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中文系硕士龙瀛:立足地方高校工作,献身国防建设事业

2024-11-06|校友走访

04级中文系硕士龙瀛:立足地方高校工作,献身国防建设事业

文章来源:2024年暑假复旦大学校友走访活动

走访同学:2022级中文系本科贾晔闱


校友简介:龙瀛,2004-2007年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现任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一、复旦求学:知识的海洋,精神的摇篮
硕士研究生的三年时光,对龙瀛而言,不仅是学术上的深耕细作,更是人格与品质的全面塑造。


龙瀛出生于云南保山,又受家中长辈的影响,幼年时便对国防安全感兴趣。步入大学后,他深知单一学科的局限,在周末主动补充理学、工学、法学等各类知识。虽然是文科生,但是龙瀛也积极阅读理工科书籍,构建综合学科的知识网络,这为他日后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复旦的校园里,龙瀛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现任中文系副系主任孙晓虹是我那时的辅导员,她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很感谢她!


同学间的摩擦与碰撞,在他看来,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学会了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人的不足,以更加敏锐的眼光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这种能力,在他日后负责研究所、带领科研团队时显得尤为重要。他深知,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往往源自于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因此,他总是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昆明学院中国边防研究数字中心自2017年创办以来,经历了各种考验,转型为科研团队,已经成为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国家安全的依托国家级学会的智库。


在复旦攻读研究生期间,龙瀛师从徐志啸教授学习比较文学。龙瀛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国家文化安全、国际安全的角度,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与内生动力,并在课外大量听取讲座、借阅各种学科书籍。三年研究生生活基本都在教室、图书馆度过。梁永安、严峰等老师的课程都对他思考文化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启发,至今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龙瀛又来到复旦访学一年,师从杨乃乔教授。杨教授的现实眼光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龙瀛树立了新的标杆,杨先生的经学诠释学研究的方法与思维对他进行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亦深有启发。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静思,在校期间,他努力将这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他都力求做到志向坚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二、高校任职:践行校训,献身国防
从复旦毕业后,龙瀛回到家乡,来到昆明学院。在这里,他用实际行动为国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瀛用5年时间在昆明学院讲授了约10门不同的的国防教育公共选修课,并用公选课的课酬创建校级研究机构昆明学院中国边防研究数字中心(后更名为“昆明学院西南边防理论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研究包括文化安全在内的边防安全问题。他深知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不能空空地讲国防,如果没有立足点而一味讲过于宏观的理论,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他立足于云南这一边疆省份的实际,研究边防与国家安全问题,并且讲好边防理论,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军事理论、国防教育课的学习兴趣。


现在龙瀛担任昆明学院武装部军事理论教研室兼职主任、专职军事教师。智慧边防研究是龙瀛的主要研究领域,他已经成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网政策领域专家。昆明学院中国边防研究数字中心也自此转为依托中国自动化学会的机构,龙瀛负责的研究团队为智慧边防研究团队


龙瀛还积极进行科普创作,发表了多篇作品,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委员会会员,还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网创办了一个军事科普号迷彩视线


2021-2023
年,龙瀛任昆明学院派驻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石门村省级驻村队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驻村期间认真研究、思考云南的实际问题,开展各类调研工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包括实现国防现代化。龙瀛带领团队深入边境一线进行调研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共同探索边防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关于人工智能研究,龙瀛主要从战略、政策、科技安全视角积极研究,还参与了我国人工智能法律的立法研究工作,提出的相关建议已被立法专家所采纳。今后,他还会一如既往,瞄准自动化学科、智能科学学科与国家安全、边防安全的联系,积极研究。


三、寄语学子:胸怀祖国,志在四方
第一,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包括积累知识、阅历、素质。学好专业,应用专业,不要怕种种矛盾、挑战,勇于面对,认真对待,多动脑筋。


第二,牢记复旦人的身份与校训,胸怀世界、祖国人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发挥所长,爱党爱国爱民爱军;如果可能,积极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