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双馨吴欢章
胡永明
百年复旦,群星闪耀。今天,让我们走近复旦大学杰出校友——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教育家、理论家、评论家和作家吴欢章。
在我所认识和交往的专家学者中,吴欢章教授是我最敬佩的。他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科研与创作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教育、社科和文学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居功自傲,永远在路上,并在校园内外教书育人、乐于助人,与广大师生和文友携手并进。我和吴老都是复旦校友,他当过学生和老师,我攻读过硕士学位;我担任上海出海口文学社副社长,联系叶辛、李伦新和吴欢章等顾问,他对文学社和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吴老还先后为我和我妻子舒爱萍出书作过序,推荐发表过我的诗歌,热情指导并帮助我们迈步文学路;我还与刘希涛社长和李冠琛副社长一起去吴老家走访过,并多次或偕妻或自己前往拜访,对吴老和他的妻子陈伟娟、儿子吴小欢都已很熟悉、很亲近了。故我和吴老既有校同社合之缘分,又有志同道合之情谊。当然更多的是吴老对我们伉俪有知遇、扶持之恩,我们伉俪对吴老有从师、学习之幸。我想根据我对吴老的了解,向大家谈谈吴老在文学教学、科研、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民间文学组织的支持和对众多文朋诗友的扶持。
教学科研创作的成功者
吴老于1959年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以来,一直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中文系任教。他完全可以像其他教师、研究人员那样上上课、写写论文和专著,可他不仅学生教得好、研究成果大,还在创作上连获丰收,这就使他成为一般的“学院派”难以企及的集教授、学者和作家、诗人于一身的文学传承者、开拓者。且看他在教学、科研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教学方面,吴老曾先后开设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诗歌”“中国当代散文”“鲁迅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余秋雨散文研究”等课程,带过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在复旦大学负责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外国进修生的教学工作,开设过“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浸会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还被派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威腾堡大学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并两次赴日本京都担任西日本大学生中国语演讲比赛评委。吴老真可谓是“桃李开中外”,我所熟悉的吴老的妻子陈伟娟、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吴振兴研究员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葛乃福等都是吴老的学生。吴老曾获复旦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和“王宽诚优秀园丁奖”,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和“上海市劳动模范”。
在科研方面,吴老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研究工作,曾出版《吴欢章学术文选》《毛诗艺寻》等6部学术论著,还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几个问题》《新诗变革的出路》等论文200余篇,并主编了《中国文学大辞典·现代文学单元》《中国现代散文英华》(8卷本)等三十余部文学著作。其论著两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著奖、三度获得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并获得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和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龙文化金奖等奖项。
在创作方面,吴老曾出版诗集10部、散文集4部,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文。其作品获得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二等奖、郑州晚报征文一等奖、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龙文化优秀作品奖和上海市“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吴老历任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教研室主任及校、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及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席,《秘书》杂志主编,并曾多次担任上海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文学组成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和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顾问等。《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辞典》《中国作家辞典》《当代文艺家辞典》和《社会科学学者辞典》等多部国内外大型辞典收入了吴老的个人传略。
吴老之所以能成为德高望重的名家,是他长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也是他注重修身养性、保持高风亮节的结果。他当可成为理论实际相联系、相促进的典范和榜样。
民间文学组织的支持者
近年来,在上海以至全国产生了无数个民间文学组织。由于社团登记的要求比较高,这些未经登记的文学社、诗社都在困境中发展。对此,吴老率先在《出海口飞溅的浪花》一文中为民间文学组织正名:“无数民间文学社团的兴起,正是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日益充实的表现,是他们成为物质世界的主人之后又要成为精神世界的主人的表现,是他们由文学的欣赏者进而要成为文学的掌握者的表现。民间文学社团的出现,表明人民群众要利用文学的工具,抒写对生活的意志和对世界的理想,把文学作为既育己也育人的精神载体。可以说,千千万万的民间文学社团正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支生力军。它们就像是千山万壑中的道道清溪,细水长流,共同奔向浩渺汪洋的大海。”因吴老是上海出海口文学社顾问,故吴老进而写道:“出海口文学社就是这样的一条清溪。不择细流,沧海所以成其大。从一条小小的清溪,也依然折射出大海的召唤。这正是出海口文学社存在的理由,也是它将继续发展的社会历史依据。”从吴老的这段精彩阐述、精辟论断中,我们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民间文学组织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社会历史依据;这也是吴老重视和支持民间文学组织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这是出海口文学社之幸,也是其他所有民间文学组织之幸!
