才是最正确的或者说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时,大家便会集中到同一个点上卷起来。在这个问题上,一个人判别信息并认识自我的能力有多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常怀期待,于生活有所爱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生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惟有坚持终生学习、把自己武装好、保有自己的爱好、对生活常怀期待,才能更快、更宽容地去适应亦或者说是去应对这些变化与挑战。作为一个在运动领域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职场弄潮儿,陈莹娴学姐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常参与到各类运动中去,比如跑步、登山、打羽毛球、高尔夫等等。在各个运动领域里的广泛涉猎,使她更能感悟到,无论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她说“我似乎没有办法让自己停下来,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皆是如此,这也正是我现在在读MBA的原因”。


趁年轻,多去经历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陈莹娴学姐讲到,“第一重要的是,趁年轻,多去经历一些事情”。即使我们在这些人生经历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但这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一定是很好的积累和沉淀。不要对逆境充满畏惧。她说,“当我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是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会比较慌张。因为,顺风顺水的环境对人的锻炼是非常有限的,它很难给人带来太多的成长”。困难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打磨和塑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会使人学到很多知识,提高和锻炼一个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心安。因为,当我们已经遇到并战胜了某种逆境,那么下一次再面临相同的境遇时就能够多一些淡定和从容,这对于我们的整个人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访谈感悟:通过和陈莹娴学姐的对话,我了解到发现自我、坚守本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发现自我、坚守本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里,而是应回归到我们最真实的生活中去。在我们有限的青春年华里,恪守本真,不忘初心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始终保持内心的开放和独立也需要相当多实践、人生经历以及认知能力的不断累积和沉淀。希望我们都能够脱去世俗的外衣,发现最真实的自我,有所爱、有所信、有所仰望、有所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