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级信管王逸奇:人生不设限
撰稿:王达轩
初见王逸奇学姐,淡雅、从容、亲切……很难将眼前这个邻家姐姐一样气质的人和传统印象里资深职场达人、业务骨干联系在一起。走进她的青春故事,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拼搏、坚定与魄力。
复旦结缘,纸短情长
谈起如何与复旦结缘,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王逸奇学姐直言,在老一辈上海人眼中,复旦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特别是由于爷爷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科研工作者,深深了解复旦独特的气质底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从小就鼓励她以复旦为目标。因而高三时,王逸奇学姐毅然放弃了原本可以保送其他高校的机会,选择了正常参加高考,最终进入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深造。
作为学校推行通识教育,书院制改革的第一批获益者,王逸奇学姐是幸运的,“学校的书院制仿佛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我的室友来自医学、法律、新闻、经济各个专业,她们给我打开了一扇扇全新世界的大门,为我提供了洞察其他领域和行业的视角,让我获益终生。“而丰富多姿的学生活动里,也同样少不了王逸奇学姐的身影,从积极参加学生会事业部服务同学到在辩论协会里挖掘自我,锻炼逻辑思维和应激反应;从风雨无阻地坚持承担团委家教部的义务辅导工作再到在全球最大学生组织AIESEC里完全独挡一面,成为对接企业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学生干部,王逸奇学姐不断挖掘多元的自己,书写下独特的校园诗篇与青春回忆。
另辟蹊径,坚定从容
进入到高年级后,当同龄人对未来仍处迷茫甚至为工作焦头烂额的时候,王逸奇学姐却毅然选择另一条与众不同,却也也更具挑战的道路。经复旦大学外事处层层筛选,她被选拔为全校仅10个名额的“复旦-早稻田项目”联合培养对象,考核合格后,可以同时获得两校学士学位。然而要背井离乡远赴陌生的国度,加之同时面对两个学校的课业压力和考核标准,这一切,对年轻的王逸奇而言,难度可想而知。”苦心人,天不负“,在日学习期间,王逸奇学姐不仅按当地同届日本籍学生的培养方案履修相同专业课程,取得全A以上的优异成绩(包括A与A+)。甚至原本需要攻读五年的课程,她提前一年就顺利圆满完成。此外,她还经面试进入以国际人力资源为研究方向的Seminar,多次用日语进行学术发表和校际辩论。
而在日本的经历,却使得她恰好错过了国内的应届生秋招,加之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行情异常惨淡,王逸奇学姐又一次站在了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缘了中国最顶尖的专利代理机构之一——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前辈们的一席发言让她意识到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要性,了解到了知识产权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亟待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落地,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其中,而这一切,在王逸奇心中埋下了种子,开启了她为之奋斗十年的事业大门。
知识产权行业一直以“高门槛、高难度、专业性极强“著称,对并没有任何法律基础和专业训练的王逸奇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宝贵的契机。而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学习日语的她,面对完全英语的工作环境并不适应,下班之后的空闲时间,全部被她用来提升自我,精深业务,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绝对的精力投入,她很快就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又在工作之余,修读了法学硕士学位,显著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涵养和知识疆界。从法律文书的撰写到用多种外语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从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申请、维权到战略咨询。通过出色的专业本领和业务水平,王逸奇学姐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客户的信任,用十年时间书写下自己的”跨界“青春和职业故事。
心系母校,精神传承
毕业十年,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校园,王逸奇学姐感慨万千。“曾经自己离开学校那年,南区一条街上还有鳞次栉比的书店、小食店……承载着多少味蕾的回味和青春的张扬,而现在它已然变成了绿树成荫的道路,这一切那么陌生却也那么熟悉。”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复旦人骨子里的那份从容和血脉里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