吴老担任出海口文学社顾问,不是顾而不问的。他旗帜鲜明地为文学社把握方向、高屋建瓴地为文学社定夺主意,并率先垂范地参加文学社的会议和活动。
最近,吴老建议文学社召开“习近平文艺思想与出海口文学创作”研讨会,让会员们更好地用习近平文艺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文学创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他在
吴老还先后四次为文学社题词,两次为文学社出版丛书作序。四次题词分别是:2012年秋为《上海诗书画》首发题词:“诗书画一体真善美同芳”;2013年8月为《情系“出海口”,文苑添书香——文汇出版社<出海口>诗文库百册纪念专版》题词:“一木一石,累进高楼;涓涓细流,汇入海流。——贺《出海口》出书百册”;2015年秋为《出海口》出书160册题词:“好书凭接力扬帆出海口”;2019年春为《出海口文学》创刊题词:“做有信仰、有理想、有情怀的作者;写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诗文”。两次作序分别是:2016年7月为文学社出版《我的自选作品》(上、中、下册)作序《“出海口”的文化景观》,文中赋诗:“千帆竞发改革潮,文心涌动诗兴高。上海有个出海口,喷珠溅玉浪滔滔。”2018年中秋为文学社出版《出海口浪花》(1-5卷)作序《出海口飞溅的浪花》,文中写道:“出海口文学社百十来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来自各个行业和各种岗位,就是为了共同的文学爱好,聚合到一起来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不为名,不为利,专心致志于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他们坐而谈诗论文,出而问道采风,互切互磋,互帮互进,源源不断地创作出许多精品佳作,用以自励,也用以化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吴老还多次参加文学社组织的采风、写作和新书签名等活动,身体力行支持文学社工作。
吴老为民间文学组织正名,支持出海口文学社的发展,对“出海口”发展成为百人大社并成为“民间文学社团的佼佼者”(引自
众多文朋诗友的扶持者
吴老在大力支持民间文学组织的同时,还热心扶持作家们和文学爱好者们。我们伉俪的切身感受是很深的,我想受到过吴老帮助的众多文朋诗友也一定都是深有感触的。
吴老还先后为我的诗集《启明诗》和我妻子舒爱萍编著的《闪光的启明星胡永明诗歌评论集》作过序。在《胡永明的诗——<启明诗>序》中,吴老对我的诗歌作了充分肯定:“他的写景诗……能敏锐抓住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点,进而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咏物诗,有感也有悟,总是借某种特定之物抒写自己的某种特定之志……他的爱情诗写得婉约含蓄、情在言外……他的新体诗含有古韵,旧体诗具有今意”,并对我今后的创作提出了殷切希望:“我希望他能进一步做到:人所未言我先言之,人所浅言我深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也就是说,但愿他今后的诗作,能更加有新意,更加有深意,也更加有个性。”在《胡永明是怎样一个诗人——<闪光的启明星胡永明诗歌评论集>序》中,吴老把众人对我的评论精到地归纳为:“胡永明是人品和诗品相统一的诗人……热爱诗歌和热爱生活相统一的诗人……创作探索和理论探索相统一的诗人……小爱和大爱相统一的诗人”,并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应该以更广阔的眼光,观察和掌握当前我国诗坛在创作和理论两个领域最前沿的动向和态势,进行更准确、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使自己的观点更具科学性,这样才可能把求新意识转化成为真正的创新成果。”因爱萍前一本书名是《启明星在闪耀胡永明诗书评论集》,正当我俩在为新书名思虑不定之际,吴老提出用“闪光的启明星”为书名,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吴老还特意打电话给我,指出书中错处并指导更正。吴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令我和爱萍感动不已,他提出的意见已成为我们伉俪再接再厉、继续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吴老颇为欣赏我写的《神奇汉语诗》。他在《胡永明的诗——<启明诗>序》中写道:“永明也有一种咏物诗,另具独特的形态,即隐身于物,物以代言,……《神奇汉语诗》也属此类。它赞扬的是‘寥寥数千方块字,源源不断古今诗’,这是不是‘止于语言’的‘形式主义’呢?否!请看后两句:‘排列组合无穷尽,传世佳作出真知。’它是通过‘字’宣扬生活的‘真知’。”吴老曾任《秘书》杂志主编,现在虽已卸任,仍热心地推荐将我的这首诗连同另两首诗《叶》(春添一抹绿,夏展一片荫。黄了不居高,愿当炉内薪。)和《天山雪岭云杉林》(天山云杉蓬勃时,四千万年长青史。林海银装列军阵,树琴绿键颂英姿。新苗破土嫩枝正,古木参天主干直。扎根岩石不动摇,向上实现栋梁志。)刊登在《秘书》杂志2017年第1期上。这既是吴老对我的扶持,也是他希望更多的读者看到《神奇汉语诗》等诗作能受到启发。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摞吴老赠送我和爱萍的书籍,有吴欢章著《吴欢章学术文选》《毛诗艺寻》《欢章小诗》《红叶欢章小诗二集》《欢章散文》《吴欢章自选集——重读星空》和吴欢章主编《中国现代分体诗歌史》等,书中通常都写着“永明爱萍俪正”等字;还有1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内有吴老论文《论<文化苦旅>的艺术魅力》),吴老自己也只有2本,是在
我知道吴老为《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诗歌卷》《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和《世界文学金库·散文卷》等诸多重要著作作过序,更为众多文朋诗友写过前言和序。吴老在为潘培坤负责编著的《古诗文名句公益读本》所作的《前言》中揭示了此书的重要价值:“研读这些古诗文名句,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提高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并称该书“给我们构建了一座打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桥梁”。吴老在为刘希涛诗集《涛声回旋》所写的序《诗,从生活深处飞起来》中对其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既执著于表现现实生活而又不粘滞于实际生活,既注重生活的真实性而又突出艺术的个性,既坚持诗的教育功能又加强审美情趣……刘希涛近年来某些优秀诗作之所以值得称道,正是在于他能着意选择那些自己深有感触的重大事物作为题材,并能深入发掘这种题材特有的感情内涵”,并引申指出:“诗到底可不可以写重大题材?