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复旦人丨阿福:用镜头战“疫”的德国小伙

2020-06-18|防控抗疫

“我是中国女婿,德国快乐小胖子阿福THOMAS!在这里,你不仅能在我的视频里收获快乐和正能量,我也会分享中西方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的愿望是成为中德友谊敦实的桥梁,让世界的距离更近!”

——阿福THOMAS!


《复旦人》杂志独家专访了中德文化交流友人、自媒体人DERKSEN THOMAS(中文名:德福龙)校友。


本期“抗疫复旦人”,一起走进阿福,看一看他用镜头记录真实,用真诚传递力量,散发着光和热的抗疫故事。




▎采访记者:傅修齐

▎文字撰稿:邓丹 张铭彤


阿福Thomas



阿福Thomas,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校友, 中德文化交流友人,自媒体人。



阿福,一个记录中德文化和生活的自媒体人,一个用镜头战“疫”的德国小伙。


他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幽默天赋和接地气的创作,用镜头记录一名德国人眼中的真实中国,也带大家了解原汁原味的德式生活。


疫情风暴下,他同大多数人一样,在上海宅家抗疫。但不同的是,他通过镜头向观众传递着爱和力量。期间,他拍摄了多期“抗疫”视频:“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呼吁全世界人民携手,共同对抗病毒;邀请支援中国的德国顶尖病毒专家给观众做科普;亲赴超市实拍疫情下的上海真实状况;给在这场疫情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送温暖等等。


阿福,一个用行动战“疫”的复旦人,而他与复旦、与中国的缘分要从那一句“去中国闯一闯,看一看!”说起。


出发:

“去中国闯一闯,看一看!”




德国科隆,一家储蓄银行,阿福已经在这儿工作了三年。作为一名年轻职员,他的事业虽刚刚起步,却也稳定无忧。但他对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产生了一丝犹疑,不愿就这么单调一辈子。


“Is this really everything?”他不断问自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毅然辞职。


去哪儿呢?阿福的心底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去中国闯一闯,看一看!”


阿福与中国的缘分,还要从15年前说起。


2005年,阿福还是一名高中生。那时,他的一位老师,是一位热忱的汉学博士,希望能给有兴趣的学生们教授中文,讲述中国文化。当时,中国于阿福而言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吸引力的国家,于是他立刻报了名。向老师学习中文,成为他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


2007年,阿福靠自己兼职赚来的旅费,同老师一起来到中国游玩。这是阿福第一次来到中国,他游览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热情友善的老百姓、井然有序的城市景观、丰富多彩的饮食……这些都深深吸引着阿福。就这样,阿福成为一名中国的“忠实粉丝”。


辞职后的阿福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他先是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学习了两年的“东亚政治与经济”和“现代汉语”专业,此后,又顺利拿到了德国DAAD(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由于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妻子)在上海,而复旦在德国又很有名气,于是阿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旦,而复旦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真的特别开心。”



作为家里六个孩子中最小的,阿福作出的这一决定起初让家里人又惊讶又担心,但他们都选择支持阿福,并为他由衷地感到开心。


2013年,挥别家人,阿福携着梦想独自来到上海,满怀期待地开启了在复旦的生活。


求学:

托起梦想的风帆




在复旦求学的日子里,他与师生们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复旦时光。


从早到晚,从课上到课后,从教室到图书馆。虽然在德国学过几年中文,但是课业的压力也让阿福不敢放松,去图书馆看书、背单词、写作业,或者与中外同学交流语言问题,成为他每日的常态。



与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除了学习外,在课余时间,阿福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式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那段时间,阿福参加了综艺节目《生活大不同》,这段经历让他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也积累了人气。在成为自媒体人之后,经常有粉丝在他的视频下留言,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阿福。


阿福开朗、热情和善于社交的性格,让他交到了不少中国朋友。阿福喜欢同中国同学一起学习交流。每当遇到不懂的中文就能及时向他们请教,而中国同学遇到不懂的德文或英文,他也会热心解答。至今,阿福和以前的老师、同学也都保持着联络,时而通过微信了解近况,关心问候彼此的生活。


直到现在,阿福都特别想念在复旦的日子,因为那是一段充实、快乐且纯粹的时光。他时不时地回到学校,在光华楼旁边的长椅上坐一坐,晒一晒太阳,吹一吹光草上的风,看一看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会让他想起自己也曾在这座美丽的学府留下的身影,而在阿福的身上也留下了复旦人的烙印。



