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19级新闻学院财经新闻杨顺顺
辛强,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国泰君安金融控股公司副总经理、复旦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螺旋式上升”
辛强工作20多年来工作经历非常丰富。1999年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他成为了投资部第一批两个员工之一。2001年,他转舵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之一的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与了中国第一批开放式基金的设计与创立。2005年,来到了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负责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2010年,担任上海城投与建设银行的合资公司总经理,筹建并管理了中国第一只环保产业基金。2017年,加入天合光能,帮助公司从纽交所回归中国资本市场。2017年11月起,在国泰君安证券工作,先后负责人民币和美元的股权投资业务。
谈到自己的工作经历,辛强用了四个字概括,“形散神凝”。虽然换过几份工作,但是他的跑道始终紧紧围绕着“投资融资”这一中心,他说:“我的每一段工作经历,都为新的开始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在初到公募基金任职时,证监会出台政策,允许他所在的公司上报一件创新产品,拥有保险公司背景的辛强利用经验与知识设计了一份专门为保险公司定制的公募基金,这也是他在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在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他使用的创新性的投资工具,也离不开原来在金融机构的学习与实践。
他工作中的一次次尝试,不是在盲目地东奔西跑,而是围绕着投资融资这个领域长时间不断深耕积累。他说:“有意义的尝试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见异思迁,而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螺旋式上升。”
“创新来源在校时培养的独立思维与综合思维”
从年近而立到已逾不惑,二十年的旅途,辛强数不清自己见证并参与了多少里程碑的拔地而起。辛强说:“这段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的黄金时间,我也是非常有幸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了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
辛强在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投资部工作时,传统的保险产品都是从负债角度设计,将产品卖掉后形成资金,然后才进行投资,这种产品在设计时不考虑投资,只需设定好保监会规定的内含利率。辛强则提出新的思路,“从投资的角度设计保险产品”,由资产驱动负债,他按照这个思路写作了论文,并获得了当年的“上海市金鹰精算奖”。谈起这个创新,辛强认为复旦大学为其培养的独立思维与综合思维功不可没。
此外,辛强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懈创新,创造了很多“第一”。他在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时设计了国内第一只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他在上城投工作时在国内首次提出“阶梯水价”,还牵头发行了国内第一单水务债券。他担任上海金融中心、青草沙水源地、越江隧道等几十个重大工程的融资负责人时,创新性地使用包括中国第一个保险债券计划、中国第一个特别中期票据等很多新的融资工具。他在国泰君安工作时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只母基金—国泰君安母基金,并在2018年年底发起了国内第一只“纾困基金”等等。虽然做出这么多的成就,但是辛强谈起来的时候却非常的低调谦虚。他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是时代为我提供了发展空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些具体的事情,我也很有幸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时代里程碑的树立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辱没母校的名声,足矣。”
“情系母校,寄语未来”
作为一个复旦人,对母校的感情总能在不经意间从他的话语中流淌出来,辛强也用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反哺母校。
“这20年来,我自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与复旦的杰出校友经常交流、合作,向他们学习,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也得到了‘复旦大学’这一品牌的无形加持。”提起母校为自己提供的平台,辛强难掩发自内心的眷恋与感激。他也积极地投身于校友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回馈母校,服务校友。“复旦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对复旦大学,复旦的老师、校友也有很深的感情,很希望能为母校尽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
对于未来,辛强谈到未来十年中国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投资会从基础设施和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很多基础性的高科技产业会形成大规模的投资。此外,他认为资本市场在投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尤其是注册制的逐步推行会大大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辛强谈到了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未来居民财富在权益性投资方面的配置会增多,在未来十年里,我们会看到公募基金在整个金融中的占比快速提升。
对于复旦学弟学妹的职业发展,辛强学长也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学长建议学弟学妹在学校就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升自己的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有很多职业可能三四十年后就消失了。辛强学长说职业选择和买股票一样,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我们要判断这个行业是蒸蒸日上的还是日薄西山的,新兴的行业会带给年轻人巨大的发展机会。所以初入职场选择职业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外,要尽量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些技术性岗位来磨炼自己,为之后充满挑战的职业生涯积蓄力量。
辛强学长也建议学弟学妹毕业后多和母校联系,多和校友联系,复旦学子在社会上不是单打独斗的,母校和校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和资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复旦的前辈、校友成为了我心中的标杆,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一代代复旦人相续接力,薪火相传,会有更多的复旦学子成为学校的骄傲!”这就是辛强心中的“复旦情怀”,这就是在他漫漫征途中永不褪去的复旦底色。
(此文部分参考“《仙舟客》聚首|辛强 :与巨人同行的创新者” 作者:吕京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