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楼,母校上海第一医学院标志性建筑,其东侧楼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
上海第一医学院一号楼全貌
1980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们卫生系78级1班的学生,来到这里上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同学们坐在环绕解剖台的水泥阶梯座位上,跟往常上课前一样,有的翻开书,有的准备笔记本,气氛轻松愉快,大家并没有想到,这堂课有什么特别。
上课电铃响了,病理解剖学胡锡琪老师走进教室,他环视了我们一眼,神情肃穆地说:“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不同一般,马上要动手解剖的,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著名的肺科医学家吴绍青先生捐献的遗体……”说着,他的眼圈红了,声音有点哽咽。此时,平板车推进来一具微胖的老人赤裸遗体,移放到教室中央的长形解剖台上。面对吴绍青老师的遗体,师生全体肃立,默哀三分钟。山河凝寂,天地为之动容,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崇敬肃穆的气氛中。
吴绍青老师(1895~1980)遗像
随后,胡老师用解剖刀由遗体的锁骨至胸部划了个Y形,熟练地打开胸廓,取出了整具肺脏,展示给同学们看。我们看到,肺叶上星星点点地有一些黑色的小颗粒。胡老师说,这些黑点是煤尘肺,过去几十年来,上海空气中煤尘污染比较严重。后面,他又用锋利的刀掀开厚厚的头皮,打开颅骨,捧出大脑,逐一给我们讲解脑组织的各部结构。胡老师说:“人人都有头脑,结构是同样的,但是,其价值却并不相同。我们手中的这具大脑,前辈吴绍青老师的大脑,现在停止了活动,要知道,它曾经为人类造福,创造了多少功绩!”
短短的的45分钟过去了,解剖完成,遗体善后整理毕,教室门口已经摆满了悼念的花圈,停放着运送老师遗体的灵车。
难忘43年前的春天!难忘这一堂解剖课!我们班的学生,竟送别了吴绍青老师的最后一程!
吴绍青(1895~1980),中国著名肺病学专家。1921年毕业于长沙湘雅医学院。1929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白血病,因患肺结核,转而改攻肺科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昌医院肺科主任兼代院长、重庆中央医院副院长、国立上海医学院肺科教授。1944年获罗氏基金资助,再度赴哥伦比亚大学任肺科研究员,兼任帝屈德肺病医院主治医师。回国后于1947年在国立上海医学院创立肺病中心诊所。1948年倡议恢复中国防痨协会,任总干事,是我国防痨工作的创始人之一。1951年他与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协作,最早合成国产抗痨药物异烟肼。1956年开展肺功能测验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在对肺结核及感染性肺疾病的研究和控制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实用内科学》的呼吸部分、《实用肺结核治疗学》《肺功能测试在临床上的应用》等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本文作者:吴鉴明(上医校友,皖南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当年的作者在一号楼前晨读
来源:上医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