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打开新世界,听听毕业10年的复旦人怎么说?

2019-06-28|复旦人物

01


张玮婷


教育亦是持之以恒的学习




采访校友:

张玮婷 200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


采访记者:

赵佳宁 2016级政治学在校本科生


    张玮婷于2005年考入国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年毕业后走上了国际学校教师的职业道路,目前在南外国王国际学校担任科学课教师及教研组长。


    复旦包容开放的环境与丰富的资源总是给予学生们多样化的选择与可能性。在复旦,张玮婷参加了留学生语伴活动,从中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并开始对教学感兴趣。张玮婷还在由复旦校友发起的为来沪务工家庭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公益机构获得了第一份教育方面的实习,她在其中担任科学实验的志愿者老师;这段经历使她真正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并立志将教育行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张玮婷说:“做老师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一直不停地学习,不断有新的东西去尝试,让人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向上的状态;学生们也都活泼开朗,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和学生相处永远是一件充满新鲜感的事情。”


    对向往教育行业的复旦学子张玮婷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和建议。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学校和科目,做好职业道路和时间规划,尽量在大学毕业前考取教师资格证。其次多多了解国际教师工作的机会,通过参加国际学校的实习,一方面可以具体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为自己选择感兴趣并擅长的科目提供必要的一手信息作为参考,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国际学校的工作氛围,体验具体工作内容,积累行业内的工作经验。


02

東欣一


把你的生命释放在大地与长天



采访校友:

東欣一 2005级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采访记者:

陈景怡 2018级材料科学系在校本科生


      2005年,東欣一踏入复旦大学的校门,进入了电子工程的科学殿堂。在校四年,复旦高标准的教学模式和专业压力锻炼了東欣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复旦本科毕业的東欣一,去了日本庆应大学进修。在日本庆应大学完成学业后,東欣一就加入了一家外资公司的日本分社,担任IT咨询的工作。


    “复旦”已成为東欣一身上的一个印记,伴随着他在异国他乡漂泊,也温暖着每一个在海外奋斗的复旦人。“我最难忘的还是与同学互帮互助的感觉,这也体现在我的工作中,我们像是有一种情怀。在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因为复旦与他人结缘,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東欣一笑着说:“我觉得复旦的精神在于人——或者说是一个有强烈情感连接的集体,尤其在国外,大家都会有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奋斗。在复旦日本的校友群里面,大家有什么问题都会在群里说一声,其他人会跟着一起想办法解决。”


      此外,東欣一建议年轻人还是应该多走走多看看。“你可以到海外去看一看,接受一下各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人生就像今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一样,有太多的路径和可能性,你们的选择应该更广一些。”人生本就不应该设想,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更属于那些努力耕耘的年轻人。正如東欣一说: “生命不应该被局限在一方一隅,而是应该释放在大地与长天。世界,属于科技;世界,属于那些奋勇前行的青年。”


03


陈佳诗


琴心剑胆 侠骨柔肠


采访校友:

陈佳诗 2005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


采访记者:

刘玮康 2014级生命科学学院在校本科生 


      2009年,刚毕业的陈佳诗加入了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开始了对心目中“多彩的职业生涯”的探索。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客户营销,也收获了最宝贵的经验:“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真心帮他们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和客户建立信任。”


      2012年,陈佳诗辞职就读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合办的国际MBA项目,系统学习商业和管理相关知识,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形成互补,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探究真实商业世界中的起落沉浮,修炼更出彩的自己,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纠结回报是没有意义的,投资自己、修炼自己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2014年陈佳诗加盟德国博世(BOSCH),负责博世中国医疗健康方面的战略新业务孵化和投资,这给了她更广阔的舞台。


      2016年,陈佳加盟了华大集团(BGI)。加入华大伊始,陈佳诗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从外企进入民企的不适应,二是工作需求的能力从“硬实力”为主到“软实力”为主。但显然这些挑战没能阻挡她。许多人被内心的恐惧所束缚,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探索新的活法。陈佳诗认为,“恐惧是一定会有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在实际去做之前,你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而人生的每一次进阶,都是从‘不胜任’到‘胜任’的蜕变。就好比任何人在为人父母前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而良好的工作习惯,自己已具备的能力,以及人脉,都是你可以依靠的东西。”


      谈及如何能在每一段经历中成为佼佼者,陈佳诗认为有三个方面的能力最为重要,第一是良好的职业习惯,小到干净的桌面、清晰的日程记录,大到事事有回应、经常的反思复盘,能显著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成就感;第二是培养自己不可被替代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工作技能将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人之为人真正无法被替代的,是富有同理心的沟通及基于多领域信息整合的复杂学习与创造能力;第三是建立可持续的有效人脉,与泛泛之交不同,有效人脉必须建立在顺畅沟通的语言体系和资源可共享互换的基础之上。


04


俞佳元  张家立


顺其自然 得之坦然




采访校友:

俞佳元 张家立 2005级法学院本科


采访记者:

王达轩 2018级法学院在校硕士生


复旦校园从来不缺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当回首这段经历时,令俞佳元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多么轰轰烈烈的情节,而恰恰是两个人从大二开始,每天形影不离地上课、自习、吃饭、散步甚至一起发呆这样再简单却又充满温馨的点点滴滴。


本科期间,俞佳元和张家立一起为出国深造奋斗努力。最终,两人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获得纽约大学和范德堡大学的OFFER。


