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管院丁正武:深耕投资领域的老兵

2020-08-05|校友走访

BY 2019级 原子与分子物理 石盼华


丁正武校友最初的工作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高管,后来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资本市场,发现这才是兴趣所在。于是毅然辞去总经理一职,加入到一家新加坡的投资银行,从最基础的分析师岗位做起。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决定重返校园,再次接受知识的洗礼,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是他的第一,也是唯一的选择。管理学院的学习让他迅速适应了资本市场,毕业之时他已经成为这家投资银行的中国首席代表,也在业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后来他被邀请加入了新加坡的一家知名 PE机构,担任其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专注于私募股权投资。十年后的今天,他又一次选择跨出舒适区,挑战自己,决定自己创业。
  他坦言,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由于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因为基本上他们一直在做做新的项目,而不停迎接挑战也是他为什么喜欢做这一行的原因所在。在项目中,他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停地挑战自我,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都有很多的困难。但于他而言,挑战自我解决困难的过程却是最有趣的,也是他保持高强度工作的热情所在。“其实,我挺享受这个过程的。”他说到。
  至于挑战,丁正武校友提到一个案例,他们曾经投过一家新媒体创业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创始人把公司做到濒临破产的边缘。从他们基金本身来讲,也不愿意再浪费资金和时间,基金的决策者也准备把这个项目放弃掉。这个时候他主动和向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请缨,不需要基金给任何资金的支持,给他半年时间,他去跟创始人谈,请创始人让位由他去接管,看看能不能挽救这家公司。后来他成功说服了创始人退后一步,由他担任CEO去重组整个公司。每周他花两天时间在这家公司,重塑战略、调整团队、深入公司的各个具体执行环节,半年之后这家媒体公司转危为安,实现了正向现金流,并为后期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他又退了出来,将公司交还给了原先的创始人,创始人带着公司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继续往前冲,一年之后,公司也成功挂牌新三板,他们基金的投资也顺利退出并取得不错的回报。在他看来,既然当初基金做了投资的决策,就说明项目的基本面还是不错的,那么公司出现问题除了市场的变化就是执行层面上出现了偏差,而即使市场有些变化,一般也是在预测范围之内的,况且项目团队也具备及时调整的基本能力。之所以出现很大的问题,多数是创业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以致于执行中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和失误。所以,还是人的问题。因此在他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公司及时回到正途,再加上高效细致的执行力、清晰合理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公司得到了拯救,创始人也因此认识到原先的错误所在。丁校友也指出,不是说他本事有多大,而是创业者在公司飞速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自我膨胀的盲区,还容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很多创业公司出问题都是在这个阶段这个点上,而他碰到的不过是极端的例子罢了。

  在丁正武校友转行做投资之前,他曾经在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的国内独资公司担任执行总经理,他接手的时候公司还是亏损的,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公司扭亏为盈。正是因为这些“不可能的任务”以及其他的上市、并购及投资案例,他也成了许多新加坡公司眼中“年青的老中医”。
  关于投资行业的变化,几年前他就跟圈内的一些朋友和同事分享过一个观点。他认为作为基金管理人(通常为普通合伙人GP)要充分预估到基金的出资人(LP)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 不同于前些年,LP将钱委托给基金,由GP来负责去投哪一类项目或者怎么投,怎么退。现在的LP越来越专业,对资金特别是大额资金的控制权越来越强,对投资项目的参与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对GP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不能指望用原来的那套做法了。心态要放平,因为整个的市场的参与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就导致了必须跟着市场的变化来做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格局,他认为产业资本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并成为市场的主要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