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校友会举办2022年2月读书会

2022-03-31|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春回大地,春风骀荡。2月26日下午三时,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在海口市美兰区图书馆5楼会议室举办当月读书分享活动,第二次阅读分享罗一民的新著《开路先锋:张謇》。本书作者再次亲临现场,聆听大家的阅读体会,并与书友亲切交流。众校友各抒己见,颇见新意。

与会复旦校友和书友有(以报名先后为序):孙瑜、赵颖、罗一民、蔡玉洗、郑敏、王格平、段曹林、汪洁、陈树、吴忠、陈少兰、林丹红、李俊杰、李志春、董敬军、郭瑞俊、王晓燕等

主持人:孙  瑜

主分享:赵  颖

特邀嘉宾:罗一民(本书作者、前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01


孙瑜

四“特”说张謇

欢迎各位校友、书友参加海南复旦校友读书会!

今年,读书会以《开路先锋——张謇》开局,对这两次读书会,我归纳了四个“特”。

图片

张謇之特

第一个“特”是张謇之特,一个横跨学、政、商三界,而且都有非凡地位和作为的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天才读书人,几乎参与推进近代中国巨变的诸件大事、被誉为“民国助产士”的政治家,商海驰骋、只手打造近代中国第一城的企业家,其跨界之大,建树之多,成就之高,历史少有。而且,这位伟大、非凡又无比丰富多彩的人,还长期被低估。本次阅读可以说是书友们的发现、挖掘、惊叹之旅。

图片

作者之特

第二个“特”是作者罗一民之特,他与张謇有着特殊缘分,这个缘分就是他们都建设、治理、运营过同一个城市,都主政过南通,可以说是南通市一把手岗位上的前辈后辈。张謇开天辟地,塑造了南通,罗一民传承挖掘,再造了南通。正是这个缘分,使作者有机会以特别深刻的认知去理解张謇,有特别深厚和感情去描写张謇,把张謇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标杆”,推动南通发展的“杠杆”,读书生涯的“撑杆”。

图片

两次读书会之特

第三个“特”是这两次读书会之特,作者罗一民两次到场参与,并做了主分享和交流。我认为这是读书会成立以来最深度的一次阅读学习,阅读、聆听、回顾、再聆听、再回顾,与作者互动,有问有答,书友们无疑收获满满,特别珍贵。

图片

特别价值

第四个“特”是选择阅读本书对于当下具有的特别价值。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赞扬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这是对张謇的重新定位和挖掘。结合近两三年来,中国企业界一些企业和企业家所暴露的对财富的过度追求,对社会责任的缺失等不良现象,呼唤和弘扬张謇精神有针对性和重大意义。而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海南,特别需要张謇那种敢为人先、突破传统、超越现实、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气魄和胆略。



02


赵颖

“千古一人”话张謇

说到中国的近现代史,张謇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但这只是说明他的重要,今天,我们学习张謇,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一个让人高山仰止的人。

图片

德高爱国

回顾张謇的一生,他从政为国、实业救国、教育兴国、慈善报国,这一生的底色,都是爱国。作为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一生都秉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并将其付诸实践。张謇的伟大,在于他的爱国。而他的爱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爱,而是体现在爱民上。

张謇做事的标准就在于是否于国于民有利。

01
独立超脱

不同于清晚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张謇是不依附于官场,也不依附于权力的最早的“职业经理人”。他是一个分水岭,他之前,不管胡雪岩有多精通人情世故,盛宣怀的商业帝国有多宏大,他们都只是旧式商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之间的斗争,也是各自依附的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斗争的延续。他之后,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商业世界与商业逻辑,中国也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为什么是张謇?同样是清末,他凭什么超脱?追根溯源,就在于他的爱国底色和由此衍生出的做事标准——是否于国于民有利。张謇做事,是超越于个人恩怨的。

张謇从政早期,跟随吴长庆做幕僚,吴长庆有恩于他。所以,当吴长庆间接因李鸿章迫害而死时,出于人之常情,张謇也是记恨李鸿章的。但是,只要是于国于民有利,张謇就能显示出大格局,放下这些个人恩怨是非,一起合作共事,对袁世凯也是如此。他因为不喜欢袁世凯的为人,早年与袁世凯绝交,但后期也不得不与之合作,以求国之安、民之泰。

用世俗的眼光看张謇,难免会有善变之感。可摆脱愚忠、摆脱对人的依附,恰恰是张謇的超越,说善变只是因为不懂张謇。

想起以前李零老师讲孔子,他说孔子生活在一个坏的时代,孔子打交道的权贵都是他认为的流氓——大流氓与小流氓的区别而已。可要做事,就只能在流氓中选择。孔子当时也很痛苦,张謇又何尝不是如此?