美国留学之后,俞佳元和张家立去了国际顶尖律师事务所凯易和达维的香港办公室工作。律师行业门槛虽很高,但张家立仍建议,“每一个法律的学生都应该尝试当一次律师,哪怕当一天”。尽管在刚刚择业的时候,都可能遇到诸如,“理论与实践差距过大,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的不断磨合,乃至大量极具挑战性的新任务、新问题。但是,在一个一个项目中不断磨砺,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促使你不断前进。法律行业本身作为一个迭代和更新非常快的行业,需要的是执着与笃定,选择好一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令张家立印象很深的是在香港执业的过程中,不论在对接的投行还是服务的客户中都会遇到非常多的复旦前辈。在资本市场的各个领域也活跃着非常多的复旦校友,他们的帮助与示范作用,让张家立既倍感亲切,又深受鼓舞。


5月26日返校日,俞佳元和张家立专程从香港回到阔别许久的母校,“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的样子,上海不论发展变化得有多快,复旦依旧是那么美丽浪漫,永远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05


王伟威


未来十年

全球的IC事业会逐步向中国转移



采访校友:

王伟威 2005级微电子系本科 09级硕士


采访记者:

贾芝彦 2018级微电子学院在校硕士生


      王伟威于2005年进入微电子系就读本科,此后又攻读硕士学位,前后在复旦学习了七年时间。


      2012年硕士毕业后,王伟威进入美国的Marvell公司工作。之后,也去过一家创业型小公司进行磨练。2016年成为华为的一员,王伟威也从以前的个人单兵到现在的领导一个小团队作战。从毕业到现在工作七年,在技能和眼界都增长的基础上,王伟威感慨,立足当下,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除了时刻精进自己的技能,也要学会教授别人,明白每个人的诉求,使得大家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同时,王伟威非常看好我国IC设计领域的发展,认为未来十年,全球的IC事业会逐步向中国转移。


     谈及母校,王伟威更是颇多感言。他说,复旦的学习生活,在以后的记忆中会是人生特别宝贵的经历。无论是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还是人格教养的培养者,复旦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复旦构建的知识体系给予了他很大的优势,而复旦独一无二的平台也培养了他很大的自信。在复旦求学的七年,美好的回忆很多。他也建议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在平时的科研之余,可以多多关注一下人文方面的讲座,用心去感受母校给我们提供的一切;同时也告诫大家不能过度娱乐而荒废时光,要珍惜韶光,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


06





许照人


不走寻常路 坚定我初心



采访校友:

许照人 2005级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


采访记者:

韩   雪  2016国际贸易学在校硕士生


      2005年,许照人进入经济系就读本科,并参与了与格罗宁根的双学位项目。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荷兰蒂尔堡大学攻读硕士。


      硕士毕业之后,许照人回国后就来到了第一财经实习,优秀的实习表现很快就签下了offer。从2012年工作至今,许照人在第一财经坚守了7年,他见证了传统媒体的日渐衰落,也看到了新兴媒体的蒸蒸日上,并摸索着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发展之路,不断丰富自我,打造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财经媒体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更高的自由度给了工作者更多的发挥空间,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现出个人魅力,许照人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第一财经挖掘自己的专业特长,积累自己的人脉网,一砖一瓦的砌筑自己的梦想之墙。


      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许照人建议要勇于尝试别人不走的小路,风景亦独特美丽。他说选择很重要,很多人都会选择一条路径清晰的路,跟随学长学姐的步伐,但人生有很多条小路可尝试,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条拥挤的大路上,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要勇于尝试那些人烟稀少的小径,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欣赏不一样的人生景色,活出自己想要的世界,或自由,或精彩,或幸福,只要往日回忆无遗憾,就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希望下一站,我们都是幸福的!


07


吴荻


活在当下 享受生活 拥抱变化




采访校友:

吴   荻 2005级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


采访记者:

唐慧敏 2017级历史系在校硕士生


2005年,吴荻进入管理学院学习。那一年,恰逢复旦百年校庆,学校开始实行“通识教育”,也就是说在校的每一位本科生,不管主修什么专业,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体验别的学科。


除了专业课的学习,那些通识课程带来的如同打开新世界般的体验至今让吴荻印象深刻。她如数家珍地回忆:“当时选了很多别的专业的课程。记得上过中文系梁永安老师的课,他讲电影与文学,讲得非常精彩,同学们听得完全入了神。还有哲学学院的王德峰教授,他所展示的哲学世界太有魅力了。我也很喜欢上蒋昌建老师的课,或许现在你们都知道他。当时他讲国际关系,讲世界各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各个大国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吴荻本科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体验就是BBS。21世纪初,互联网在中国逐渐兴起、风靡,BBS是大学生群体的“心头好”。大家在这里分享生活,讨论课程、工作,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2009年,吴荻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12年硕士毕业后,吴荻以财务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宝洁。进入宝洁的第一天,吴荻被任命为SK-II的财务经理。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她快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也让她具备了更全面的视角。第二年,她被调任为客户财务经理。2016年,吴荻离开宝洁加入耐克。


 “世界变化得很快,但是我们可以不变。”吴荻说道。而这里的“不变”指的是,有一个方向和目标,努力坚持而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就个人作为财务的职业发展而言,她建构了自己心中的一个“球”。这个“球”有三层,第一层是“最基础的财务知识”;第二层是“风险管控”;第三层是“资源调配”。吴荻相信,以自己心中的“球”应对瞬息万变的当下社会,可以踏实前行,扮演好财务职业人的角色。


吴荻在耐克工作后,超乎想象的收获是:成为了健身教练!从跑完800米都有些困难的女大学生,到今日手握四张教练证的健身达人,吴荻为自己的生活开启了无限可能。


复旦人常说的“自由而无用”也是吴荻所理解的复旦精神。她解释道:“这个世界变化得实在是太快了,所以我们不要过于功利做事情,千万不要因为什么热门而蜂拥去学习什么。‘无用’是一种纯粹,你喜欢什么就去做吧,踏踏实实,学深学透,最终你一定会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暑期校友走访

报名进行中

和复旦学长学姐面对面

过不一样的暑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