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海论坛·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圆桌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会上,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项目正式启动。首批项目面向参加“上海论坛·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圆桌会议”的全国116所重点中学开放。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并致辞,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及全国116所重点中学校长与会。围绕“迈向新阶段的双高合作:新理念与新格局”,聚焦大中学教育衔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改革等话题,共谋探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之大计。
打造大学与中学合作的新范例
焦扬在致辞中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水平的大学和中学都要发挥排头兵、领头雁作用,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焦扬强调,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培养链条,只有着眼于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把握教育规律,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无缝衔接、接续培养,才能真正构建形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复旦大学希望与各重点中学在全链条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在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素质教育大中衔接、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人才选拔综合评价等方面探索构建新格局,不断提升融合联动的层次与水平。
焦扬表示,期待大家共同研讨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新课题,探索一流人才培养衔接的新路径,打造大学与中学合作的新范例,携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徐雷围绕“以一流目标、一流品牌、一流理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介绍复旦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理念及成就。他表示,复旦大学秉承 “ 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落实《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提升行动计划》, 将本科教育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复旦大学希望在达成一流本科教育的前提下,深化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和合作,“在新标杆上做一些事、在新机制上做一些拓展、树立优秀的品牌、在建立强链接上做进一步的努力”,打通与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相贯通的人才培养全链条。
袁振国围绕“高品质高中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主旨演讲。他表示,当今社会,知识增长方式、知识传播方式、知识使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教学方式要进行相应变革,要从固定学习走向泛在学习、从储备学习走向即时学习、从寻找答案的学习向寻找问题的学习转变、从接受性学习向批判性学习转变、从脑智学习向具身学习转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从总体趋势而言,未来的教学方式要从“重教书”向“重育人”转变,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尽快成长成才。
基地包含创新素养培育、未来学者体验、“步青”学术见习营等
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在大会主论坛上正式启动。首批项目面向参加“上海论坛·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圆桌会议”的全国116所重点中学开放。
复旦大学将组织相关学科与相关中学进行深入交流,在各省份遴选重点中学开展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加强复旦大学与重点中学人才培养衔接合作,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全面、师资雄厚的优势,促进优秀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与此前的实践相比,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有哪些新探索、新提升?据了解,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将包含“创新素养培育”计划、“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步青”学术见习营等一项或多项建设,包含一系列从“走出去”到“迎进来”的举措,帮助满足不同层次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务处介绍,学校将在此前已开展多年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基础上,依托学校十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共建学术实践基地,为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搭建更广的平台。
在“创新素养培育”计划中,学校将根据中学的实际需求,委派相关学科教授协助中学建设学科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指导建设基于此类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的创新实践课程和硬件配置,开展学科师资培训,制定实验管理规范,着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是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在中学的延伸。借鉴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FDUROP经验,学校将为合作中学提供项目评审专家,合作指导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申请、开题报告、实践探索、结题答辩等环节,体验学术研究范式,提高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学识素养。
“步青”学术见习营中,合作中学将有机会组织优秀中学生走进复旦大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近距离感受大学学术氛围。优秀中学生可申请修读大学先修课程和暑期课程,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挖掘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见习营将遴选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教授课题组进行学术见习,加深学生对大学学术研究活动的感性认知。
116所重点中学校长共谋大中学一体化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朱卓君、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校长王明伟等重点中学校长代表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吴坚介绍,复旦附中“这所最像大学的中学”开设了博雅课堂,每年邀请大学教授走进附中,同时推行学院制和导师制模式,让高中具有大学情怀,贯彻大学的培养理念。他认为,在高中教育中应该传承大学之道,秉承大学之魂、以育人为目标、以课程为保障、以文化为引领、以德育为核心,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完成应尽的使命。
以对教育名言的思考为线索,吴国平畅谈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基于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即服务”“教育公平”的辩证思考,他表示,镇海中学着力通过教育创新、校园文化浸润、生涯教育提升、课程体系完善的“四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自主力等“五力”,在基础教育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朱卓君认为,大学与高中要实现内容、目标、评价的多维贯通,并讲述了天一中学对“高校—高中”人才衔接的探索。他说,在新理念、新格局下,天一中学形成了“三高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格局,寻找一流学生成长密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王明伟介绍,哈三中牢筑实验课与综合实践活动两大基石,通过利用学科进行拓展、激发学生主动、寻求高校支持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拓展兴趣、提升能力的机会与平台,践行“办好当下的教育,办好当下的高中”的初心使命。
下午,“大学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合作创新模式”“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德育评价改革下的积极教育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机遇与新发展”“深化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新机制”等五个主题分论坛举行,部分“双一流”大学校长、外国语学院院长、招办主任,长三角地区省级教育考试院院长,复旦大学基础学科院系院长(系主任)与中学校长展开对话交流。
据悉,本次全国重点高中校长论坛为上海论坛分论坛之一。作为目前由高校举办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之一,上海论坛创始于2005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每年有近700位来自世界各国政府机构、知名企业、一流高校、著名智库和主流媒体精英参会,在全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文明等领域,围绕重大战略性议题和发展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论坛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战略的视角、博大的胸怀,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持续推进“中国道路”与世界文明的融合,持续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组 稿
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李斯嘉、吕京笏、余璇
视 频
王玥、林少雅、宋心语
摄 影
成钊
编 辑
王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