张謇是一个立宪派,他为立宪奔走,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辛亥革命发生了,“孩子已经生出来”,他也只有顺势而为,从中斡旋,争取一个于国于民最有利的结果。有人问,张謇是怎么从一个立宪派转变为革命派?其实,张謇从来就不是什么革命派,他只是一个务实的人,被动地接受现实,适应现实。张謇并不在乎世人怎么看他,他有自己的做事标准,对国对民的大爱给了他笃定的力量。

02
认真做事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存、生活,在那样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些才是张謇创办纱厂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为了让百姓活下来,活的好,他另辟蹊径,放弃儒家的正统道路,舍官而经商。在那个有着“士农工商”排序的时代,难以想像张謇要克服多大的阻力与诱惑,如果不是内心的坚定,一个状元很难主动从最高一级的“士”走向最低一级的“商”。

大生纱厂初创成功,张謇请人画了四幅“厂儆图”,亲自题词点题,挂在工厂的公事厅。这四幅“厂儆图”,把他办厂过程中遇到的小人以及各种刁难都题画进去,一个格局如此之大的人,为什么像个怨妇似的不原谅不忘记?

其实,这恰恰是张謇的真性情,他要时时提醒自己创业之艰。

他曾回忆道:最苦的时候,他靠卖字筹措去上海的旅费,与同事“每夕相与徘徊于大马路泥城桥畔,仰天伏地,一筹莫展”。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一路的跌跌撞撞、人情冷暖、世间凉薄,支撑他走下去,还是心底的爱。他有大爱,这份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忍别人不能忍,“虽千万人,吾往矣”。

图片

才高任事

不同于清末的“清流”,张謇是一个把爱国落到实处的人,换言之,他是一个做事的人。

做一个“清流”,并不一定要有建树。只要品行高洁,勇于谏言就行了。真要“清流”去做事,往往是不成的。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就曾是清流主将,中法战争时他力主抗战,并亲自操办福建海防事宜,马尾战败,流放张家口。以后,就只剩下“李鸿章的女婿”和“张爱玲的祖父”这一点谈资了。所以,“清流”容易好高骛远、空谈误国。

但张謇不同,他是一个做事的人。

❶ 积极参政

清末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能看到张謇的影子。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张謇因主战得罪了重臣李鸿章,不得不回乡避祸。他回乡的直接原因是父亲去世丁忧,但实际原因则是因为得罪了李鸿章有风险,回乡暂避风头。那么,张謇是不是一个胆小的人?如果真胆小,他大可不必违逆李鸿章。只是,一个做事的人,是知进退的。

1898年,戊戌变法。张謇积极参与,为翁同龢起草《京师大学堂办法》等文稿。

1900年,庚子之变。张謇联合刘坤一等人,积极筹划“东南互保”。

1911年,辛亥革命。张謇与袁世凯合作,提请清帝退位,实现国家基本和平过渡,使生民免受政权更迭之苦。

在政治领域,张謇是一个有大作为、大贡献的人。李鸿章说清末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一个人影响政局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能力、胆识、智慧,张謇就是这样的人。清末的动乱,历史的不幸,因为他,减轻了一点点。而这一点点,于天下苍生,就是“生”之大德。

❷ 经商图强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又依托纱厂,创办垦牧公司,实现大农大工。

在商业取得成功后,张謇又兴办教育,创办了三百多所学校,实施教育兴国。直到今天,南通还受惠于张謇。南通文风昌盛,这是张謇当年教育兴国结下的果。多少南通学子,都要深情地对张謇道一声:谢谢!

