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级化学系刘颖:包容看待世界,坚持做好自己

2020-07-30|校友走访

BY 2018级化学系硕士 易润秋

    刘颖学长是复旦大学化学系1999级本科生,现于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战略规划和经济运行相关工作。在访谈中,刘颖学长分享了复旦的自由氛围所带给自己的成长与思考,基于生活经历和工作感悟给出了求职和认识自我的建议,并以自身和身边校友的经验鼓励复旦的学弟学妹。

  一、本科时光:“化学教会我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复旦教会我包容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尽管本科时光已过去近二十年,现在从事的工作和化学也并不密切相关,但谈到在化学系求学的点滴,刘颖学长依旧能回忆起那些硬核的课程和亲切的老师。
    四大化学课中每一门教给他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刘颖学长说,无机化学从基础入手,分析化学追求精确严谨,物理化学像是寻找普适性规律,有机化学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每一次所需的充分准备则让他懂得做事要料敌于先、谋敌在前,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老师们的教导与提点也总让人醍醐灌顶,姚子鹏老师曾在有机实验课同学们清洗装置的时候,提醒大家思考不同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进而考虑适用于何种体系、如何洗得干净,这让刘颖学长意识到做事要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另外他也打趣道,化学学科中有许多特例,所以化学人不会死脑筋,凡事看得开。
    四年的本科时光不仅有方程式和瓶瓶罐罐,还有复旦自由环境下所塑造的人格和态度。刘颖学长说复旦让他更加包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做法、活法的权利,都有自己思想的自由。在复旦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选择去专注科研,可以早早参与经营,可以选择在户外运动中找寻自我,甚至可以转身去做一个流浪歌手。最重要的是能够努力做自己,能够包容别人按照他的活法做自己。

  二、工作感悟:所谓成功,需要有坚持的目标和做事的韧性
    刘颖学长在本科毕业后就业,如今所做的战略规划和经济运行,前者相对宏观,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和国家社会状况,制定发展规划并定期调整;后者相对微观,通过短期指标指示的运行情况调控各项任务进度或方向。而也正是自身的探索和接触到身边的更多不同,他认为出路究竟宽阔与狭窄并非取决于所学的专业,而是自己的视野甚至想象力决定了最后能做出怎样的选择。
    在与刘颖学长的交谈中,他一方面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但同时也告诫前人的经验不一定能复制,这让我意识到在成长中需要不断认识自己、认清时代,在寻找答案的时候要独立思考、兼听则明。若从求职的角度去看,他建议对于想要从事的职业或行业要有事先了解,充分利用好各类渠道或资源,弄清自己为什么想做,知道这件事聚焦于何处;同时也要在选择中进行取舍,在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个职位的同时也需要学会接受往往会有的弊端。他认为做选择前考虑清楚,做出选择后就不要后悔,年轻的资本就是有大把时间走弯路,但需要在过程中去提升自我。
    除了充分的了解和恰当的选择,刘颖学长说在工作中要有一颗平常心,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要甘于平凡但拒绝平庸,坚持是让人在任何行业做到顶尖的要义。

  三、寄语“后浪”:去经历各种各样的人生,然后做好自己
    刘颖学长在交谈中反复提到“做好自己”,而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也不易。其一方面是在成长中不断认识自我,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另一方面是认识到人是不同的,自己与他人不同,人与人之间亦不同。在读书的时候,当大家都处于象牙塔之中,尽管同学们可能所学不同、追求不同,但校园所冠以的学生身份让我们总有重合之处;但一旦离开校园、走上社会,这种不同便会被放大,因此要去接受和包容这种不同,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刘颖学长说,年轻的时候有资本去经历各种各样的人生,要做好自己。复旦人爱说自己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但自由而无用不是说游手好闲,而是指虽然我们可以不争那些虚名,但是要有风骨,可以追逐灵魂上的自由。康德说过,这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打动人的心灵,一是头顶上璀璨夺目的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Only two things in the world can make us deeply shocked in our innermost being: one is the overhead star - shining sky, the other the noble moral standard in mi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