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生科院鲍峰:功效护肤品行业的“大V”

2020-09-02|校友走访

BY 19 级中文系戴琳琳

  鲍峰学长是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神经生物学专业的校友,现任上海曼循咨询公司CEO、MEC中国精英医美院长俱乐部常务理事、硬核护肤科普“成分控”创始人兼主笔、IRG整合年轻化联盟成员、WRG祛斑抗衰联盟创始成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美丽修行专家委员会委员、知乎专栏作者、果壳特约作者。鲍峰学长在访谈中交流了自己的读书生涯和工作经历,分享了他对职业道路、行业发展的看法,并寄语复旦的学弟学妹们。

  敬业者与完美主义者

  回忆起在复旦的读书时光,鲍峰学长说非常怀念复旦的校园,那里给他很安静的印象,尤其是本部的校园氛围总是令他感觉很平静,虽然现在越来越忙没有太多机会回来,但在刚工作的时候还经常来校园里看看。说到在复旦的学习,鲍峰学长说他的导师赵志奇教授对他的影响很深远,可以说是直接塑造了他的三观,在这些涉及到为人处世的出发点、方法等等方面的影响中,令鲍峰学长感到印象最深的就是赵老师的敬业精神。赵老师对科学的态度是既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也把它当作一份事业。学长读书时赵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不仅会手把手教他一些技术,同时还会花很多时间教一些小技能,亲力亲为地教导、关心学生。学长说赵老师对于敬业的定义是很深的,在他眼中当前的这份工作就应该是最高的优先值,应该把他当作最重要的事去做,作为研究生,就应该把实验做好,论文写好,把未来往后放一放。很多人容易在路上跑偏,把主职变成挂职,因此很难把专业做深。鲍峰学长说赵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不仅是对他读书做学问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即使是现在面对工作也无时无刻不受到它的指引。
  在事业道路上,鲍峰学长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个敬业者。鲍峰学长现在的主要工作一个是做战略咨询,一个是美妆自媒体,在他的“成分控”公众号上,有时会接广告、公关文,其实广告是最简便的收入来源,但他对广告却有很高的标准,他要求自创,不接受代发,品牌方有什么要求是可以的,但他平均一周会拒掉一个达不到要求的广告,他解释道:“因为我的自媒体的定位是科普号,如果产品不好我张嘴就来的话,这是有违职业道德的。”这种认真专业的态度为他的“成分控”公众号在短短三年的运营时间里吸引了一大票忠实粉丝。他说自己在专业方面是有些完美主义的人,对于当下的工作他会很投入地把它做好,希望把它打磨得精细。举例来说,他曾给一个化妆品挑包装,在美博会挑了很多的包装,欧洲的、日本的、国内的都找过,本来有节约成本的选择,但最后他还是决定从国外定了一批包装来,他说:“虽然这种事情既把自己搞得很累,也把合作者搞得很累,但这些我是没法妥协的。”无论是像产品包装这样细节的“小事”,还是面对的其他工作,鲍峰学长总是希望尽努力将它做到最好,可以想见,这种敬业、追求完美的精神无疑是鲍峰学长在事业上成功的主因之一。

  功效护肤品领域的领导者

   谈起如今的职业道路,鲍峰学长说现在找到了一个能为之奋斗五十年的事业,可以说是为给人生找了一个定位,不再给别人打工,这条路走出来后很成就感。他回忆说公众号“成分控”起步的时候其实遇到过困难,有的读者认为内容太专业了,读不懂。2017年时国内功效护肤品的科普还很少,比如说现在大热的“烟酰胺”,那时候在网上搜不到太多科普信息,鲍峰学长在公众号中科普“烟酰胺”后,关于“烟酰胺”的这篇文章开始被各种公众号转载、抄袭,“烟酰胺”由此渐渐在护肤行业不仅仅等同于“美白”。对于原创文章被转载抄袭,鲍峰学长的回答不禁令人敬佩:“他们抄袭我的文章,但我觉得至少抄我的不是乱抄,他抄的内容是对的。有更多的人去抄正确的东西,那么这个行业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今鲍峰学长经常在医疗美容业的委员会、学术会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这些来自行业的肯定不能说不得益于他的这份奉献精神与行业责任心。
  对于行业发展的未来,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医疗美容的兴起对功效护肤品发展的影响,鲍峰学长以他目前的工作分析说,他的日常之一是教授医美行业的人如何正确地使用护肤品,即如何使功效护肤品成为医美过程中重要的工具,和激光、注射肉毒素、热玛吉等等结合在一起,作为医疗美容的一环。比如做完白瓷娃娃后一下午没有做好防晒,那么一下午的紫外线就抵消了半年的医美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护肤品的话,医美的功效是得不到保障的。而另一方面,医美不能天天做,刷酸也不能每个月都去,但是护肤却是日常,早晚护肤是医美做不到的,也就是说功效护肤品能使医美的疗效最大化,医美和护肤品是共生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在医美诊所,如何挑选护肤品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市场上的护肤品太多了,要选到既能适配诊所的护肤品,同时也要吸引到消费者。在未来的医疗美容行业发展中,功效护肤品将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领域。

  坚定个人信念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在访谈的最后,鲍峰学长寄语学弟学妹:很多事情不能发生得太早,也不能太晚,或许上帝冥冥之中有很多安排,当他关上了一扇门的时候,不要去懊恼,而是去坚信他关了一扇门,还帮你开了一扇窗,要坚信这一点,然后去寻找这扇窗,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也许是上帝为你设好的轨道,所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伤心,要去寻找你的那扇窗,很多人在一开始有很多规划,比如说拿到学位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在我看来,他其实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他本来应该在复旦校园中享受“自由而无用”的生活,那么好的条件,他居然没有享受到,这是很可惜的,因为你再也回不去了,在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年龄,本应该享受这种生活的,却去做大几岁后做的事情,在大几岁了以后,再感到前一阶段缺了这些事情再回去补,这是一个错误去弥补另一个错误,所以在合适的年龄应该做合适的事,不要背上负担,也不要做一个巨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