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品牌活动“复旦之星”走进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交流活动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子彬院205会议厅顺利举行。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分党委书记赵强、系主任沈皓,复旦PE/VC同学会会长赵斌、副会长姚伟烽、辛伟等投资界和产业界校友代表出席,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华彪、秘书长张欢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由赵强书记主持,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张有鹏副教授、施立群教授、米赵宏青年研究员、符长波教授、杨洋副教授,以及山东理工大学刘波教授先后做报告分享。
活动伊始,在赵强书记的带领下,与会校友走进核科学与技术系,先后参观天体碰撞模拟实验室、串列加速器实验室、上海EBIT实验室与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经由赵强书记的介绍,校友们对系所的研究实验概况有了初步直观而具体的了解。
随后,校友们回到主会场,活动正式进入座谈交流环节。赵强书记在主持介绍中提到:学科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的努力是根本,在此基础上也需要社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而唯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条腿走路,构建从基础科研到应用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科研体系,才能行稳致远。本次活动也是学院和校友会共同助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复旦科创生态圈的有效举措。
系主任沈皓首先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核科学与技术系的系所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她提到:现阶段系所重点发展五大学科方向——核物理、粒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其应用、核相关理论与计算物理,并大力拓展四个交叉融合领域——光子核物理、先进核能、核科学与生命健康交叉、天体核物理。在做好研究的基础上,沈皓也重点强调了科技成果转化及取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性。
随后,赵斌会长代表复旦PE/VC同学会发表致辞。赵斌会长首先向与会院系老师、校友介绍了同学会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复旦之星“创业大赛在支持硬科技、先进制造等方面的标杆项目情况。他提到:创业大赛致力于扶持校友企业,尤其大力扶持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的技术企业。而今年”复旦之星“走进院系,也给校友与母校之间提供了更直接的联结桥梁。复旦大学拥有先进的研究基础,更要思考如何走出去,并思考如何与国家战略安全相结合。发言最后,他对接下来的研究分享报以热忱期待。
接下来,核科学与技术系张有鹏副教授以《液态金属储能及高温裂解制氢》为题做研究报告。张有鹏老师代表课题组介绍了依托上海市经信委强基工程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所开发出的耐高温液态重金属腐蚀新型合金材料及其高频激光熔覆工艺,并分析了液态重金属材质在储热及高温裂解甲烷制氢等领域的主要技术优势和产业化前景。此外,也同与会人员深入探讨了储热及制氢两条技术路线小规模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及工艺优化方向。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施立群教授报告了一种他们最近在国际上首次合成的新型核辐射屏蔽材料WAlB-MAB相金属陶瓷化合物材料,该材料不仅耐高温、抗氧化和腐蚀、高强度、高导电和导热以及好的可加工性、抗冲击韧性和抗损伤特性,而且展示了对各种能量范围的中子和射线特性的极好屏蔽特性,是理想的高性能功能/结构一体化中子屏蔽材料。在许多重要的核辐射场合下将有很好的的应用市场。
核科学与技术系米赵宏青年研究员带来《高性能辐射探测器的医学应用探讨》研究报告。米赵宏老师介绍了医用辐射探测器的产业化现状,并以医用CT探测器为例分析了我国在研发高性能医用探测器上的进展和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米老师结合课题组在研发基于CVD单晶金刚石和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探测器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提出了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医用辐射探测器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案,并同与会校友和领域专家探讨了其产业化前景。
核科学与技术系符长波教授带来《桌面型强激光驱动医用同位素生成技术》研究报告。报告称,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利用激光可以将带电粒子加速到极高的能量水平。这项技术在材料科学、等离子体物理、核材料转变以及医学同位素生产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同位素生产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优势加速器体积小,仅需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对于一些寿命短至几分钟的医学同位素,激光离子加速可以实现在医院现场生产和使用,克服了传统加速器生产网点不可能过于密集的限制。这种小型化的特点使得激光离子加速在医学同位素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核科学与技术系杨洋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对于基于AIGC的广域虚拟现实交互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阐述了其在教学领域的潜在的革命性作用。介绍了在该技术框架下,团队通过多年的研发迭代,创新开发了三代核科技教学虚拟仿真平台,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惊艳的效果。并且介绍了团队利用AI对教学进行智能化的改造的成果。最后构思了AI结合元宇宙对未来多个领域的智能化改造的推进路线,以及团队未来产品化的路线图。
核科学与技术系校友、山东理工大学刘波教授带来《超灵敏气体传感器在哮喘及氢监测的技术应用》研究报告。他首先对气体传感器的竞争格局、费用分析、现状考察进行说明,并基于目前被试样本和实验数据,提到目前产品的优势在于可以做气体成分检测,利于哮喘的及时有效诊断。同时他也对目前被试样本仍然有限做出提示,并对产品技术和市场优势展开介绍,提到了产品在室温下较强的工作稳定性以及综合造价的低成本,并对项目未来规划进行说明。
交流过程中,面对校友提出的技术问题,报告专家们也一一给出详细解释。
最后,华彪常务副会长表达了对核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的期许,展望系所未来继续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