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盛:因热爱而坚持,以专业续佳话

2022-05-09|复旦人物

校友名片

叶玉盛

复旦大学法律硕士,长江商学院EMBA,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管理学博士在读,目前为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连续六年获评推荐律师


01

法律情缘:从向往走向热爱


回忆起成为一名法律人的初衷,叶玉盛认为这和自己爱憎分明的性格不无关系。“从小就爱看律师题材的TVB电视剧,比如《第三类法庭》《法网群英》《律政新人王》等等,那时候就觉得律师惩恶扬善的过程特别酷。”可以说,从儿时起,他就在心中播下了“法律”的种子。随着对法律行业了解的逐步深入,法律人非凡的逻辑思考能力,果决的判断能力和强大的行动能力,都让他心向往之。此外,叶玉盛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本科所读的英文专业,能使以后的法律学习与执业之路如虎添翼。选择法律,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这种向往并非叶公好龙,在长达十五余年的从业生涯中,叶玉盛始终怀揣满腔热爱。几乎在每一次访谈中,叶玉盛都强调热爱和坚持的力量:“身处法律行业,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和坚持,先有热爱,而后坚持,不论15年,20年还是30年,在我看来都一样。”对于叶玉盛来说,成为律师饱含着感情与责任。


02

初入律所: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同为服务业,餐饮店尚且有开张和打烊的固定时间,律师却正相反。“有时候就是熬夜熬不动的时候,真的想去眯一会,但没办法。”律师的业务往往非常紧迫,下午刚拿到客户需求就被要求晚上写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方案,为了一个项目通宵挑灯夜战成为家常便饭。这不仅是体力上的挑战,也是对心智和心理素质的挑战。“有一次我在做安踏IPO的时候,整个团队都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其他人都要去休息一会,我还要留下把所有人的意见汇总交给印刷商,方便第一时间修改出招股书。”讲述者回忆往事的时候往往云淡风轻,一笔带过,但倘若真的身临其境就会发现,高强度的工作、持续性的熬夜、高度紧绷的精神状态,哪怕只是小小的不适,都会互相交织在一起,搅动一名年轻法律人的内心。



律师职业的另一挑战是需要不断出新。虽然某一专业领域的律师会从事同一相关主题的项目,如资本市场、公司与并购、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但是,叶律师坦言“他的工作没有绝对重复的时候”,即便是相似的业务类型,因为行业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发生的时点不同,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任何项目中的法律问题都没有一个提前写好的公式或者模板,一名合格的律师要在脑海中尽可能假设所有会出现的情况,并一一做出解决方案。即使写出方案,也会继续反思有没有漏洞,力求精益求精,将客户的利益最大化。“希望通过一个又一个实战案例的打磨,努力让自己成为更sharp的律师。”叶玉盛如是说。


03

华丽转身:从“打工人”到合伙人


十余年如一日地在资本市场领域深耕,叶玉盛水到渠成地从一名“打工人”蜕变为律所合伙人。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谈到对这一转变的看法和适应时,他欣慰于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大家都很自觉,有足够的实力完成任务”,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团队成员普遍有自己的想法,如何获得大家的认可,如何培养默契,如何做好成员关系的维护等等,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中,叶玉盛对于团队管理和建设问题有自己的不二法门。首先他主张要更多地放权,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短板,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自主性。其次是输入,他尽可能为团队成员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享和培训。叶律师补充道,“作为专攻资本市场领域的律师,在精通法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商业思维以及市场营销的能力。”再者是输出,以输出倒逼输入能有效提高输入的质量,也能让思路和逻辑更为清晰。叶玉盛指出,我国资本市场领域政策法规的调整多且快,热点行业方向变化纷繁,与时俱进成为专业律师的一条硬性要求。为此,他带领团队创设了名为“资本市场法律点评”的公众号,每次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后,他都会让团队成员撰写相关的解读文章,并在团队内分享学习心得,使整个团队紧跟市场不掉队。


04

镜头之外:海绵似的学习者


谈及如何度过闲暇时光,叶玉盛坦言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整块的空闲时间并不多,平时一般会看看电影、喝喝茶、健健身,但是大部分时间是用来阅读和学习的。“学习是一个反人性的东西,但我非常喜欢。”对于叶玉盛来说,阅读中学习的过程如同建房造屋。法律专业书籍是地基,其他相关领域如金融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书籍便是砖瓦。一幢房子首先要确保地基稳固,继而才能砌墙,砖瓦越多,房子就能盖得越高。“可能职业病的原因吧,相关的书都会看,即使是那种口水书,我都会买来翻一翻。”除此以外,他还会积极参加一些阅读沙龙或阅读社群的活动,如樊登读书、江畔读书、艾瑞咨询等等。“比如,几十块钱、十几分钟就能详细了解‘元宇宙’的含义和缘起,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叶玉盛认为阅读和学习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事情,睡觉前、出差旅途中甚至是带娃时都可以进行,这种建房造屋似的、见缝插针似的阅读习惯保证了知识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是职业要求,另一方面是渴求知识的惯性使然。不仅如此,叶玉盛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输入,目前已撰写了《餐饮企业:私募融资及 IPO 上市手册》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境内外上市实务手册》,并正在为将来的输出做准备,“未来我希望能够出版一本关于TMT行业的书,梳理TMT领域的监管脉络以及一个TMT企业如何从零走向IPO。”


05

复旦情结:从“出走”到归来


每每念及在母校读书的岁月,叶玉盛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复旦的感念。“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些数不清的傍晚,整个宿舍八位同学围坐在一起,面对着夕阳,目之所及是淡橘色的晚霞,我们一边小酌着黄酒,一边聊着最近的实习、生活,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是温馨、美妙。”怀念之余,更多的是感恩。“我很感谢复旦,自由而无用的民间精神大抵也很受用。”读书时期的叶玉盛在知识的宇宙中恣意游走,不带功利性的阅读、参加学术或社团活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讨论……这些事情在当时看来确实没有太多所谓的功用,但正是这些尝试、探索与不经意的积累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蝴蝶效应”般的影响,“因为你无法预测未来的某一时刻,人生轨迹就能和那段时光相接”。



走出复旦的象牙塔,叶玉盛见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回归与反哺一直是他心中坚守的信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近几年他带领团队在复旦大学开设了一门“从0到IPO”的实务课程,希望通过团队成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从而惠及更多的后辈。“未来我希望能够在几所高校开展实务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学习到实务操作与法律技能,帮助其完成从一个法学生到律师的过渡。”叶玉盛如是说。他不仅希望将所学传授给母校的学弟学妹,未来他也希望带着精心设计的实务课程走进更多的高校,为更多年轻的律师传授在资本市场波峰与波谷间灵活“冲浪”的经验。


从最初的向往,到初入律所的“打工人”,再到“红圈所”的合伙人,从“出走”到归来,叶玉盛律师在资本市场领域开展了长达十五余年的实践,执业之路常存荆棘,但他一路上初心未改,因热爱而坚持,以专业续佳话。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生 杨轶博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来源:公众号 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