此外,张謇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

更重要的是,张謇凭一己之力,努力打造“近代第一城”——南通。

第一次听到“近代第一城”的说法,我是有些困惑的。别的不说,当时东北的哈尔滨,其先进程度就远超南通。哈尔滨的城市起点极高,它是直接依照莫斯科而建的,建立之初,就有消防、公交系统,甚至还有飞机场。当我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时候,我忽然就明白了。这仿佛走在莫斯科红场的感觉告诉我,这只是一座由俄侨建立的殖民城市,它从内而外散外的都是异域风情。

但南通不是,南通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中国城市。只是,在张謇的规划建设下,它更先进、更现代。南通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打造的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先进城市。

张謇依托实业来实现他的爱国理想,终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南通。

图片

千古一人

当我说张謇是“千古一人”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问:凭什么?论名气,张謇不如同时代的胡雪岩、盛宣怀——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奇或传说,被后人拍成了电视剧。而张謇,却渐渐淹没在历史的风尘里。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1933年,青年作家刘大杰采访南通民众,他在文中深情地写道:“到现在,他(指张謇)是已经死了,但谁不记得他、谁不追念他!一个黄包车夫,一个舟子,你停下来只要开口说一句‘你们南通真好呢!’他就这么回答你‘张四先生(指张謇)不死就好了’!”

历史的烟尘会淹没一些人、一些事,但世间有情,总会拨开这些尘封的往事,让我们看见——看见爱与永恒!

 “南通,人间的天堂!”

 “张謇,民间的基督!”



03


陈少兰

回乡创业学张謇


很荣幸今天可以参加读书会,我此前参加得不多,不过,以后我的工作重心会放在海南,参加读书会会常态化。同时,这是我第一次和书的作者一起参加读书会,非常荣幸。

第一次听说张謇是初中的时候,当时只知道他是末代科举状元。但是,张謇留给中国历史最重要的一笔,显然是他的实业救国。

从一个科举状元到实业家,不是一种容易的身份转变。中国古代讲究“仕农工商”,从最高层的“仕”到最低层的“商”,从读圣贤书——四书五经到为稻粱谋,张謇本人不仅需要身份转换的勇气,也需要实业救国的视野,还需要忍受在实业救国中经历的各种磨难。当然,这可能与他深受张之洞的影响有关。

张謇本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情怀,有温良恭俭让的个人修养,但是,终究他留给世人的,还是实业救国。他1926年去世,而1927年到1937年日本侵华之前,正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其中,张謇创业的纺织业,正是当年最重要的工业门类。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感同身受。毕业后在体制内工作了七年,后来辞职去上海创业,15年后,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基本稳定了,我再回到海南二次创业,希望借着自贸港为家乡的文旅发展有所贡献。民营企业,有时候睁开眼睛就是成本,每天想着如何发展客户,这让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体会到的是一个实业家经历的点点滴滴和不易。



04


董敬军

首次参会谈认识


我是第一次参加校友读书会的活动,谈三点认识。

首先。正如上期作者分享谈到的张謇“好读书,苦读书,会读书”,结合本人自身的认识与学习,我还想加上一句,要“读好书”。我觉得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就读到了一本很好的书。

第二个认识关于书的作者。这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从政与管理能力、经验的学者,他长期主政一方,为自己主政区域内一位曾经影响历史的杰出的爱国实业家拭去浮尘,显露出光芒。这种隔着时空的共鸣,打动了我们,我们为这种心心相印、惺惺相惜而感动而致敬。

第三,张謇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工商业者一生致力于产业兴国、实业报国,一生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现代化。自己身体力行,将爱国主义化为实践,为南通乃至全国的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领跑,并打下扎实的根基,不愧为民族工商业者和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楷模。今天我们学习张謇先生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呼唤一批有报国情怀,能真抓实干的自贸港管理者与实业家,亟待遴选和培育出一批符合海南发展需要的实体产业,也需要切实做好市场化这篇文章,发展好民营经济,打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爱国,报国从实业做起,从实业家的努力做起!



