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看毕业20年的学长学姐在做什么?

2019-06-28|复旦人物

01

 王瑞祥

做人就是做事业




采访校友:

王瑞祥  1995级新闻系 


采访记者:

路雪珂  2017级新闻学院在校博士生



    1999年从复旦毕业之后,王瑞祥写过文章,去过顶级的国家新闻机构实习。在计算机刚刚开始普及的时代,被公司委以重任去开拓整个东北的期货软件市场,从硬件的安装到软件的销售,直接历练成了一个多面手。在90年代末就接触了因特尔、宏碁等多家国际型企业。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王瑞祥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跟着潮流走”。 


    王瑞祥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他敏锐地感觉到到了这个行业即将迎来的蓬勃生机,于是他转入一个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性刊物,并决定从IT人物和渠道入手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探究。


    2003年对王瑞祥来说,是个人生的重要拐点,他说那时自己经常问自己,“现在的一切是我憧憬的未来吗”,后来他决定突破“小我”,去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做人和做企业一样,都要诚实守信,要不断成长”。真诚已经融入了王瑞祥的骨髓,“五品理论”是他这种精神内核的延伸,他认为品牌业务的核心是“五品”,即品相、品质、品味、品行和品评。王瑞祥对自己、对企业、对业务的要求完美一致,那就是“真诚”,做人就是做品牌,就是做事业。


02

杨海艳

教师要有职业精神和自我成长意识



采访校友:

杨海艳  1995级化学系


采访记者:

赵佳宁  2016级政治学在校本科生


    杨海艳,1999年从化学系本科毕业之后,直升研究生,2002年硕士毕业,成为了复旦附中的一名化学教师,潜心耕耘十余年。


    当谈到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杨海艳说:“教师这个职业像是一面镜子,老师和学生都在相互对照,相互影响。”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具体的知识,也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


    杨海艳还提到科技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与挑战。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以后是不是可以实现AI批量批改作业?学校之外的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学生获取课堂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特色?变化带来的结果尚未明晰,但能够清楚的是,这些变化都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代和学生共同成长。


    在追忆难忘的复旦岁月的同时,杨海艳也对今天还在校园里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复旦为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大家应珍惜在校园里的时光,静下心来多读书多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各种可能性。对年轻人来说,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会收获什么,多做不同的尝试,或许就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和收获;当你感到最痛苦的时候,往往是你收获最大的时候,所以不要畏惧眼前的困难,勇敢的向前行。”


03

吴旻

人生不设限  旻天兮清朗



采访校友:

吴旻 1995级历史学系 2007级管理学院IMBA


采访记者:

曾冬琳  2017级药学院在校硕士生


    “学历史也许是无用的,但学历史也能让人变聪明。很多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吴旻至今仍记得《中国史学史》课堂上朱维铮老先生的这席话。那时,热爱生物的吴旻阴差阳错考进复旦历史系,心中仍有些难以释怀,但历史系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她渐渐感受到历史这门学科中蕴含的智慧,也使她的想法和心境渐渐明晰起来。“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做事的态度和对于卓越的追求是不同领域佼佼者的共通之处。我既然来到了复旦,为什么不在这样难得的资源平台下充分向优秀人才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呢?”带着这股原生动力,在复旦的四年本科光阴,是吴旻不断求索的四年。


    毕业后的头几年,吴旻从外企的运营岗位做起,此后又接触到商务分析和市场部的工作。尝试了多种岗位后,她选择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虽然多个部门的工作经历让我在新的岗位中适应能力较强,但我也发现这远远不够,很多时候在我的个人工作视角中,对于部门间脉络的了解和执行策略时的全局观仍有欠缺。”


    为了突破个人职业的瓶颈,发展全局观和领导力。吴旻再次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启了IMBA的学习。两年IMBA的洗礼,吴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擅长沟通,做事细致的她顺从内心的选择踏入了人力资源领域,从培训做起,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医疗行业高级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兜兜转转,她似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实现了那个18岁时热爱生物的女孩的愿望。


    吴旻从学习和职业发展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在校学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首先是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学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其实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学校能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大家表达不同的思想很重要。同时,观点背后的想法,我们怎样从各种各样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也同样重要。”


    在职业发展方面,吴旻学姐提出了“TOP模型”的方法帮助大家了解自身,觉察职业潜力。

T—Talent:首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性格特点,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如何和他人沟通和影响他人。O-Organization need: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明确公司的业务需求。P-Passion: 喜爱做什么类型的工作。“三者融汇在一起多问问自己,分析自己。相信会对自身的发展定位有所帮助。”


04

田辉

公关是一份可以终生从事的工作




采访校友:

田辉  1995级国际政治专业


采访记者:

李婉滢  2015级国际政治专业在校本科生


    1999年从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毕业后,田辉进入了解放日报工作。在解放日报,田辉主要负责国际新闻的记者工作,从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到APEC峰会等重要外交盛会的采访,再到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外国政要来华访问,都有他的身影。田辉表示,自己在本科国际政治专业所培养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积淀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一次次采访实战,自己在新闻采访、新闻稿撰写等素养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媒体人”。


