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法硕黄锡娟:以热情与恒心叩问法学之门

2019-09-17|校友走访

黄锡娟校友——以热情与恒心叩问法学之门

走访对象:黄锡娟律师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作者刘雨潇

黄锡娟校友是复旦2011届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即使已经毕业离校工作了数年,回忆起当年在复旦的求学岁月,黄律师仍然留存着难以割舍的母校情结。黄律师是最初迁往江湾新校区的一届学生,虽然比起邯郸,那时的江湾略显荒僻,周边基础设施也还未完善,但也正因如此,校园少了几分车马人流的喧嚣与拥挤,成了繁华都市中幽静宜人的一方求学圣地。此外,资料丰富的图书馆也为学业增加不少便利。黄律师说,曾经导师、辅导员的帮助与关怀,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实践都让她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复旦的学习氛围也一直影响着她。因此在毕业之后,黄律师仍然会时常返校参加各种活动与讲座,更十分热心地接受了走访,并耐心解答了一些法学专业在校生的困惑。

作为母校,复旦给予了她独特的求学经历,而作为一个复旦人,黄律师也一直在用行动回馈母校,践行并传承着复旦的精神品格。

讲起自己的求学与就业经历时,黄律师谈到最多的两个词,是“兴趣”与“适合”,因为她自己也正是在不懈追求与不断选择中,逐渐明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黄律师本科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但因高中填志愿时对医学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不太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大学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她始终感到难以适应,又通过偶然的机会得知可以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而自己也对法学十分感兴趣,便毅然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毕竟法学与医学是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领域,学习全新的知识,进入不同的领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艰辛,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但在谈起这段经历时,黄律师丝毫没有涉及“不易”、“困难”这样的字眼,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目标与热情的驱动下,她得以苦中作乐,挖掘其中趣味。

工作数年,除不变的热情之外,黄律师对自己职业更有独到深刻的思考与见解。她说,做律师不能单看某一方面的特长,而需要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将知识素养、交际能力与专业性结合起来。在大学里要做好知识的积淀,有了学习经历才能在工作中拥有不同的体会,才能更理解这份职业。然而学历也只能算敲门砖,更高的学历或许能让面试官在看到简历时目光多停留几秒,但一个人未来职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积累出的专业技能。律师是一份竞争、风险与机遇、收益并存的职业,所有客户和业务需要自己去争取,因此与客户建立信任感至关重要。任何案子总会有胜诉的一方和败诉的一方,律师要争取的不是所谓的“胜诉率”,因为有一些结果可能是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的,但律师最看重的不应该是输赢,而是要在整个过程中争取程序的合法性、保证当事人应有的合法权益不被剥夺、保证他们免于受到刑讯逼供,哪怕是判处死刑,也要判得合法。

当被问到工作中的难忘经历与体会时,黄律师说,她在代理案件时,总是会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每一个案件的走向都会时时牵动着她的思绪,影响着她的心情。看重当事人的亏损,要回了属于当事人的赔偿,获得巨大成就感。但她也遇到过一些不尽人意,未能遂愿的情况,比如在做律师助理时,尽管明知道当事人受了冤枉,但因为那个案件牵涉太多复杂的因素,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当事人还是被判刑,尽管那并非冤案,她看到判决结果时仍感到心里难过,无法释怀。

黄律师在工作中的热情与尽责,来自于她对这份的职业价值与意义的坚定认同。这个社会几十年来法治环境的不断进步,司法解释,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都离不开律师的努力推动。法律不是万能的,任何制度也无法达到面面俱到,难免存在不适应现实的地方,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律师需要在处理案件时,找不到法律依据支持其主张,甚至导致最终判决不公平,而这些困难不是消极的,恰恰相反,律师的存在正是为了克服种种客观困难为当事人争取权利。律师在具体办案的过程中,将法制不合理之处层层反应到上级,推动法律修订,司法解释的出台,促进法制环境发展,这正是他们作为法律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

最后,黄律师说道,不管什么行业,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肯花心思的人。入门不难,难的是入门后的提升,是一时起兴之后如何坚持心中热爱。每一个复旦学子也应在筹划未来蓝图时,少一分眼高手低的虚浮,趋于名利的盲目,多一点对自己内心的追索与叩问,用实际的付出来兑现对自己和社会的承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