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瑞清校友回复旦捐赠2亿:“母校校训一直激励着我”

2021-05-19|总会新闻





5月27日,即将迎来复旦大学的116周年校庆。昨天(5月18日),复旦大学1984级化学系校友、复旦大学河南校友会会长谭瑞清回到母校,捐给复旦2亿元人民币,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


“这是在母校生日之际献上的一份情义深重的厚礼。”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友会会长许宁生在捐赠现场说。出席本次捐赠仪式的,还有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征,谭瑞清夫人,化学系校友冯珺、沈海鹏、黄娴秋、陆坚、姚革、周勤伟,河南校友会张孔耀、李传荣、谭永国、王星鹏,及学校相关院系部处负责人等。

在许宁生,谭瑞清校友夫人张晓琳,中科院院士、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唐晓林,党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陈玉刚和化学系主任贺鹤勇的见证下,许征与捐赠人谭瑞清签署“瑞清”冠名奖基金捐赠协议,并向谭瑞清颁发捐赠证书。



图片

许宁生:谭瑞清校友带头捐资,为母校 “双一流”建设再添强劲动力,助力母校人才培养

许宁生代表复旦大学和校友会,向心系母校、胸有大爱、慷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谭瑞清校友及家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许宁生说,谭瑞清校友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情谊。2019年开始,他持续捐赠,在化学系设立笃志讲坛,邀请杰出科学家到母校讲演,开阔师生的视野,助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此次,谭瑞清校友又捐资设立基金和“瑞清”的冠名奖,全面支持化学和材料学院发展,体现了尊师重教、感恩怀德的高尚品格。


复旦大学化学、材料学科始终潜心基础前沿领域的原始源头创新和一流人才的培养,在老一辈科学家顾翼东、严志弦、吴浩青、邓景发、于同隐等带领下,逐步发展成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和开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科学前沿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今天,谭瑞清校友带头捐资支持化材学院发展,为母校化学与材料学科、“双一流”建设再添强劲动力。


许宁生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复旦大学“十四五”期间对人才规划也描绘了蓝图。在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待遇、吸引稳定一流人才专心从教的基础上,推进引进人才和校内人才的并轨发展,着力构筑“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高地,促进学科人才的根系更加发达,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学校整体师资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希望化材学院和学校校友会一道,共同做好做精校友工作,希望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再接再厉,继续发挥好凝聚各方的带动作用,将校友力量全面融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中。希望校友们继续关注、支持母校的建设发展,期待在谭瑞清先生为代表的校友们的支持下,化学与材料学科和学校事业加快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掌握未来的世界一流人才。


图片

校友为何捐?缘起于化材学院成立


谭瑞清是复旦大学化学系1984级校友,目前是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河南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什么促成了此次捐赠?


对此,谭瑞清表示,此次捐赠缘起于复旦大学化材学院的筹备和成立,更是复旦学子回馈社会和母校母系培养的初心。


2021年4月25日,复旦大学正式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谭瑞清从相关校友处得知消息,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支持母校。


谭瑞清表示,这是自己的第一笔大额捐款。根据协议,此次捐赠成立的“瑞清”冠名基金将用于支持复旦化学、材料及相关学科发展,奖励优秀(含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材料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师生,鼓励师生全心投教学科研工作,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助力教学、教材建设,助力学科发展,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希望捐赠将用于支持现有人才的潜力挖掘、服务他们的未来发展,吸引新的优秀人才加入复旦大学。此外,基金还将对在教学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鼓励。特别是对于爱党爱国、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才,我们应当多鼓励,多朝这个方面引导。” 


图片

基金怎么用?拟设6大奖项,激励教学科研优秀人才

对本次校友捐赠,许征表示,设立人才队伍建设基金是一大亮点。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而专门为人才引育设立基金,是高校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赵东元在致答谢词时介绍,学校计划以设立“瑞清”冠名奖或教席的形式,正面激励化材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勇于创新、奋发有为。拟设立“瑞清博学奖(或教席)”,以鼓励在推动人类进步与全球合作、推扬服务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职员工;拟设立“瑞清笃志奖(或教席)”,以鼓励推展国家级教学成果或在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或教材,鼓励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教职员工;拟设立“瑞清切问奖(或教席)”,以鼓励聚焦潜心科研且致力于解决国家战略重点领域问题、突破国家发展所需关键核心技术的教职员工;拟设立“瑞清近思奖(或教席)”,以鼓励聚焦加强基础原创性研究、培育前沿顶尖科研成果、有国际重要影响科研成果产出的教职员工;拟设立“瑞清园丁奖”,以鼓励用心倾情带教指导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职员工;拟设立“瑞清终身成就奖”,以鼓励在学院和系科建设等方面有突出综合成就的老师们。


图片

“离开母校多年,复旦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谭瑞清深情回忆:“母校校训一直激励着我”

时隔多年重回母校,谭瑞清倍感激动。37年前,谭瑞清从河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在复旦度过4年难忘的求学时光。“非常有幸遇到很多好的师长,他们德高望重,知识渊博,也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同学,一些更成为一生的挚友。”


刚入学时,时任校长谢希德在相辉堂的讲话给谭瑞清留下深刻印象。“从中学开始,谢先生就是我的偶像。”他说,谢校长的感人事迹和重要科研成绩令他非常敬佩。当时的谭瑞清就决心要像老校长一样热爱祖国,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大三时,谭瑞清加入由化学系邓景发教授、蒋安仁教授主导的课题研究项目。当时,谭瑞清对该项目涉及的超导现象很感兴趣,以本科生的身份报名在组内担任助理工作,和包信和博士、周勤伟博士等优秀科研人员一起参加每周三晚上的小组讨论。本来只是一个时长一、两月的短期实践,谭瑞清却一直跟到大四毕业前,还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学术论文,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旦本科毕业后,谭瑞清回到河南,在省外贸公司从事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后辞职下海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他吃了不少苦,但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老院士、老教授们的培养。”如今,谭瑞清所在的公司在国际钛白粉行业中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已确立领先地位。


“有时我也常常在想,离开复旦这么多年,复旦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什么东西在我们的血脉,在我们骨子里。”谭瑞清动情地说,他在复旦读到的书本知识可能已经忘了,在实验室掌握的技术技巧可能也记不清楚了,但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直在激励着他,复旦人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


参加工作后,谭瑞清认真学习了外贸、外语、经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希望构建一个“倒T”字型的知识结构。不管从事外经外贸业务,还是搞工业企业,股权投资,他都努力把自己从事的业务做到行业最前列,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敢忘记“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志向。在工作中碰到的任何问题,都努力找到问题的本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方法和思路,是复旦大学教育和培养的。也成为我身上永远的复旦烙印。”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谭瑞清就是复旦大学河南校友会的发起人之一,此后出任过副秘书长等职务。2019年,谭瑞清出任河南校友会会长。“会长要有奉献精神。”在这一信念引领下,他着手开展校友会的建设工作,成立企业家分会、青年校友分会等分支机构,组织各类联谊、庆祝活动。


“祝愿母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汇聚更多名家大师。”谭瑞清最后寄语学弟学妹,身处伟大时代,希望大家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坚定方向,为国家健康工作,和时代共同成长。



捐赠仪式之后,在许征副书记的陪同下,校友们参观了被师生校友们称为“网红食堂”的北区食堂。校友们回忆起当年在复旦求学时的时光,也纷纷表示对母校发展的祝愿与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