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77化学袁征宇

2023-05-22|复旦人物

编者按:为增强化学系在校学生和校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校友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复旦大学化学系校友会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共同推出“化学系杰出校友系列访谈活动”。让我们一起聆听校友们的奋斗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吧!

校友介绍 · 袁征宇


图片

袁征宇,系复旦大学化学系1977级本科校友。毕业时,他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Doering创立的CGP(Chemistry Graduate Program)项目的首届学生,最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7年,袁征宇回国创业,在上海张江创办了盟科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22年,盟科药业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上市,袁征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01 求知若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建筑师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我还是喜欢去读书。

袁征宇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袁征宇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学生,以化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

提起关于高考的往事,袁征宇回忆起了当年那段特殊的经历。在文化水平仅有三四年级的情况下,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接触到了姐姐高中时的课程讲义,从此开始了短暂而艰辛的自学之旅。受环境条件影响,袁征宇的“课本”仅限于姐姐的讲义,“教室”则是家中的黑板与粉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抱着“知识就是力量”的想法,半工半读、自学成才,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化学系录取。

在复旦的日子里,袁征宇感受最深的便是方法论的提升。在高考前自学的过程中,他更多依靠的是理解力和记忆力。而在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后,在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他逐渐感受到了不同。在谢高阳老师的启发下,袁征宇逐步培养了很好的思维习惯,而这种思维习惯使他受益终身。

在复旦参加的一次讲座上,袁征宇第一次接触到了酶,认识到人们可以通过设计分子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指导新药的合成。那次讲座使得袁征宇萌发出了酶很“酷”的念头,也促使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改变专业,从分子动力学转向了酶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兴趣的引导下,袁征宇力学笃行,乐在其中。



02 追根溯源:在方法论的指导下稳步前行



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在此基础上向上堆积。

袁征宇

化学的学习是层层递进的。从普通化学开始,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基本的想法出发,最终推导出了一整座化学学科的大厦。人们常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的日子中,袁征宇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方法论的指导,往往容易囿于人云亦云的困境,更无从窥见事物的本质。

谈及为何选择创业时,袁征宇提到,不同于大多数人对于财富的追求,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导一个新药的开发。在新药开发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由于热爱、坚信与坚持,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最终走向了成功。

袁征宇曾提出过“坚持做一个差异化的事情”的观点。他认为,一方面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无差异的竞争是一种消耗社会资源的做法,往往会造成同一领域内的生产力过剩;另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来说,盟科药业开发的新药只有具备差异化地解决已有药未满足的临床需要的能力,才能够打开国际市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基于从复旦求学时沿袭的方法论,袁征宇对于公司的发展有自己的一番思考和心得。盟科药业计划上市前,在对各种市场的选择中,除了从市场好坏、流动性等金融方面考虑问题外,袁征宇从公司自身上市的目的出发,综合考虑资本市场以及自身企业的需求,才最终做出了决定,在2022年于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上市。



03 博学多闻:对复旦化学系学子的寄语



你有了很多知识以后,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出比较合理的猜测。

袁征宇

对于职业选择,袁征宇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正如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选择职业时,他希望同学们能思考两个问题——自己擅长什么,以及自己喜欢什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专业都能够有很好的前景。

袁征宇说,本科阶段读书,应当主要做好两件事。第一,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第二,在学好方法学的同时,尽量拓展知识面。他认为,本科阶段是一个宽的过程,不必过于专精,而应该拥有一个广博的见识,将会对未来的发展有相当的益处。





结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首往事,袁征宇感慨万千,而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他也衷心希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能够博学笃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来源:复旦化学系全球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