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法学郭思慜:走进“舒适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2020-08-30|校友走访

BY 18级社会工作刘艳秋


  在准备采访郭思慜校友的时候,那时她正休完年假从大西北旅游回来,也正好是我在准备秋招的时候。2020年的疫情让一些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国内政策也开始逐渐采取各种扩大就业的措施,同时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择业方向。我也同样为此焦虑的时候,本次线上采访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信心。相信也会为与我有同样问题和困惑的在校学生毕业求职时心理上可以带来更多的释然。

  大学是结束自己学生身份的最后一站。校园里的学习与生活的一个个碎片都给我们留下了印象。郭思慜校友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印象深刻的就是2010年复旦105周年校庆。“我当时在校学生会的秘书处,正好轮到部门筹备105周年校庆。当时法学院已经搬到了江湾校区,但是开会还是在本部,在南区关小黑屋熬夜到凌晨3点多,大家一起想校庆仪式”。校庆作为一个大学独有的传统节日,可以参与到校庆活动的编排是一份很大的幸运。

  采访时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秋招担心,也鉴于此次采访是基于在校生可以和校友进行亲切对话的理念指导,所以在围绕求职工作方面聊的更多。

   郭思慜校友是法学专业出身,因为离家近以及对于航空方面的兴趣,2014年毕业后就去了机场做法务相关的工作。再后来单位有管培项目,自己被选上去了市场部门。就像刚步入职场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需要一定时间亲自感受才能知道。校友说前面几年的工作都不算做顺利,不管是工作氛围还是工作内容都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心理最舒适、最愿意付出的工作圈子。因此最终选择从国企中跳出来到乙方做航空咨询。
   跨度如此大的跳槽也有她的原因。“机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内部分工很细,掌握自身的工作职责之后,如果没有所谓的上进心,那就基本可以混日子了。同时,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自己,不被同化,也是自己需要做的功课。”
  对于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被很多声音牵绊住,比如“好好珍惜应届生身份”“找个工资高的工作”“找个职业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或工作”,当背负着这些声音上路时,求职时的心理压力并不会很轻松。我们把未来太多的东西都堵在了第一份工作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
  郭思慜校友以过来人的经验,给现在即将参加秋招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不要怕,要多尝试,多投简历多面试,增加自己的经验,也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可以眼光放宽一点,了解一下其他行业。其次,不要因为一段时间的不顺利就否定自己,要在不舒服的位置上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心理疏导自己,人生起起伏伏总会过去的,不断充实自己,后面一定会慢慢顺利。最后,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工作,不要因为一些外在的压力或者看法去影响自己的选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金庸在《白马啸西风》里有一句经典的名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
   在采访郭思慜校友的过程中,她给人一种大姐姐的感觉,不同于我在校内校外采访过的其他人。这次采访很让我放松,不用担心问题的链接是否有逻辑,是否所得的内容可以完成一篇稿子。如果是线下的话,我相信这种亲切感会感受到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