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IT财经专委会和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创业创新俱乐部主办,宝地创新中心承办的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交流活动,于2023年11月11日下午在互联宝地杨浦园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约90位来自清华与复旦的校友们济济一堂,身兼双校友的董重靑作为主持开场,首先邀请了场地支持方,宝地资产现代服务产业园事业部高级副总裁胡翊先生介绍了宝武集团与互联宝地杨浦园的发展状况。清华IT财经专委会副理事长王斌与受复旦创业创新俱乐部负责人夏立城委托的主持人,随后介绍了这两家以创业生态为核心的校友组织概况。

燧原科技首席硬件生态战略官、复旦校友周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从 ChatGPT 的火爆而展开了国产GPU的生态探讨。他谈到,AI从来不缺需求,只是以前的AI产品性能不够,所以市场无法为之买单。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的出现,AI服务于千行百业的梦想已经逐步开始落地,大模型的能力令人惊叹,市场亦有较强的付费意愿。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AI应用需求的提升带动了算力需求,GPU作为重要的算力底座不可或缺,自明年开始,算力的性价比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同时也为国产GPU厂商带来机遇。周强进一步谈到,如果大模型是树干,行业模型则是树枝,在细分的行业场景下,AI算力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服务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才能商业落地。GPU厂商如果能够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让客户落地使用。

无锡芯运智能科技副总裁、清华校友顾乾屏聚焦场内物流,分享了《当下芯片行业运输自动化设备国产化替代的分析》,揭示了中美博弈下的行业机遇。顾乾屏介绍了用于晶圆厂的天车系统,天车系统主要用于精准搬运晶圆箱。他谈到,天车系统一度被日韩垄断,国外厂商占据95%的市场份额。现场校友问道:“天车系统的技术壁垒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难做?”顾乾屏谈到,一个晶圆片在芯片制造过程中至少需要被搬运一两百次,多的有七八百次,且晶圆片上有加工好的电路图案,抖动可能导致损坏,因此客户要求天车上下波动幅度必须在毫米级。同时,天车系统需要与工厂的流程和设计严密对接,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商业壁垒。
华义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清华校友方亮从投资者的观点来阐述《投融资视角下化合物功率器件的技术难点与应用趋势》,他介绍了化合物功率器件投资,讲述了碳化硅晶体与器件的技术难点,以及化合物功率器件的技术和市场格局展望。方亮的分享展示了硬科技投资专家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激励着校友们不断学习和创新。

寒潮传递着阵阵凉意,而行业赛道上迎风奔跑的校友们依然热情洋溢。四个多小时的全方位丰富交流,大家笃志自强振奋鼓舞,活动结束后仍意犹未尽,相约后续的更多互动。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IT财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