当然可以而且应该写,问题是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所谓‘选材要严’,主要是指这种重大题材是否真正激动了诗人并且引起不可遏止的表现欲望,是否对它达到了熟悉把握的程度和驾驭自如的能力;所谓‘开掘要深’,主要是指对重大题材能否选准饱含真知灼见的切入角度以充分揭示它那发人深省的内涵。”吴老在为吴振兴诗集《春天的歌唱》所作的《序》中写道:“我觉得振兴多年来的诗作,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接地气……二是有真情……”,并提出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远见卓识:“诗是应当有思想的,它可以通过审美的形式传播生活的真理,这是诗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形象思维并不拒绝理性的介入……在诗歌创作中,思想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潜移默化于诗的取材、构思、语言锤炼和意境构建的全过程之中,这样思想与形象才能水乳 交融,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诗篇。……好诗应有艺术张力,离开贯穿渗透于诗歌形象创造之中的独到的生活发现、深邃的思想内蕴和理想的光照,何来艺术的张力,何来引领读者登高望远的动力,何来感染人心又启人深思的诗境、诗意和诗味?”吴老期望振兴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吴老在为张春新诗文集《桑榆新歌》所作的序《灿烂的晚霞》中写道:“张春新同志的诗歌创作,有激情,有血性,有生活爱,有时代感,这是非常可贵的”,并认为:“从生活到艺术,应当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不能停留于表象,不能浅尝辄止,必须提炼提炼再提炼,这样生活的底蕴才能得以阐示,真正深刻的诗意才能发掘出来”。吴老还针对春新一辈子服务铁路、热爱火车的特点,以“你不见中国高铁还在隆隆地驰向远方吗”来激励他扬长避短、再创佳绩。
吴老还通过举办讲座、参加研讨、点评作品和赠送书籍等多种形式,热心扶持文朋诗友。
吴老在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初版的《欢章散文》自序中写道:“好人和好景,是生活美的精魂所在,是人得以诗意地栖居的重要条件,弘扬光大之,正是我们改进生活的一种努力。”吴老自己一直在做着这种努力,还不断影响着和带动起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共同追求、弘扬真善美,不断改进我们的生活,那就是使祖国日益繁荣富强,让人民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度。
吴老还认为老年人“发挥余热”的说法有点消极,他更赞成鲁迅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积极主张。为了能更好更多地发光发热,他通过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充实生活和劳逸适度等来延年益寿。(详见《新民晚报》、新浪网《吴欢章教授的养生之道》)
我感到,吴老的立意很高、造诣很深、眼界很宽、功底很实,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又勇于开拓事业发展的新境界。他的讲话、他的诗文、他的序跋、他的评论……,听来、读来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我想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像金子是会永远发光的,吴老的精神和诗文在当代和未来都会越来越彰显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
吴老是高人,不是高在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贴,而是高在优秀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吴老是贵人,不是贵在对成就的自满和摆名家的架子,而是贵在锐意进取、报效祖国和乐于助人、繁荣创作的崇高精神。他是文学园中的园丁,总在辛勤地为民间文学组织以及文朋诗友们能开出越来越美丽芬芳的鲜花而不断地培土浇灌。他想看到的是祖国的文学园中能“百花齐放春满园”,并以文学的繁荣发展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校友因母校而荣光,母校为校友而骄傲。
此文配发照片六张:
1.复旦大学杰出校友吴欢章照片;
2.吴欢章在上海出海口文学社会员大会上点评《太阳花》诗(
3.吴欢章在“上海出海口文学社2019年度会员大会”上讲话(
4.吴欢章(中)同叶辛(右三)、李伦新(右二)、刘希涛(右一)与胡永明全家在上海青松城参加“胡永明《诗歌创作手册》研讨会”时留影(
5.吴欢章在《上海外滩》2019年第6期上发文章《一手持剑,一手握笔——上海诗人胡永明印象》;
6.吴欢章与作者在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
胡永明作者简介
胡永明,笔名启明,复旦硕士,公安警监。中国诗词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文学评论学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联合国签约诗人。著有诗集《晚潮拍岸的声响》《阳光化作七彩虹》《给远方的至爱》《启明诗》和《诗歌创作手册》,创编《通用规范汉字诗声韵》。诗歌获第二届诗词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2016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一等奖、“伟人颂•中国梦”当代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第九届华鼎奖全国诗词大赛金奖、新诗百年100位城市影响力诗人奖、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诗词大赛一等奖和“印象中国年”全国首届新春主题文学大赛金奖,《诗歌创作手册》获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图书一等奖。入编《中华百科英才大典》等典籍。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舒爱萍编著的《启明星在闪耀胡永明诗书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