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新闻学院左志:守住内心宁静,脚踏实地前行

2022-04-04|校友走访

撰稿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邢程

  

左志师兄是我校新闻学院13级新闻传播学博士校友,毕业后他参加天津市滨海新区选调,现任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忆:复旦求学

“新闻人是社会的瞭望者,也是社会的守护者”。成为社会的瞭望者,是左志师兄最初的心愿。他追逐着学术知识与人生理想,选择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谈起在复旦的收获,左师兄回忆起毕业时曾受邀录制过一个研究生短片,在其中他曾真切感慨道:“在复旦的三年,给予我最重要的是‘自信’”。他解释到,这种自信既是由实在的内容组成的,例如学校提供的国外留学机会、大平台实习以及复旦丰富的教学资源,又是由无形的价值影响,即复旦追求学术独立的品格,教导人向善向美,更加自信包容。此外,导师对左志的职业生涯起到了重要影响,在导师的指导下观察社会、研究三农问题,促使对农民有更深的感情,触角得以深入到农村实际问题中,因而导向了对基层工作的选择与坚持。“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在农村收获了很多故事,很多温情,以及磨练的意志品质,这些都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复旦。”

行:扎根基层

“第一天去村里报到的时候,由于那个村有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听说新书记的到来,当时200平米的村委会被村民堵得水泄不通,他们对你是怎样的态度和看法都是未知的。”面对初到基层的复杂情况和繁重工作,左志稳定心态并坚定信念,对老百姓提出的诉求主动关切,尽快熟悉地区情况,进而不断地探索有效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左志始终和村民们一条心、站在一起,实际解决村民的困难,帮助维护他们的权益,得到了百姓的信任与赞赏,将自己和村民紧紧拴在一起。“面对村民在法庭上出现纠纷,没钱请律师的情况,我连夜去搜集材料、研究卷宗,作为律师的角色带他们去打官司,说出他们想说的话。看到老百姓的反馈,我觉得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在具体工作中,左志感受到了这份工作沉甸甸的责任与价值,体会着运用党和组织教授的方式方法,真正服务好百姓,稳定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过程。

近期左志师兄主要负责了三大项工作——疫情防控指挥、为群众办实事、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很多很多。面对天津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病毒,左志作为疫情防控常务副总指挥,带领东丽区开展六次大筛,和多次局部街道小筛查,运用化整为零、增加通道等办法抗疫于一线,最终获得了老百姓的赞赏。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环节中,他收集老百姓诉求形成意见清单,保证100%办理率,推动实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调动辖区资源陪护双职工子女等多项居民诉求,把工作做得接地气、有温暖。此外,以专业机制办法和实际行动,提高辖区居民文明素质、环境卫生水平,促进文明城区的建设.......大大小小的事务与业绩,如同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在师兄的扎根基层的路上熠熠闪光。

在这里,左志师兄也分享了对待所在行业的看法,他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的组织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单位‘庙’太小了,岗位‘屈才’了,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在基层历练六年的他,对这句话尤为感触,党员干部需要立足岗位、用心履职,不能沉下心干事情的人终将会被淘汰。对于未来的规划,他不愿设想的太长远,而是埋下头干工作,考虑好当下的两三年,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落实好当下的几件工作,把成功的经验推向更高处。

感:自我探索

认识自己、发现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最初立志成为一名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人员,到博二期间自我认识转变、以服务农民为理想,再到几年工作中的经验累积与思考,左志师兄始终进行着自我探索,在自我积累中收获机遇。他调侃道:“这既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也带着一些神秘的色彩吧。”

提到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即“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左志认可每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他相信选调生最重要的还是服务基层、服务老百姓,不能以待遇的高低来判断,“兴趣”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先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夯实扎实,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后一年的实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最后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要过早地进行职业规划。

念:母校建言

左志师兄建议复旦的就业指导中心进一步加强复旦选调生之间的联络,举办活动召集往届选调生为在校学生做经验分享与指导,让同学们在准备就业时感受到依靠和温暖,这也是他想要报答母校的一种心愿。其次,有效发挥地方校友会的作用,为校友建立良好平台,得以实现对学弟学妹们的定向指导与生活帮扶,并进一步延展成区域性的互动帮助。最后,延续五年前的祝福,“祝愿母校复旦越办越好,虎年虎虎生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