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级计算机系本科梁兼栋:仰日月光华,探地大物博

2024-10-22|校友走访

80级计算机系本科梁兼栋:仰日月光华,探地大物博


文章来源:2024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学长学姐面对面

走访同学:2021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张昊

梁兼栋: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1980级本科生,1984级硕士生,现任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技术顾问,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休斯敦分中心首席软件架构师,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博导。在计算机科学的多个领域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成功研发GeoEast-Diva东方建模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具备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深度域速度建模能力,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在地震剖面的精细绘制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的突破,为提升国产GeoEast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的整体水平作出了贡献。

01
求学,良师益友

谈及求学生涯,梁学长起初喜欢的是电子技术,并希望报考电子工程系。但在体检时发现眼睛的辨色力有红绿色弱的问题,不符合电子工程系的招生要求。学长高中时物理很好,曾获苏州市物理竞赛冠军,物理老师发现了学长逻辑思维能力上的强项,在上世纪很多人还不知计算机为何物的年代,很有前瞻性地向学长推荐了计算机专业。后续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读博期间,学长选择了计算机领域中理论上对色觉要求最高的方向:计算机图形学,并且再没有改变方向。命运曾在觉上和学长开了一个玩笑,但学长没有就此屈服,而是在最具挑战的方向上,与命运抗争,做出了人生的一番事业。

选择复旦是因为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可以受到更全面的影响和熏陶。在复旦求学期间,很多老师专业的学术水平、真诚的教书育人态度都给学长留下深刻印象。线性代数课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告诉同学们:今后大家回首往事,会感到大学阶段是人生最开心的时光。高等数学的一位代课老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数学博士。学长曾经问他,学这些微积分,今后真的有用吗?老师回答说大概率不会用得到,但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会令我们终身受益。现在学长回想起来,诚如斯言。

在复旦这个平台,学长也培养了社交能力,结识了众多挚友。班上的同学都非常优秀,知识面广泛,才华横溢,可谓高手如林。包括同班同学陆奇,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涉猎广泛,在文学、音乐、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后来他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是旅美华人中的翘楚。

01
科研攻关,报效祖国

谈及求职经历,梁学长幽默地表示,在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之后,就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找工作经历,都是工作主动“找”上门。

梁学长初入职场是在国外,得益于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在复旦求学期间打下的扎实专业基础,他从一家主营三维显示业务的小公司程序员,一步步成长为全球石油勘探行业龙头公司的副总裁,负责整个公司的软件研发,并三次取得公司的年度科技进步奖。这段经历虽然在学长口中只是几句话,但在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又是半路出家涉足石油勘探领域,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正是因为学长出色的工作能力,工作再次找上了门,而这次是来自祖国的召唤。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石油物探海外业务的不断壮大,西方主要竞争对手开始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为打破技术封锁,保证国际战略实施和核心技术安全,我国急需人才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工程软件。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上,中国石油的负责人请学长推荐几位人才,在了解到情况后梁学长毅然地推荐了自己,回到祖国,投身于物探工程软件的研发工作中。

在梁学长的带领下,组建团队,培养技术骨干,历时多年的持续研发,中国石油打造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实现了我国物探工程软件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完成了对国外同类软件的全面替代,改变了我国大型处理解释软件依赖进口的历史,彻底扭转了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国内复杂探区勘探突破和海外“一带一路”油气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这是真正的物探工程技术利器,被誉为物探中国“芯”。

在软件研发进程中,梁学长一方面认真做好管理工作,在全球各地积极组建研发中心招揽人才。一方面也坚持着计算机人对于技术的热爱,如今花甲之年,仍然能手敲代码,保持着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

工业软件研发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梁学长精益求精,带领团队对软件不断打磨,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按照梁学长的话,第一阶段造“核武器”的任务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就是把“核武器”的价格打下来,在全球商用领域能占有一席之地,让中国软件走向世界。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梁学长也注重传承。应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邀请,出任兼职教授,将工业界的知识和经验教授给博士生,助力高校科研发展。在问及未来还有哪些目标要实现,梁学长表示想在退休前把研发团队培养得能够独当一面,将研究一直做下去,使得我们国家在这个方向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有任何被卡脖子的风险。

03
寄语后辈,殷切嘱托

复旦的学习经历带给梁学长最大的收获是自信,因此学长想对学弟学妹们讲:要记住我们都是经历过复旦大学教育的,遇到任何挑战都不必胆怯。

梁学长嘱托学弟学妹们在校要打好基础,在复旦课程中培养起来的对于计算机底层的理解和编程的思维基础,能够受益终身。同时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职业生涯选择上,梁学长也给出了建议。计算机学院的很多人都面临着毕业后是去私企大厂还是去央国企的抉择,梁学长认为央国企在薪酬上是逊于民营新锐企业的,但具体到行业领域,比如物探工程软件需要长年的迭代研发,央国企的稳定性保证了项目能够长期有序地进行。很多民营企业曾想在物探工程软件上有所进展,但都因为经济利润等现实问题,被迫裁员半途而废,最终只有学长带领的团队取得了成功。因此如果学弟学妹们想致力于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啃下技术突破的硬骨头,持续做出成果拥有成就感,央国企的助力会更加坚实可靠。梁学长建议,在能养家糊口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业,有了热爱的工作就不再是负担。

04
实践感悟

在采访梁学长的过程中,我感到他像一位传奇的将军,戎马半生驰骋于国产化软件的疆场之上,带领团队向封锁、向难关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创造中国物探工程软件的历史与奇迹。对事业永远保持热爱,即使年及花甲,仍宝刀未老,手敲代码“上阵杀敌”。在学长身上,我看到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科研决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豁达,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而在面对后辈时,学长又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他关心我们的成长,热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

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我有幸再次遇见学长。在相辉堂中,隔着人海相望,我仿佛看到了40年前学长也同样身披学士服的样子,他从这里启程,带着对技术的热爱和身为复旦人的自信,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而我也将传承学长的这种精神,从这里再次启程,去走出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之路。

衷心祝愿学长的科研工作顺利,团队成果丰硕。祝愿我国物探工程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中国智慧能够走出国门,造福世界。祝愿每一个复旦学子都能学以致用,报效祖国,如学长那般,仰日月光华,探地大物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