创业:

 中德文化民间大使




从复旦毕业后,阿福再次面临就业的选择。


“我发现我的很多德国老乡并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很多中国人也觉得德国或是西方的文化很陌生,大多数人还活在‘刻板印象’里。”为了消除双方之间的“刻板印象”,他选择拿起相机,记录一名德国人在中国的真实生活。


蓝眼睛、黄头发,还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小伙,如此特殊的身份,让很多人对他感到好奇。每到一个地方,他也喜欢用当地的方言与当地人交流。人们看到他这样一个外国人说当地话,会觉得很亲切、没有距离感,也就乐意分享他们的故事。这大大开阔了阿福的视野,也让他学到和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阿福的自媒体创业,还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他在自媒体平台上传了一则有趣的短视频,在里面他化身“戏精”,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催婚催生的丈母娘、玩扑克打麻将的老丈人、化妆逛街还有点小作的妻子,用搞怪幽默的口吻和流利的上海话吐槽“洋女婿”经历的各种趣事。不曾想,这则视频让他火了,于是他“自媒体人”的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阿福的创作团队,只有他与妻子两人,两人对视频的质量要求都比较高,时间久了,写段子的压力越来越大,渐渐地发觉做这些内容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提高创作的深度。于是,夫妻二人深思熟虑后,决定转型做vlog,用镜头记录真实,分享生活。当然,视频创作角度也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而是更加倾向关注中德两国的社会和文化。



《我给了司机2万块小费,让他送我去他老家转转》是阿福特别喜欢的一期视频。在视频中,他开启了一个非常疯狂的计划,让从江西抚州来上海打拼的小周带自己回老家看看,并给他的儿子送去书包和上学基金。小周听完后,连说这太“Crazy”(疯狂),再三确认下才答应了这个计划。跨越700多公里,历经近10个小时的车程,从清天白日到夜色笼罩,小周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家人,吃了顿团圆饭。


这看似是一次疯狂的挑战,但其背后却反映了万千个像小周这样的普通中国青年,他们离开亲人来到大都市奋斗,有时虽然会感到孤独、一年也跟家人见不了几次面,但他们的内心始终充满斗志和希望,因为支持他们不断努力的是:除了要给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外,还有梦想,也还有像阿福给予他们温暖的陌生人。



为了让粉丝们更加读懂德国,阿福拍摄了《买我爸爸亲手造的豪宅别墅需要花几个亿吗?》等原汁原味的德式生活视频。“为了给自己六个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我爸爸三十年前开始造这套房子。”在这期视频中,阿福以家乡德国的房子为取景地,向粉丝们介绍了房子的布局、构造、装修、市价等各方面,又向大家展示了卧房、客厅、厨房、阳台、仓库、车库等地方,只要他能进得去的空间,他都不放过,因为他想给大家呈现最原本的德国家庭的生活样貌。“拍了这期视频后,我又发现做父母有多不容易……小时候我完全没办法体会到……” 阿福,他从自身和细微之处出发,向观众展示了普通德国人的家庭生活,也向粉丝们传达了爱父母、爱家人的正能量思想。


无论是背井离乡到上海奋斗的小周,还是身在“第二故乡”上海拼搏的自己,阿福的镜头始终聚焦在“人”和“爱”上。每次的拍摄看似普通,实则是阿福通过镜头传达自己对社会的深度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德两国普通家庭的异同之处。尽管存在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爱”始终贯穿于每个家庭中。


也正是有了爱他的妻子、父母和粉丝的支持,阿福用心创造每个视频,一直坚持到现在。而在他的视频中,很多粉丝都会发弹幕评论:“阿福正能量”“阿福好善良”“谢谢阿福”“阿福好治愈”“看阿福的视频真的觉得世界很美好”等等。


阿福的视频,总是给人带来满满的爱意和正能量。阿福,也如他的中文名字一样朴实、接地气,而他也被广大粉丝亲切地称为“中德文化民间大使”。



抗疫:

勇担自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买不到食物?超市被抢空?

蔬菜很贵,一颗大白菜都要卖60多块?


