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化学林少絜:忘记“复旦人”的标签,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2019-06-12|校友走访

忘记“复旦人”的标签,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访谈对象:林少絜05级化学系K12在线教育公司

学生记者:15心理岳新宇

  

复旦大学2005级校友林少絜,在从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先在一家美国生化试剂公司中从事进出口相关的工作。之后由于家人的支持和对瑞典的喜爱,选择在瑞典修读了环境方面的硕士学位。但回国后发现环境专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十分对口,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做起了文化传媒相关的工作,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两年前,林学姐正式加入了一家K12在线教育公司,成为了互联网教育界的一员,目前负责招聘方面和一些人事管理的工作。

能进入现在这个行业从事HR方面的工作,林学姐坦言,英语好确实是非常大的加分项,由于在工作中需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英语母语者交流、协调,海外背景也使得自己和他们的对接更加轻松。另外,林学姐认为,自己善于总结、复盘这一点在工作过程中也是一个亮点。

线上教育的发展与痛点

谈及自己所处线上教育行业,林少絜学姐认为总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线上1v1高昂的价格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负担得起,她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尽管线上的运作模式在教室租金方面能有所节省,但由于招聘到的老师都是身处自己国家的母语者,企业势必要提供比教师国内能取得的薪资更有诱惑力的薪酬待遇才能吸引住人才,这是成本中的大头。此外,公司整体的运营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在线教育的整个市场是广大的,1v1教学市场是蓝海,但线上1v1教学的形式到底有多少家庭能够长期负担得起呢?教育是需要深耕的,但互联网公司目前大多都还是略欠缺一些长时间沉淀,更注重拉新,而教育需要学生和教育机构两方长时间的专注投入。在拉新之后,如何让拉来的新用户长时间留存,并且到底还有多少能长时间负担1v1教育的家庭未被挖掘出来,面对用户达到上限时盈利如何增长等,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紧要问题。

“复旦的同学们应该要知道,这个世界远比自己身边的环境要大”

谈到对年轻人的建议,林学姐表示同学们有时候需要忘记自己是复旦人。大部分在复旦读书的同学,从小到大可能相对来说经历是比较平顺的,所处的环境相对也比较好,而在毕业之后所处的环境依然是比较好的在学校的环境里,所以有时候复旦的同学们会显得不接地气。我们所处的世界实际上比在复旦校园内所能观到的那一方天地要广阔得多,同学们日常看到的接触到的可能只是社会的1%,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其他人。林学姐表示,可能正因为大家是复旦的同学,所以希望大家能去关注一些无用的东西,大家需要去知道这个社会如何运转,需要了解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她认为,从复旦毕业后,同学们在复旦的经历就已经翻篇,对母校怀有亲切感是很好的,但不要抱着一种“我是复旦毕业的,你们在做的事情都太low了我看不上”这样的心态,会把自己框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地方。不要把自己和其他人隔离开来,否则很容易发出“何不食肉糜”的感叹,而是应该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

  

“当年的BBS使我懂得了尊重,理解和包容”

回顾在复旦度过的四年本科时光,林少絜学姐表示,自己当年见证了日月光华BBS最繁盛的一段时间。当时BBS上有对于很多话题的讨论,包括一些在现在的社交媒体上非常容易被封禁的方面。那个时候版主一般会因为脏话或是无意义的灌水而封禁,但基本不会因为你观念有问题而封禁用户。当时还会有校外的人参与讨论,还有婚姻育儿、求职寻偶等版面,出了校门之后遇到的事情也能在上面了解到。作为BBS的长年潜水用户,林学姐在电脑屏幕前阅读过同学们对于各类时事的见解,也曾有过“原来对这件事还能有这样的解读”的感叹,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出发点不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你需要去接受那些你不认同的观点,尊重每个人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而这份包容,就是她在复旦的日子里收获到的最大的礼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