05


罗一民

爱国情怀促营商

本来我今天是来听大家分享的,既然大家都希望我再讲讲,那么我就说一说感受。

首先非常感谢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对我这本书的关注,感谢各位书友的分析和评价,以及提出的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意见。老实说,尽管我在这本书上花了不少心血,但由于本人研究得不是特别深透,再加上为了赶在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成立之前出版,这本书写得匆匆忙忙,出版社运作、编辑校对也是匆匆忙忙,在有很多方面仍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近期我会对这本书做一些修改和再版。

3月10日,南通博物院和海南省博物馆将联合举办一场关于张謇先生的讲座,届时新华网会直播,我受邀去讲一讲,这两天正在做准备。这两次参加你们的读书会,大家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分享,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郭瑞俊、孙瑜两位主持人,赵颖主分享,以及各位书友的分享,都讲得非常好,我觉得大家在某些方面对张謇的理解比我还深透。大家在读书过程当中,还对其他的一些关联材料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阅读,感觉大家所掌握的素材某种意义上比我还多。大家对张謇先生的分析,对张謇先生的理解,对这本书的分析,以及对我本人的理解,有很多地方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个读书会是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读书会,让我有机会和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读者群一起对这本书再展开研讨,感觉收获特别大。

在讨论中大家涉及到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和营商环境这方面的话题,我很赞同大家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来理解张謇。

图片

张謇的企业家精神


怎么概括张謇的企业家精神,我觉得很难,但是要真正看懂张謇,看透张謇,我们要抓住关键,抓住主线,然后再一层层地往下探究。我觉得这条主线或者说关键点,就是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謇先生是个爱国主义者,他和一般的爱国主义者不一样。第一,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得特别牢固,可以说深入他灵魂。

第二,他不仅有爱国主义理想,而且他把它付诸于行动,把它化为一生的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可以说他为爱国而生,为爱国而死,这个精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所以从此意义上说他是千古一人,他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都不为过。爱国之心人皆有之,但扪心自问,能够达到张謇先生这种程度的很罕见。我们通过张謇的爱国主义这条主线看张謇,看他做学问,搞商业,搞城市建设,搞政治,搞教育,我们就容易看懂、看明白了。

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具体的实践行为上,就是追求中国的全面现代化,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一生都在思考怎么搞现代化,怎么通过现代化让国家富强起来,让国家能和世界上先进的现代化国家并驾齐驱。在追求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他做了很多尝试,各个领域他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经济上实业起家,引领工业现代化文明;在政治上鼓吹立宪共和,助推中国近代政治文明进程;在城市建设上积极推动地方自治,以南通为典范倡导城市现代化发展。他在各个方面展开现化代尝试和探索,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等等,而且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总的来说,张謇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非凡的先驱和开创者。

图片

关于营商环境


在张謇诸多探索当中,人们更关注他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方面的探索。他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开拓以政治现代化促经济现代化的艰难而伟大的道路。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张謇在追求经济现代化上,关键是搞市场化,在搞市场化当中,关键是要发展民营经济,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当中,为了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注意发挥好两个方面的作用:

01
政府层面

政府要出台扶持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符合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张謇在1913-1915年出任农商总长期间,以中央政府高官的身份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要事,尤以以下五方面最为突出:

❶ 确立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他认为“实业之命脉,无不系于政治”,因而要竭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他在就职施政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抓好四件事:乞灵于法律、求助于金融、助力于税则、致力于奖助。

❷ 大力立法,依法保护产业发展。他领导制定了银行法、权度法、典当法、国币条例、证券交易法、中国实业公司条例、工商保息法、商人通例放行细则等数十部法律法规,占民国政府早期立法的百分之七十。

❸ 倡导市场经济,鼓励实业民办私营。除少数关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外,一律鼓励民营。

❹ 秉持“开放主义”,主张通过合资、借款、代办三种方式引进外资。他认为“外债可借,但借时即须为还计,用于生利可,用于分利不可”,“不可丧主权”。

❺ 切实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他把农林、工商部合并为一部,把八个司定为三司一局,大量精简人员。他依据现代经济管理原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指导和勘察规划方面。

张謇在从政期间,大力立法,发展市场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外资,精简行政机构,加强现代经济行政管理的宏观指导和勘察规划,从政府层面优化营商环境,为经商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02
企业家或全民层面

