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松:播种理想向未来,做好基层答卷人

2022-03-21|复旦人物


王贺松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

2018年浙江省选调生

现就职于宁波市教育局

曾于浙江省象山县贤庠镇挂职锻炼

先后任碶头陈村党支部副书记,镇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01 心之所向,跨越山海赴基层

●    谈到自己的选调初心,王贺松说,自己对《人生》中的一段话深有共鸣:“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有些岔路,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因而,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到家乡宁波做一名选调生。


参加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在教育局工作一年后,王贺松来到了象山县贤庠镇挂职锻炼,在这个枕山面海、稻香阵阵的镇上,王贺松走进农户家中拉家常,访民情,前往田间地头观看水稻的长势,品尝当地的西瓜、草莓和“红美人,去到海边看民宿,操作当地传统打渔器具——扳罾,还前往其他先进村庄学习参观、相互学习,拓宽视野。对农村生活的全情投入使得王贺松很快成了八百多位村民的一份子,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他基层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脚踏实地,服务奉献聚人心

●    在基层的这两年,王贺松用“能沉能浮”来概括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沉下去,意味着接地气,聚人心:疫情蔓延后,王贺松秉承复旦人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在大年廿九奔赴抗疫前线,和书记、村长一起值班到夜晚10点;在口罩最短缺的时候,王贺松自费购买了800多个口罩,分给全村村民;收到村民们送给防疫团队的茶叶蛋,他连夜煮好送到守卡和夜巡志愿者手里,在寒冷的冬天传递着温暖与感动。在值岗守卡的过程中,王贺松充分发挥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村干群凝心聚力,既打赢了抗疫攻坚战,更增强了党的组织力和向心力;沉下去,也意味着真心实意地为百姓谋发展:碶头陈村地势平坦、田土肥沃,王贺松同其他村干部一起,贯彻落实总书记“两山”理论,协调土地流转集中种油菜花,携手村民共商共治发展花海经济,将油菜花海打造成碶头陈村的一张金名片,乡村更美了,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台风过后和群众交流,了解台风对他们的影响情况


浮上来,就是在基层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摆脱事务主义,登高望远,坚守初心。王贺松觉得,在融入基层、融入农村、融入群众的过程中,不能不加辨别地完全被同化,要保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平时他和村民群众保持着“亲”“清”的关系,空闲时他常读政治、经济、文化类的书籍,加强自身理论功底。他也常常向基层老干部请教、商讨村庄发展思路,牵头推动碶头陈村获评“省文明村”“省善治示范村”等荣誉。此外,他还参与了镇政府的相关工作,主笔起草镇级层面的乡村振兴文件,协助政协委员起草提案并受到党委、政府肯定。正是这样的无私奉献和倾情付出,让王贺松从初出茅庐的外来干部变成了深受干部群众认可的“小王书记”,也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使命。

03 关心民情,发挥优势带资源

●    在与村民聊天的过程中,王贺松发现,村民们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水平与乡村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县乡镇的教育资源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促使他思考如何补足乡村的教育短板,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结合自己原有单位的优势,王贺松想到了用名校资源来带动乡村的教育水平的方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市县两级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经过反复对接和多次洽谈,镇上的学校与市区的优质学校完成结对,并展开了师徒帮带、教学研讨、研修互访等多样化的合作交流,使得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市区同等的优质教育,有效解决了村民的核心关切。


六一前夕看望村里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礼物


王贺松还发现,镇上的很多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存在着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阅读困境,他找到了大学园区图书馆进行协商,最终推动贤庠建立了全市首家“小星星阅读实验基地”,蔚然成风的阅读习惯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启蒙着孩子们的心智,引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同时,王贺松还为村里申请了农家书屋,希望能有效激活乡村文化,提升村民的文化品位,增强村庄文化底蕴。

“三年前,我将理想的种子播种在浙江,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正在回馈我以满满的收获和成长”,提到自己在贤庠镇所做的工作,王贺松充满了成就感。如今,已经回到了教育局的王贺松依然没有停止学习,而是从每一件小事中吸取经验,增长才干,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职场三年,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贺松希望和复旦有志于选调生事业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努力,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磨练技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至千里;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点亮他人,踔厉奋发向未来。

来源:公众号 复旦基层就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