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管理学院林中行:跟企业家一起成长

2020-08-09|校友走访

BY 2019级原子与分子物理 石盼华)

       林中行校友2010年就读于管理学院,2014年本科毕业后在管理学院DDIM项目继续读研。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寒武创投工作至今。本科期间,他从大二开始做实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去过咨询公司,做过一级市场的FA,在16年年底的时候就开始在寒武创投全职实习。2017年毕业的时候,他正式入职寒武创投。入职后他就参与整个项目的跟进,从项目的搜索,到行业研究,再到项目的对接、执行,以及投后管理,都有他的身影,这些为他现在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他看来,他很享受这种和企业家一起成长的过程。从2017年入职至今,他参与投资的项目大致有15个左右。
       对于职业选择,林中行校友用了“阴差阳错”一词。原先他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包括在校期间他也做了一些事情,用他的话说是“那个时候你回过头来看可能就那个时候也不能叫创业,可以称作小生意”。 但后来他发现做了一些事情之后,他发觉自己更想站在投资人的视角,从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看行业,看赛道,看一家企业,这种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以至于之后一直吸引着他选择做投资这份工作。
       林中行校友讲到早期刚开始入行的时候,因为商业模式的不同,每个项目的周期不同,而且往往比较长。比如投资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都需要经过3-5年时间的发展,投资人才能通过时间来证明当初的一些判断,或者说对企业家个人的判断。在跟企业家一起成长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个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其实会有一定的困扰。这种困扰实际上就直接体现在工作中个人对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研究偏好进行时间管理。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很多种选择,但是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个性化问题,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林中行校友对于投资市场和互联网赛道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整个股权市场其实还处在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中国整体资金的来源相对来说结构是“不太健康”的。比如美国有大量的相对成熟的“母基金”、财富管理机构、家族基金,整体上从资金的偏好来讲,这部分资金相对来说是比较关注长期,关注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这些基金本身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资金管理机构,所以对他们来说,PE、VC是他们常规的资产配置渠道。但是在今天中国,不管财富管理机构也好,还是母基金也好,整个资金的大头其实还是来自于国家队。所以从整个LP的结构来看,我们相对于诸如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应该说距离还是比较大的。十年前左右,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到来,出现了大量的机会,在那一波的机会里面长出了一些公司。但这些不同于以往,它们更偏流量型的玩法,围绕C端去做,更加偏重产业属性。而且这些企业实际上相对来说更垂直,虽然每个赛道里面都有很多机会,但产业属性尤为重要。于是就对投资人来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在行业里面扎得足够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