政府和国家给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你一个自由生存的天地,企业家就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不能消极,不能被动,要放开来干,从个人的特点优势出发,从各地的特殊具体情况出发,尽量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来干。张謇在事业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常有心且擅长处理政商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❶ 用足用活中央政策,以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例如他充分利用清廷颁布的允许和扶持地方自治的政策,推行南通地方自治;充分利用在创办大生纱厂时清廷赋予他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大生系列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大,并占据通海地区乃至东南一带市场。他从实际情况出发,用足政策,尽情发挥去做。通州的棉花原料量多质高,当地种棉织纱久有传统,南通滨江临海,紧靠上海,产销便利,也就审时度势,在南通创办纱厂。

❷ 搞好与各级政府及官员之间的关系。张謇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人,而且处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当中,他不搞官与商的勾结,不去行贿受贿,不背信弃义违反合同。张謇有儒家的学养,本身也是官员出身,长期从政参政,所以他善于与各级政府及官员打交道,并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服务。

❸ 以政兴商。作为“言商仍向儒”的企业家,张謇总是能从政治上看待国家的经济和自身企业的问题,并善于借助政治影响,改善经济环境,为经商创造良好条件。

❹ 以商促政。张謇坚持以实业为基础,增加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从而促进实业、教育、慈善等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南通地方自治,部分实现了他建设现代化的理想。

纵观张謇一生,他始终把爱国放在首位。他的爱国追求,实际上是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希望中国尽早尽快迈上现代化发展道路。他兴办实业、热心政治,均是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社会的进步,均出自于非同一般的爱国主义情怀。只要能救国强国,无论是经商办厂,不当官从政,他都愿意做。他既是实业救国者,更是政治救国者,他既是优秀的企业家,更是杰出的政治家。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及企业家面临的状况,与张謇时期完全不一样,但他当年的实践经验,在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后,照样会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作为企业,充分运用好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和红利,把政策用足用活。对于处理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亲”和“清”。作于民营企业家,“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支持地方发展。“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官和民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官商互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民营企业会获得迅速、健康、茁壮的发展。中央提出的两个健康:企业发展要健康,企业家成长要健康,就都能实现了。

今天讲得比较笼统,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06


汪洁

今昔对比敬张謇

张謇作为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创办了20多家企业和370多所学校,对近代中国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有哪些后人可以和他比呢?比较在实业、政治和教育领域的综合贡献,后人难以超越。从实业和教育领域比,我认为邵逸夫先生当之无愧,他对内地的慈善捐赠,使许多大学有了逸夫楼、逸夫图书馆。另一个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他坚持不做假账,不偷漏税,不行贿,是当代企业家学习的榜样。他还捐出股票做慈善,树立了民间慈善样本。邵逸夫、曹德旺和张謇一样,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都是我敬佩和学习的榜样企业家、慈善家。



07


郭瑞俊

品味细节里的张謇

上次读书会作者亲自做了主分享,对传主作了全景式的回顾,讨论得比较详细。今天第二次阅读分享这本书,难度更大。但主分享赵颖博士从她的角度解读了张謇,带给我们很多新意。我想从书里的几个细节分享我的几点感想。

图片

一、“近代第一城”的城市规划

张謇是传统士大夫出身,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但他亲自规划、打造的近代南通城却与传统的中国城市不一样。中国古代城市大多依照《考工记》里面“左宗右社、前殿后寝”的要求规划,突出皇族权威,加上围合式的城墙、棋盘式的里坊,西安、北京就是这样的代表。张謇规划新南通的理念是“一城三镇(中心城区+工业镇、港口镇、旅游镇)、城乡相间”,完全符合同时代的英国规划大师霍德华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而且在霍德华提出该理论三年前就实施于南通城。他如此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从何而来的?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在民国时期,即使是没有留洋经历的传统士大夫,只要愿意睁眼看世界,同步获得最新资讯的通道是畅通的;二是张謇不故步自封,愿意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就像我们读书会倡导的一样。

图片

二、“自奉甚俭”的张謇


书中谈到张謇“自奉甚俭”、“没有特客,向来不杀鸡鸭”,这种长期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特别缺乏的。我从事房地产业多年,深知企业内部的老板和高管的腐败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我们这一代人是穷怕了,稍微有一点钱就想享受所谓的“荣华富贵”,花天酒地,胡作非为。那时候说“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真正缺少的是一本像《开路先锋》这样的书。如果大家早一点知道“商之大者、利国利民”、“义在利先”的道理,就会有不一样的格局和境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半途夭折的企业家了!