阿福在德国的父母,看到网上的各种消息和媒体报道后,很担心阿福夫妻俩在上海买不到食物。对网上的这些“不实”报道,阿福利用买菜的机会,亲自去了一趟超市,实拍了一期疫情下上海的真实样子,用以击退谣言,并呼吁大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谣言”。


全民宅家防疫期间,阿福也一直在行动,不仅邀请支援中国的德国顶尖病毒专家给大家做科普,还专门拍摄一期“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视频,呼吁世界人民要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病毒。



当阿福看到报道,得知德国顶尖病毒专家、2003年曾在北京协助对抗SARS、研究冠状病毒20多年的罗尔夫·希尔根菲尔德(Rolf Hilgenfeld)教授将支援中国时,阿福就立刻联系了他,希望他能为国内外朋友做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教授也欣然接受了采访。视频中,阿福就“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能做什么防止感染措施?”“我们怎么可以防止以后再次出现这样的病毒?”“SARS和2019-nCoV有什么区别?”等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提问,教授也从他的专业角度和多年的经验给大家做了相关解答。

这个采访视频影响非常广,仅在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就达到了最高全站日排行11名,截止目前的播放量已达到320多万,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播放量同样瞩目。



除此之外,为了呼吁全世界人民齐心抗疫,他专门拍摄了一期主题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视频。“通常,我会在视频中说中文或德语,虽然我的英文并不完美,但我还是决定在这个视频中说英文,这样更多的人就能理解我想传达的信息。”在这期视频中,阿福不仅全程使用英语发言,还打上了中文和德文的字幕,以便上传至外网后能让更多的海外观众看到。在短短不到5分钟的视频里,他向世界人民描述了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疫:“中国人都很努力,武汉以及全中国的医生、护士和医务人员,都在冒着他们的生命危险帮助改善这个情况……武汉,一座人口超过1100万的城市,已经禁止进出了……距离病毒爆发十天不到,中国就开始建造医院,成千上万的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身在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十分负责,他们都尽量不外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最真实的情况告诉海内外观众,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我们要对抗的是病毒,我们要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


现居上海的阿福,亲历了整个疫情防控,切身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秩序、温度和活力。


阿福所在的小区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快递员禁止进入小区,居民凭出入证方可进出,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消毒楼道,保安人员为每位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做登记,还要管理快递。“这些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阿福不禁感叹道,“大家都很配合地戴上了口罩,人和人之间都尽量保持了距离,地铁上说话的人几乎没有,大家都很安静。通过此次疫情,我更加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有序。


同时,阿福也关注到疫情期间仍然辛苦工作的人们。他亲身力行,感谢他们为抗击疫情默默做出的牺牲,并呼吁更多的人对身边的无名英雄心怀感恩。


“跟他们相比,我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今年4月初,阿福拍摄了《给上海的清洁工人送了30斤猪肉》的视频,之后又根据粉丝留言拍摄了一期《我请了外卖小哥吃上海最贵的一碗面》,“感谢他们在疫情期间,为了我们付出这么多,大部分的家也不是在上海本地,所以他们就是放弃回家,在这里服务我们。我们在家里隔离的时候,我们全部是靠他们,所以我们今天真的要感谢他们。”


“今天的面,我一口都没吃到,但是我看到了小江、小汪还有小张的笑容,我真的会比我自己吃三碗还更开心。因为外卖员真的很辛苦,不仅是疫情期间,所以每次看到他们,我们跟他们说一声谢谢,他们肯定会很开心。”当然,阿福并不是单纯地请吃面。期间,他会问问他们的家乡来自哪里,有没有家里人在上海,做外卖员这份工作辛不辛苦,拉拉家常,谈谈人生和梦想。




“生活不仅只有一种颜色,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画出自己的颜色。”阿福的视频,传递着真诚、爱和温暖,也记录着城市里那些可爱可敬的身影,和有颜色的美丽风景。他一直在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真实记录,成为一盏灯,一束光,一个小太阳,去照亮大家的生活,去做好中德文化的桥梁。正如他在置顶微博中写道:德国与中国,有我最挚爱的亲人和最珍视的文化。我深刻体会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会继续为两国的友好发展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组 稿|复旦大学校友会

 统筹协调|恽小婧 褚菊梅

 采访记者|傅修齐

 文字撰稿|邓丹 张铭彤

 图文编辑|阿丹


 服务校友  服务母校  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