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中文系本科李菁:珍惜自由的时光,在探寻中做出选择
文章来源:2023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校友面对面活动
走访同学:22级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李治磊
李菁:复旦大学中文系2009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013级MFA硕士,现供职于澎湃新闻。
采访者:李治磊,复旦大学中文系2022级文艺学硕士。
一、 积学储宝,酌理富才
李菁学姐于2009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MFA(创意写作)的硕士。在复旦求学期间,除了注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她还参与了许多学生活动,曾加入复旦歌社,担任过中文系学生会文体部部长。李菁学姐回忆说,通过参与各类活动,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也让自己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除此之外,李菁学姐也有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本科时,学姐曾在一家名叫卡尔蔡司的德国企业实习,负责组织员工培训。硕士期间,她也曾在团市委挂职锻炼,参加过“青春上海”公众号的编辑工作。当时,复旦大学MFA与上海市作家协会拥有合作,因此学姐也在《萌芽》杂志社做过实习,负责稿件的遴选和编辑。在象牙塔的读书学习之余,这些经历对个人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
毕业之后,李菁学姐入职《东方早报》从事编辑工作。后来,因为《东方早报》在2017年转型为新媒体,她又回到澎湃新闻并选择担任一名记者。当笔者问及学姐:“为什么不继续从事本已得心应手的编辑工作呢?”李菁学姐说:“相比编辑更多地只能处理别人稿件而言,想要尝试一些有创造性的岗位,因此记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使是一种新的挑战,但并非无法克服。”
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谈及在复旦六年的求学生活时,李菁学姐认为最大的感受是自由,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里选择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当大家的选择方式不一样的时候,最终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在中文系的几乎每一门课上,老师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非常大,从来没有太多限制。学姐回忆说,当年上罗书华老师开设的《红楼梦》精读课程时,大家可以运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部经典,是蛮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的;而在另一门古代汉语的课程上,她还学会了运用格律写作古体诗。总而言之,中文系是极其有灵气的。一门课老师的讲课内容、方式以及人格魅力,都会吸引到学生,对中文系来说,这样的老师是很多的,也很受外系同学们的欢迎。
语言文学,真正涉及到的关键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谈及大学专业对现在工作的影响时,李菁学姐说:“新闻写作涉及到的是非虚构性的文学写作,我现在写人物稿、故事稿,考虑的是如何不脱离事件的原貌。”语言文字的良好运用能力,并非中文系学生独有,只要稍受过一些基本的训练都有可能达到。但中文系学生的优势可能在于更多的观察能力——观察到别人所没有关注到的细节,因此在行文中会有不经意间打动别人的地方。学姐稍后补充说到。
三、君子之道费而隐
李菁学姐认为,上学期间所学专业与未来从事行业并非是一定相关的,因此转行也是很常见的。专业和工作之间并不一定直接产生联系,关键在于你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中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专业,大家毕业之后的出路有很多,可以做老师,进企业,考公务员等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不一定要被自己的专业所限制。学姐说:“其实所有的专业学习,本质上收获最大的,就是一种学习能力,而非知识本身。重要的是教会大家如何去学习,而不是一定是具体的知识点。考入复旦念书的同学们,自身的学习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在本科和研究生的阶段,又进一步巩固了这样一种学习能力,这是对未来最有价值的。”
在访谈的最后,李菁学姐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说:“无论是继续念书还是找工作,其实人生的选择是很多的。趁着年轻,趁着还有选择机会,就要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做事。趁着在这样一个青春的阶段,想清楚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但的确,在20岁刚出头的年纪,就要想明白自己人生的方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在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可以多去尝试一些不同的事情,通过试错来排除掉一些东西。因为,当你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的时候,可能就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