    2008年,在记者生涯遇到职业瓶颈时,田辉选择去加拿大攻读MBA,随后正式进入了公关行业,并深耕至今。在公关行业,田辉先后供职于美国安可(APCO)公司和德国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 Group),并于2017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关公司---铂择公关。


    最后,田辉对于想要进入公关行业的年轻人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认识你自己。在职业生涯的选择中一定要问自己这份职业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其次,一方面自己对于公关行业的vision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打好“基本功”亦很重要。初入媒体和公关行业,最基本的工作即是写新闻稿和做活动。最后,田辉讲道:“公关是一份可以终生从事的工作,需要通过实操不断积累经验。”田辉殷切建议年轻人多读书,且不同专业领域的书籍都需要涉猎,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05

郭月星

把复旦放在心里

踏入社会是一个新开始



采访校友:

郭月星  1995级历史学系


采访记者:

孟丽  2016级国际法法学在校硕士


    对于郭月星来说,复旦求学的时光是快乐且自由的,而毕业之后,他的人生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无限的可能。


    毕业之初,郭月星就职于一家台资的房地产公司,短短一月之后,就得到了徐汇区公务员的工作机会。在从事了两年公务员之后,出于职业选择的新追求,他离开了上海,移居四川又从事了两年房地产工作,随后又重回上海。在2003年到2016年的这段时间内,他继续从事房地产工作,一路高歌猛进,从公司职员做到了公司副总裁。2017年,他结束了为他人打工的职业生涯,开始自主创业,成立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职业建议,郭月星如是说。

    一是把复旦放在心里,学校和社会不一样。复旦的学子易被标榜为天之骄子,但是郭月星告诫大家,“要把复旦放在心里,学校和社会不一样。”即使是复旦的学子毕业时也可能找不到工作。一旦离开复旦校园,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要把复旦放在心里,也千万不要看不起毕业于其他院校但颇有资历的前辈。 


    二是保持敬畏之心,终生学习。毕业三五年,应届生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能够结合专业的工作方向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从事了与专业不一致的行业,也一直要对一个工作领域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终生学习。


    三是建立工作自信,寻求职业发展。初入职场的新人可以勤快一些,努力一些,嘴甜一些,通过工作成绩取得晋升。只有干的活儿多了,才会慢慢有自信。基于工作能力新人才会开始有清晰的观点,从而取得职场上快速增长。


06

胡磊

是投资者  也是创业者



采访校友:

胡磊  1995级经济学院


采访记者:

张嘉匀  2017级新闻学院在校硕士


    1995年,胡磊进入经济学院学习,研究生毕业进入了咨询行业。


    与咨询工作的结缘,始于一份翻译的远程兼职工作,“那时候爱旅游,又没有钱,有人给我介绍到BCG(波士顿咨询公司)翻译文件,远程工作一个小时能给到挺多钱的,我就去了。”


    时隔多年,胡磊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最初入职时接到的案子。“我第一个项目是跟着一个国外车厂的工程师在中国采购车灯和升降玻璃。第二个项目是跑去夜店,研究洋酒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第三个项目是手机下乡。”每三个月就开始一个新项目,这非常考验一个人快速学习能力和咬牙坚持的毅力。胡磊觉得自己像时刻保持在学生时代期末备考冲刺的状态,习惯性地每晚工作到十一二点,“不是因为工作量本身有这么大的,而是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总是需要去学习,另一方面客户总是希望你交付更多的成果”。


    四年高强度的工作后,胡磊意识到进入了成长的瓶颈,原本求学深造的计划又提上了日程。他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去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念一年MBA。


    2006年,回国后不久,胡磊选择了当时还非常小众的风险投资行业。2007年到2014年7年的时间一份工作到达了“七年之痒”的时候,成天“忽悠”别人创业的胡磊,也开始踌躇满志地思考自己人生第一个创业机会。


    创业的乐趣之于胡磊不是财务回报,而是收获了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自己做一家公司跟在一个机构里面打工是完全不一样”,从招聘、财务运营、人员管理各个方面,胡磊每天都在接受新的挑战,收获团队磨合和成长中的惊喜。


    回顾求学和职业生涯,胡磊认为永远要保持自己的学习成长。


    对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胡磊建议找工作应该放松心态,对成长环境的考虑应优先于公司名气和薪酬。


    “选择A公司还是B公司、一个月挣8000块还是1万块真的没那么重要,找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比较重要。要做一些让自己够一够、跳一跳才能做到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速度才会更快。”


    “不要轻易地settle,不然很快就会掉队的。读书时的标尺是考试成绩,这是别人帮你定义好的,但工作之后没人给你定标尺,这时候自我驱动力就更加重要。”


    “不要着急,不要因为看到看身边有些坏人、笨人能挣到钱,你就着急动作变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很多事情还是得一步一步来。当然,最后还要咬牙坚持,在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总会有那么几个坎需要咬牙挺过来。”





今年暑假怎么过?

校友会早已为你准备好

2019暑期校友走访

与学长学姐面对面安排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