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计算机博士李斌:坚持“自由而无用”

2019-05-28|校友走访

09届计算机博士李斌:坚持“自由而无用”

访谈对象:李斌09届计算机博士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青年研究员、博导

  

学生记者15级大数据学院本科生

  

求学复旦

李斌校友2004年保研复旦计算机硕士,两年后转为博士,2009年博士毕业。在谈论到当年保研选择复旦时,校友给出了两个原因:第一是复旦大学的人文气息。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复旦拥有齐全的学科设置,在复旦读书不仅可以培养理工科的踏实严谨,更可以感受“自由而无用”的人文气息。第二是复旦大学本身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进入复旦之后,复旦特有的人文气息深深地影响了他,将他塑造成为一个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学者。谈到复旦“自由而无用”的氛围时,李斌校友印象最深的就是复旦校歌中“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一句,即使唱过无数次校歌,但是每次唱起校歌,都会感慨万千。这句话也一直指导着李斌校友的研究方向:在面对一些科研浪潮中,还是依然坚持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坚持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即使面对巨大的利益还是坚持不动摇。

在复旦求学过程中,李斌校友对于吴立德老师印象十分深刻。吴老师是复旦大学最早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一批学者,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在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为祖国培养了诸多人才。最可贵的是,退休之后,吴老师还是坚持学习人工智能最新技术,紧跟人工智能发展步伐。在深度学习开始流行之后仔细钻研,并且为复旦学生开设讨论组,从基础知识方面教授同学。李斌校友对于吴老师非常敬仰,认为他是真正的大学者。

  

毕业游学,坚持学术研究

毕业后,李斌校友首先去了法国巴黎,因为巴黎一直是喜欢艺术的他梦想的城市,他希望在巴黎生活一段时间,感受巴黎的艺术气息。之后进入悉尼科技大学担任讲师;三年后进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开展研究,最后于2017年返回复旦担任老师。其中也不断有人邀请他去工业界工作,但是李斌校友还是坚持最初的理想,从事基础研究。

  

寄语同学:坚持“自由而无用”,享受青春

李斌校友目前还兼任书院导师,对于复旦本科生有较多了解。相比于他们一代人,现在的本科生目标比较明确,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对于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也许有利,但是李斌校友认为青春就是应该从迷茫开始,不断地试错,不停的摸索,从起起伏伏中寻找人生目标,从而真正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享受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按部就班,沿着既定的轨迹追逐世俗的成功。李斌校友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寡,而是在于享受路途的风景,享受人生中的起伏,否则等到多年之后,会因为有些事情再也做不到而后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