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法学院硕士梅婷:流水不争先——在默默耕耘中静待花开
文章来源:2023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校友面对面活动
走访同学:21级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李想成
1. 请问梅师姐本科是什么专业的,为什么选择复旦法学院读研?复旦对您来说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
我本科是华东政法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同时辅修法学专业,当年高考填志愿是先估分报学校、再出成绩,由于对自己分数的预估分与复旦大学往年分数有一定差距,求稳之下第一志愿填写的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当时华政最难考的一个专业),比较尴尬的是,当年高考成绩及各学校分数线出来后,报考华政的学生特别多,导致华政一本分数线比复旦还高,然后,我当时的分数就只能被调剂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可以说,复旦大学是我一直向往的象牙塔,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毕业之际,为了圆梦,我毅然放弃了华政的保研名额,选择报考复旦研究生。
2. 您是怎么走向法院这条职业道路的?
当时定位比较清晰,法学专业——公务员——法院——法官。
3. 请问梅师姐可以分享下您的职业发展经历吗?目前的毕业生一般多长时间才有员额制考试的资格?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讲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毕业之际,陆续考了国考、上海市考、江苏省考,也是一次次经验积累吧,最后被江苏省考录取;就当前法院员额制发展现状来看,入职后一般3-5年就可以参加员额考试,考试之后就等着排队,一般要再排个1-5年不等,这个要分地区、分人员结构看,有的法院所在地案件少,给的员额比例就少,年轻人就慢慢排;还有的法院员额年纪大者占比较多,等退休员额空出来后给年轻人的机会就多,入额就快。个人感想,刚入职后多担当作为,充实专业知识,沉淀几年,把体制的套路悟透了,哪怕晚一点入额也不会影响职业发展。
4. 梅师姐以分享一下日常的工作节奏与大致的工作感受吗?例如日常的工作内容和相应的工作强度?
日常工作非常单调的开庭,每天三到五个庭审,接听当事人的电话、做调解工作,撰写文书的时间都在下班后的加班时间。这是现在法院工作的常态,要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年轻人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哦!
5. 如果同学们想要在毕业之后想进入法院,应当提早做怎样的准备呢?这份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您感到最有趣/最艰难的部分是什么?
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及生活单调的准备,法院工作人员对个人八小时外生活要求很高,朋友圈不能乱发、酒局不能乱吃、话不能乱说等等;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同时也是政治机关,需要过硬的政治素养、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文字功底,如每年撰写一份调研文章绝对是对审判工作的加分项,体制内其他工作也一样,要时刻保持政治判断力和敏锐力。
6. 请问梅师姐在工作之余,有没有很多集中且自由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在平衡工作和生活或者时间规划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呢?
人过30岁就要面对现实啦,工作时间要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回归家庭就要安安静静、平平淡淡。上班之后会发现,节假日真的不够用,都用来陪伴老人、教育孩子啦!很少有时间发展个人爱好。个人在上学时比较偏爱旅游、看小说:上学期间去过北京、厦门、杭州、苏州、西藏、湖南、河南等各地,也幸亏在校期间出门见识过,上班后都凑不齐一个完整的假期,以前躲在被窝里拿手机看小说,现在连手机小说软件都没啦!师姐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年轻时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不同的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阅历,留下美好的回忆,一旦上班后工作压力大,不仅没有时间、而且这种外出多了领导会有看法的!古代先成家再立业,如今先将工作之地安稳下来,人生大事从长计议!师弟师妹们在选择工作地时,建议如果家乡城市人脉很广、有一定基础,选家乡,如果没有,选择大城市。
7. 请问梅师姐对哪位老师印象比较深刻?
每一位老师都有特色,像是马忠法老师、杜宇老师、陆志安老师,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法制史郭建老师和民诉法孙晓屏老师,郭建老师知识渊博、知晓古今,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尤其独特,孙晓屏老师平易近人、知性温暖,不仅是我们专业导师,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老师,时常给我们传授一些为人处世经验之谈,特别实用、真诚。
韶华尚远、浮生未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由衷感谢母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也借这次难得的机会诚挚地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教诲,展望未来,也不忘过去,回想十年前的此刻,我们也是怀揣着心中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哼唱着《老男孩》,奔向了各自的舞台,这里也祝福师弟师妹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