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务实 行胜于言
——采访05世经盛婉瑜校友小记
访谈对象:盛婉瑜 05级世界经济系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
学生记者:17管院雷心怡
校友初印象
雷:可否介绍一下您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盛:我于2005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完成四年本科学习,之后直升本系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于2012年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在复旦度过了7年时光。毕业后进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工作至今,工作领域先后涉及银行间市场研究、外汇市场自律管理等,其中2013年至2014年期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借调工作。
雷:毕业的时候,您拿到几个offer,如何选择的?
盛:我拿到的offer不是很多,有一个是四大的审计,有一个是银行,还有一个就是一直工作至今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时综合考虑了职业成长性、专业对口、平台大小以及工作生活的平衡等等因素吧,最后选择进入交易中心工作。
职场二三事
雷: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盛:当然可以。确实,作为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组织者,由于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都是机构,所以一般个人对交易中心了解可能比较少。简单来说,可以总结成这么几句话吧,交易中心是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市场成员涵盖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和财务公司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2018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超过1000万亿元人民币;交易中心提供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的基准(独家)和定价服务,全面供给人民币相关市场的金融交易信息,提供人民币交易生态圈的金融技术标准和技术解决方案,为金融监管提供便利和支持。
雷:您在工作中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盛:其实有很多有意思、引起自己思考的事情,其中记忆最深刻的可能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国际上Libor操纵的跟踪研究吧,这可能是出于记忆的浴缸效应,首尾记得比较牢,中间的容易忘记。那是2012年,国际上爆出Libor操纵事件,我国的Shibor的形成机制与Libor非常相似,而交易中心是负责计算和发布Shibor的,所以对此非常关注,我刚入职就被分配跟踪研究相关进展。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可能是,通过这项工作,我对偏实务的研究有了认识和定位,研究中我既关注如何对Libor及其报价进行监测分析,梳理出存在操纵行为时会有哪些特征和线索,这是偏数据挖掘的,是读书时涉及过的领域,同时也关注国际上相关的监管规定、处罚依据等,这一块是读书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这可能是和学术研究不太一样的地方,研究的问题可能集中于一小点,但同时又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
雷:您觉得工作以后需要继续学习哪些知识呢?
盛:首先,专业知识是肯定的,涉及面也很广,具体专业知识方面,一般当下需要用到的知识,就把学习的优先级排到前面,因为金融领域是不断有新的事物在产生的,比如区块链、金融科技这些,新的变化层出不穷,现在也有点难预测。然后是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对于事业单位、国企等类型的机构,我可能相对多一点了解,比较共通的技能是如何写和如何说,对于新人来说,会议发言、当面汇报的机会还比较少,写的工作可能更多一些。这里的“写”,是专指公文写作,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规范,一般在校期间基本不会接触到,大多需要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从头学起。如果对此有兴趣,《品位公文》是本不错的书。
展望和寄语
雷:您认为您所在行业未来十年最大的发展机遇是什么?
盛:这个问题非常大,需要专家来回答。就我个人非常不成熟的想法,我觉得可能是开放吧。一方面是引进来,银行间市场向境外投资者开放,这几年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和交易规模都在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向境外的机构提供人民币及相关产品的交易全流程服务,比如2017年开通的“债券通”,是交易中心的一个大项目嘛,这几年交易量不断增长,目前债券通月均交易量已经破千亿元。我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雷:您认为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盛:依然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觉得可能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吧。刚才介绍交易中心的时候提到,我们提供人民币交易生态圈的金融技术标准和技术解决方案。目前金融科技发展迅猛,我们也要抓紧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目前来说,我们做的还不错的。
雷:说一下您的寄语吧。
盛: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复旦百年校庆,今天重回母校,复旦已经114岁了。青春不老,承载了那么多人的青春和热血的复旦永不会老;岁月不朽,包容了那么多人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茫然走向从容的复旦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祝母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