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19级计算机 刘周湎泽
费浙平先生在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电子工程系,曾在芯片设计公司ARM任职八年,经历了公司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为了进一步寻求发展空间,他转而到MIPS公司任职。从2014年开始,费浙平先生着手创业,建立了上海图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长创业主要致力于机器视觉,具体到实际应用方面,则主要是集中在三维世界的图像识别摄像头的应用。直到2020年的现在,这已经是费浙平先生奋斗在创业之路上的第六个年头了。
初次看到学长的经历的时候,委实为其发展轨迹之不凡,直到现在还能够奋斗在创新创业第一线的乘风破浪之精神所打动。因此,在采访时,我自然而然就问到了学长选择创业的想法与思考。学长认为,在他们的年代,并非所有的路径和选择都是自己的完全意志。从另一方面而言,在人生的关键点更愿意去冒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这样的事情并非是自己常年累月所深思熟虑的结果。“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概都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从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起来的。”正如塞缪尔·约翰逊所说,虽然在上个世纪末的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不甚发达,但是由于其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行业机会良多,跟随着时代脉搏的人们为之而奋斗,像学长这样的年轻人跟随着自己的事业发展,慢慢萌生出了创业的想法。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抓住自己的兴趣与想法,机会就在每个人的眼前。
创业一直都不是坦途。对于学长而言,公司的发展每一步,直到现在都一点也不简单。对于机器视觉创业的想法,还是与自己曾经从事的CPU和GPU方面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注意到计算机处理器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的方面难以胜任,又由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业对于当时的环境并不成熟,而且资源较为缺乏,因此创新点就集中在了计算视觉上。事实上,初创时,光是拉动自己的朋友,一同投身到创业的前期艰苦奋斗中,乃至创业过程中,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的招揽而言,都是一个个不小的挑战。鉴于大量的图像处理相关的内容是现行的CPU和GPU所难以处理的工作,因此学长考虑在算法和硬件两个方面着手做出改变。优化算法软件层面的效率,从算力平台方面进行性价比的抬高,这使得公司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入,在理论和应用深度结合的方向向未来再迈出坚实的一步。一路走来,虽然学长偶有“投身创业,那就是告别自己的业余爱好”之类的感慨,但是他坚信,如果不随时拼尽自己的全力,投入其中,那么就无法得到真正的进步。邹韬奋曾经说过,“在创业时期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诚哉斯言。
学长是一个务实的人,虽说往事如烟,昔日的复旦之人事景可能因为二十多年而渐渐模糊,但是对于母校的一切却仍旧一往情深。学长对于复旦的后生从不吝赞美之辞,他认为,生长于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们,拥有比父辈更加良好的资源与条件,理应也应该做出更大一份事业与成就,如果不趁此良机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日后就会后悔挥霍这美好年华。具体而言,学长给出了若干条切中肯綮的建议。
首先,应该看重锻炼的重要性,“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如果在以前因为麻烦而逃避日常的锻炼,走入社会后很难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年岁较大者,就时常有可能后悔年少时没有重视体育锻炼的事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并非虚妄。其次,在学校的时候,课业之外的时间至少要占三成以上。并不是专业学习就是生活的全部,在综合学校的学习理应当全面发展,获得更多的收益。例如说,学会一点其他专业的知识,饱览群书,博闻强识,例如人文,历史,经济的常识。在今后的某一天,或许就会有当年不曾想到的用处。抛却单一的工科思维,对于今后除开专业路径的决策,也拥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重视语言技能。善于发掘英语世界的优质语料,获得国际范围的第一手资料,这都需要坚实的语言基础。
费学长最后送给了我一句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在其自传《鞋狗》里面的一首诗,作为本次访谈的结尾:“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这大概就是,复旦学子一脉相承,一言一行不舍昼夜的焚膏继晷之昂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