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赴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

2019-07-04|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开展党建活动: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


在中共“一大”会址,大家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先后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大家通过参观学习“前赴后继 救亡图存”、“风云际会 相约建党”、“群英汇聚 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深入了解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伟大奋斗征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地召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当着开天辟地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新的伟大起点,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


进入了专题展区。第一部分,前赴后继救亡图存: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大势侵略和掠夺,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和艰苦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挽救中国危亡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新兴的无产阶级身上。


第二部分,风云际会相约建党: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学说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国际的关注和推动下,上海、北京等地相继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大力宣传并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群英汇聚开天辟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与2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全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走过专题展区,大家随之参观了馆藏文物,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文物有:五卅烈士墓残碑,汪寿华、郑覆他、王孝和、李白等烈士的日记、遗书和遗物;解放战争时期欢送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 愿代表团大会场景照片;上海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宣言;解放初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枚印章和第一块木牌以及在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附近发掘出来的24烈士遗物等。不仅如此,馆中还保留着记录建党历史的珍贵文物,如《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秋瑾烈士遗墨《光复军军制稿》、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等。文物藏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对文物的了解我们得以窥见建党的进程。

走过专题展区,大家随之参观了馆藏文物,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文物有:五卅烈士墓残碑,汪寿华、郑覆他、王孝和、李白等烈士的日记、遗书和遗物;解放战争时期欢送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 愿代表团大会场景照片;上海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宣言;解放初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枚印章和第一块木牌以及在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附近发掘出来的24烈士遗物等。不仅如此,馆中还保留着记录建党历史的珍贵文物,如《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秋瑾烈士遗墨《光复军军制稿》、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等。文物藏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对文物的了解我们得以窥见建党的进程

走过专题展区,大家随之参观了馆藏文物,纪念馆的藏品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文物有:五卅烈士墓残碑,汪寿华、郑覆他、王孝和、李白等烈士的日记、遗书和遗物;解放战争时期欢送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 愿代表团大会场景照片;上海学生抗议驻华美军暴行联合会宣言;解放初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枚印章和第一块木牌以及在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附近发掘出来的24烈士遗物等。不仅如此,馆中还保留着记录建党历史的珍贵文物,如《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秋瑾烈士遗墨《光复军军制稿》、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等。文物藏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对文物的了解我们得以窥见建党的进程。

走出会址,回顾建党历史,展望未来,大家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秘书处各位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要为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做出新作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