图片

三、罗一民与张謇


作者罗一民在世纪之交主政南通11年,是他发掘、宣传了张謇,说他们俩隔代心心相通、惺惺相惜实不为过。上世纪末,南通GDP长期徘徊于“苏大强”的中后位置,南通官场不思进取、老百姓小富即安,南通徒然拥有优渥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不能发力,罗一民为之心焦。但他通过发掘张謇激发了南通人精神和斗志,率领南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南通GDP跃入江苏第一方阵,现在更是迈入万亿俱乐部,罗一民功不可没。南通人对张謇和罗一民至今感激不尽是有道理的!对比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我们觉得海南缺一个张謇、也缺一个罗一民式的主官。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激发在座的各位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四、无所不在的张謇


作者说张謇是“被严重低估的、伟大的历史人物”,赵颖说他是“绕不过去”的近代人物,确是事实。就拿我们分享的上一本书《万古江河》来说,许倬云也提到张謇。他说:“中国从太平天国战争以来,一步一步走向了‘武化’,不仅军事人口逐渐增加,而且谁掌握了武力,谁就能攫取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即使发展实业及教育,也必须在‘武化’的环境下始得有建设的机会……然而刘铭传在台湾、张謇在南通、卢作孚在北碚,都以有限的地方资源推动了地方建设。”在那个军阀割据、“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张謇作为一个文人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了“近代第一城”,这是张謇又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08


郑敏

继续提问

我还是把向罗主席的请教继续吧!

开路先锋、失败英雄等都是对张謇一生很好的概括,我读张謇,给我最深刻的现象是他的变——蜕变。从秀才而游幕,从游幕而状元,从士而商,从保皇而立宪,从立宪而共和。更了不起的是多次的“变”都创出了非凡成就。转变是很难的,而他的转变又是那么快速和从容。那他不变的是什么?他的精神内核是什么?上次发言,我认为爱国是他不变的情怀。这次我想问他的精神内核同浙东学派、阳明心学有多深的渊源?我直感他是浙东学派和阳明心学的践行者。另外,我想问大生被银行接管后怎样了?



09


段曹林

总结

感谢主持人、主分享和各位参与者,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会。主分享赵颖博士用德高爱国、才高任事、千古一人等几个关键词对传主张謇特点的概括,切中要义,我很认同。本书作者罗一民分析了张謇为什么是一座富矿,结合企业家精神、营商环境等现实话题,在历史的坐标中描画了贯穿张謇身世的爱国主义和追求现代化的主线,以史为鉴,提供了有深度、有高度且贴近当下社会的独到见解。此外,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分享还有郭瑞俊的以史为鉴:与张謇的开眼学习、克勤克俭相比,现在的企业家缺乏士大夫的情怀境界,企业内部腐败严重。现在一般人还是热衷于读胡雪岩、读曾国藩,其实更应该读一读张謇。


以我本人有限的阅读和了解,我感觉张謇作为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贡献和影响,远不是“只手托一城”那么局限,而是“于国于民、功莫大焉”的划时代的人物,的确值得大力发掘和深入研究:他身上体现的睁眼看世界、务实创新、爱国为民等宝贵精神应该得到传承、传播、弘扬,他所力行的改革开放、兴办实业、造福社会等超常业绩也需要很好地总结和借鉴。




《哈耶克传》

下期书目
图片

鸣谢

感谢美兰区图书馆提供场地和后勤服务!

感谢复智社和驰在科技提供网络直播支持!


※嘉宾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读书会及本公号立场。

※转发及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公号拥有相关版权。

✦记录整理:王晓燕

✦摄    影:李  宁

     ✦图文编辑:何声芬

✦主    编:郭瑞俊


来源:公众号 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