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际金融曾继峰:保持学习 不渝初心

2019-05-13|校友走访

保持学习 不渝初心

访谈对象:曾继峰 97级国际金融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法制工作处处长

访谈人:黄玉宝


选择复旦源于“狮城舌战”

曾继峰校友于1997年就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谈到为什么选择复旦作为本科报考志愿时,曾继峰校友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是复旦的名气,1993年复旦在新加坡国际大战辩论赛上斩获金牌,其中担任辩手的两位杰出校友蒋昌建和姜丰给当年正值读初二的曾继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的语文老师给了一本名为《狮城舌战》的书,里面记录了当时的辩论稿等内容,给了曾继峰很大的启发,从此便在心中埋下了种子。二是复旦的地理位置,在报考复旦之前,曾继峰因优异的学习成绩已经拿到了厦门大学保送的资格,然而在那个年代,上海是国内知名的大都市,时兴的自行车、照相机、手表等都是上海制造生产,复旦身居上海无疑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谈到这里,曾继峰校友回忆到:“当初来复旦读书是从老家坐飞机来的,没有人送,当时的一张机票价格不菲,尽管省了陪同家人的钱,但现在想想很后悔,哪怕是坐火车也应该让父母陪我过来的,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来上海”。

  

学霸云集地的复旦

曾继峰校友就读的国际金融系共八十余名同学,入校后他最大的感受是同班同学都非常优秀,可以算是“学霸中的学霸”,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云集在此。最开始曾继峰校友感觉尤其在英语方面和他们差距很大,大一大二也由于英语权重大而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整体女同学也在学习上优势更大,但通过勤奋学习曾继峰从大三开始开始拿奖学金了。

关于复旦的老师,曾继峰校友对教授他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冯剑亮老师印象尤为深刻。“冯老师的课前准备特别充分,板书也做得特别漂亮。当年上课的时候,他经常拿一把长尺,因为经济学有很多模型,需要拿着长尺边画边讲解。如果说经济学方面现在还有点什么东西留在我脑子里面的话,那就是得益于这位老师,尽管老师只是一名讲师,但是对他给本科生上课时的勤恳、认真和扎实的精神非常钦佩。”曾继峰校友还回忆到,本科毕业后他曾在2006年考取在职研究生,考的专业课里冯老师教授的两门课是必考,老师在本科给他打下的扎实的基础,使他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复习,在工作几年之后也能稍微复习下就能通过。除了班级内部,复旦整体的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班级原来分三个专业,但课程基本是一样的。上课前很多同学会拿本子、书包、水壶之类的占座,前排是学霸区,后面是休闲养老区,我经常抢不到前面的。四教里面自习也经常要抢,还有举办很多讲座,当时邀请过证券专家谢百三和央视的敬一丹等名人过来开讲座,对开拓学生视野很有帮助”,曾继峰说到。

  

保持学习,迎接机遇和挑战

曾继峰校友深耕证券行业多年,凭借勤勉踏实的态度和优秀的学习能力,紧跟时代的步伐,迎接一次次的机遇和挑战。曾继峰说自己进入证券行业也是“误打误撞”,在当时去外企似乎是很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他后来参加了国泰君安证券的校招,经过一路笔试面试最后争取到了工作机会。当时的他只是抱着这份工作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这样的想法,后来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工作两年后,又有一个机会摆在曾继峰面前,证监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他立即报考了当时三个专业(财经、会计、法律)中较为冷门的会计,在那时曾继峰已经通过过了2CPA的考试。后来从领导那里得知,他的笔试成绩是所有报考人员中很靠前的。曾继峰回忆到:“那几年虽然股市差,但监管工作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零三、零四年一大批证券公司快要破产,经历了那个事件以后,自己各方面的提升和进步都很大。”得益于后来证监局的快速发展,从原来的六七个处增设到十三个,人员也从三十几个增加到一百六十几个,得益于领导的关心培养,曾继峰凭着踏实肯干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证监局工作五年后,便提拔为副处长,2010年又成为处长,当时的他仅有32岁。从进入证监局到现在,曾继峰历经多个核心岗位,从原来的机构监管处处长,负责证券公司监管,到以综合稿件和相关的IT管理为主的信息调研处,再到现在的法制工作处,曾继峰都努力在业余时间充电,以更好胜任不同的角色和岗位。作为非法律专业背景的曾继峰,边学边干,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他说“现在感觉各方面都步入正轨了。”

  

曾继峰校友在访谈结束前感叹道:“回想起来感觉学校的时间特别短暂,现在依然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地抓住时间,好好地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对学弟学妹的建议是珍惜当下,不负芳华,珍惜校园的宝贵时间,珍惜读书的时间,珍惜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