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萌:认识自己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学生记者:张良浩
何燕萌校友
复旦06级财务金融 本
马路创新 副总经理
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06年,是复旦大学开启自主招生考试的第一年,而何燕萌校友也正是在这一年来到了复旦。“对于上海人,报考复旦不需要理由。”何燕萌笑着说。历经学校推荐、综合考试和面试层层选拔,何燕萌从几千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得自主招生名额的300人之一,拥有选择任意专业的特权。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财务金融专业的时候,何燕萌则说,自己从小学五年级看了《穷爸爸富爸爸》这本财商启蒙的书之后,便对于商科的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也就进入了复旦管理学院进入财务金融专业的学习。
虽然抱有对商科的浓厚兴趣,但何燕萌从未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专业知识上。大一时,正值复旦开展通识教育的第二年,何燕萌选择了许多了自己感兴趣的通识课,甚至现在仍对哲学学院的王德峰老师颇有印象。在问到对于通识教育的看法时,他表示非常支持:“一方面通识教育打破了对于专业的过早专注,使每位同学不至于将自己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通识教育的课堂为不同专业的同学创造了良好的接触和交流机会,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我自己就与许多其他专业的同学留下了深厚的友谊”。何燕萌认为,大学的意义其实不只在于培养了在职业上多么成功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仰望星空的能力。
谈到复旦记忆,何燕萌表示令自己难忘的事情其实非常多,他讲述了其中的两件事。记得大二的专业课上,一位同学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后,面对老师的询问只说出了自己的姓,而没有自信说出自己的全名。这给何燕萌很大的冲击:“为什么一些优秀的同学进入复旦之后反而丧失了自信?是因为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总是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吗?”当时的老师意识到这个现象,花了整整十分钟的时间,鼓励全班一定要有自信,能够响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老师的鼓励,也让何燕萌感受很深:“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如何才能让别人来信任你呢?”另一件事就是在毕业前的一晚上,同专业的将近100位同学,在一起抱头痛哭。“四年的学习生涯会经历很多的成长,而这四年的学习伙伴是自己一辈子的朋友。”
二、人生不息,折腾不止
2010年,何燕萌毕业了。在此之前,他曾在多家知名咨询公司实习,也希望能给在咨询行业进一步发展。事与愿违的是,何燕萌没有拿到理想咨询公司的offer,而只有银行等几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offer。面对这种情况,何燕萌顶住了压力,选择了留校帮企业进行管理规划的课题,类似于另一种形式的咨询项目。当时,这份留校的工作薪酬只有其他offer的五分之一,但是何燕萌并不后悔。“对于职业发展来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所选择的方向,不要在意短期的得失。”何燕萌认为,从事这样一份工资低但是自己感兴趣方向的工作,远比一份短期内报酬高但是不感兴趣的工作,有价值的多。
课题结束后,何燕萌恰好发现社会上有不错的咨询公司在组建团队,便直接成功地应聘了。在咨询工作4年后,他却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觉得自己缺少一些变化,那种之前的激情慢慢消退了”。几番衡量之后,何燕萌选择降薪去投资公司,去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探索。在新的工作挑战面前,何燕萌用自己的努力来应对,只花一年的时间就投到了非常成功的项目,并凭此直接晋升为投资总监。3年的时间中,何燕萌专注于互联网和高新科技领域的投资,却发现自己仍存在提高的空间。“当你只是单纯从咨询管理的视角去看项目的时候,就很难看到数据背后的东西。”因此,何燕萌开始思索自己的再一次转行。
当时,复旦的学长和同学成立了马路创新,何燕萌便选择了加入这家创业公司,去再次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阶段。对于这次转行,何燕萌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能够真正深入地对互联网行业有更纵深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在抓住机会来不断探索。“人生不息,折腾不止。当你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这种尝试的选择时,就要毅然决然地去做。”马路创新的创始人拿出自己的积蓄凑启动资金,也曾经在有蝙蝠的仓库中办公了9个月,花了不到3年的时间便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也获得了京东的融资。“中国社会的物流成本其实非常高,我们可以帮助降低成本,为多行业提供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这个创业的本身,无论成败,本身就是一个成功。”何燕萌与其他几位复旦校友们,通过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在中国社会迈向智能化的进程中创造了自身的价值。
三、认识自我,勇敢试错
对于“职业发展”的理解,何燕萌表示,更重要的是关于“认识你自己”的问题。“职业发展本身只是一个路径,而更加重要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怎么样的。”何燕萌说,“你希望十年以后、二十年之后的自己在什么样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从事着什么样一份工作,这些问题是决定职业选择的基础。”
针对“互联网寒冬”的说法,何燕萌也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需求会逐渐成为人类的刚需,因此互联网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何燕萌笑着说:“我09年毕业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是‘最难毕业季’,但是之后的每一年都是‘更难毕业季’。所以每一年都会有每一年的问题,不要被这个表面现象所吓倒。”何燕萌认为,如果坚定地明确自己想要从事某一方向,那么更为关键的是自己为之做出的准备。互联网行业足够大,发展也足够快,但是机会只属于那些努力的人。“任何树立目标并为之坚定努力的人,就一定能成功,都可以创造自己的一番价值。”
谈到当今同学们在职业发展的焦虑,何燕萌表示非常理解,但希望大家不要被焦虑所控制。他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就是充分准备,尽可能地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完成对于自身心态和身份转变的调整;其次则是努力在挫折中探索和成长,勇敢试错。“大家还非常年轻,有充分试错的时间。就算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先做起来,做永远比不做要好。如果做了之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可以自己再去调整。”何燕萌始终认为,人在35岁之前不应该考虑财富积累和社会地位,而是要去不惜一切代价去成长。
四、珍惜当下,放眼未来
复旦精神,在何燕萌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觉得,从相同学校毕业的学生身上,往往可以看到一定的共性。就复旦的学生而言,无论以后走向什么样的岗位,那份内心最初的向往一直存在。“复旦教会了我思考远方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之中,也是复旦对我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时光荏苒,十年飞逝。当被问及最想对学弟学妹说些什么时,何燕萌表示最重要的建议是珍惜这四年的大学时光。“一方面,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每一天,努力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另外一方面,把珍贵的时间更多地放到专心学习上面。”在何燕萌看来,不同阶段具有证明自己的不同方式,而学业上足够优秀是对一个大学生的最好证明。“当你有其他方向的兴趣时应该去探索尝试,但是永远不要把本职工作丢掉。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才能得到机会进一步证明自己。”
访谈的最后,何燕萌笑着建议学弟学妹在复旦谈一场恋爱,努力在学校找到一起成长的另一半。“这个问题其实是与个人发展是一样的,自己应该知道在什么阶段主动去做什么事情,而不是等着别人告诉你应该去做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