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级法学院硕士张飞:勇于尝试,勤于积累
文章来源:2023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校友面对面活动
走访同学:2020级法学院本科生刘心仪
张飞:复旦大学法学院2000级硕士,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曾在著名的500强企业美国国际集团(AIG)及怡和集团(JARDINE GROUP)的公司法务部门就职,担任公司法律顾问,有着丰富的金融集团、公司、投资、谈判等相关法律事务处理的经验,独立完成多项企业并购或资产收购项目。
结缘复旦:把握时代机遇,结合学习实践
张飞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的热能工程,毕业后先从事了两年本专业相关工作。然而,当时正处于世纪之交: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使得外资企业的工程项目受到影响;彼时,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将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于是,在此背景下,张飞结合时代机遇和个人语言能力上的优势,决定转换赛道,选择了一个属于“上层建筑”的学科——法学进行深造。
当时,复旦开设了第一批对社会招生的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为想要兼顾工作和学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于是,在成功考取复旦后,张飞开启了周一至周四工作,周五和周末上课的模式。虽然在校时间比较短暂,他仍然非常珍惜和怀念和复旦同学们一起奋斗、一起交流的时光。
工科的学习背景,加上在工程、国际贸易、银行保险等相关行业工作的经历,使得张飞更加了解市场和公司运作的模式,而在复旦法学院的学习更是进一步培养了他的逻辑思维,并让他能将法律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
“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从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的循环过程。”张飞谈道,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我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更恰当的说法是我们需要‘攀登’上巨人的肩膀,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而“攀登”中必然少不了大量的、体系化的阅读,并且将知识内化,在实践中应用。
当好律师:保持勤勉努力,理解服务本质
2007年,张飞来到大成律师事务所,并扎根至今。当谈及工作和人生的心得时,他引用了“一万小时定律”,让我们再次审视了人生时间的有限性和可能的无限性。
首先,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非常重要。他鼓励同学们尝试多样化的实习,比如律所、金融机构、NGO组织等,不用将自己限制在法律行业,可以主动探索并发现自己想要从事的方向。
其次,在明确好目标之后,想要在一个行业快速地立足和发展,从一万小时精确到每天,大量的时间投入和勤奋的工作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他提到,对自己要有比较高的要求,不断地自我提升,比如做同一个案子,要从原告、被告、法官,甚至行政机关、第三人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保持勤勉努力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他也笑着说道,这终究是一种个人选择,“有时‘躺平’也是一种选择”,毕竟最终我们还是要“好好生活”。
谈及人工智能对于律师行业的影响,张飞认为这是“大势所趋”——ChatGPT等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地更新迭代,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取代了一种人类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过程,对于初入职场、不具备实务经验的新人将会产生一定冲击。然而,他表示也不必恐慌,人工智能并不能取代法律服务中“人”的作用:“律师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最终要回归到服务”。比如说服客户,建立信赖,仍然离不开具体的人际互动。或许,服务意识、情商的培养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寄语同学:勇于尝试,勤于积累
最后,他给学弟学妹们寄语:勇于尝试,勤于积累。尤其是对于在校生,当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较以往容易得多,但大家仍然要有一种内化知识的动力,珍惜在校时光,踏踏实实地学习和积累:巩固好已学知识,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去探索尚未学习的领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