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级新闻学院宓林:明确所求 踏实前行

2020-09-18|校友走访


00级新闻学院宓林:明确所求 踏实前行

BY 18级新闻学院王曦琳

校友简介:宓林校友2000-2004年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毕业后入职普华永道工作7年之久,现于Robert Walters担任大中华区财务总监一职。

  

一、校园记忆

回想起在复旦的日子,宓林印象最深的记忆有两段,一是《复旦人周报》时:2000年初,纸媒正值辉煌时代,彼时周报还以纸质报刊的形式在校园内发行。每到印刷出版前,四五个周报人就会挤一辆出租车前往印刷的地方,从组织、校编,到录入、出小样……一遍一遍审核后还要看印刷出的效果,确定无误后,最后的成稿才会被送到学校。宓林回顾整个过程复杂却有趣,更加珍贵的是在此期间结交到的朋友。无论是担任新闻学院团学联主席,还是《复旦人周报》主编,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培养了她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危机当头确实令人筋疲力尽,但是渡过之后则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受益良多。

第二段跃然于宓林脑海的记忆来自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的课堂。在新闻学概论的课堂上,“他走上讲台的第一句就说:‘你们将来是做记者的,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要做一个有良心的记者。’”此时虽然满堂无声,但是李良荣教授掷地有声的教导却深深触动了当时怀揣新闻理想的她,时隔多年,谈到这里时她依然能感受到李教授对莘莘学子坚守正义感的期望。宓林评价,相较于技能的学习,复旦教育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成长更为深远,只有奠定好坚实的理想信念根基,才能有之后专业技能和知识锦上添花。

  

二、职业发展

从新闻传播走向财务会计,宓林的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读书期间,怀揣“记者梦”的她加入了学生记者团,报考了新闻学院。在学习的过程中,她的目标逐渐清晰,在意识到自己想在媒体行业发展后,便开始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传统媒体机构实习。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知道每一个高度概括的职业名称背后到底对应着怎样的现实,在无限接近梦想的同时,宓林逐渐发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令人无法忽视的差距,恰在此时,四大为正值大四的她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校招进入普华永道后的七年里,宓林一路升至审计经理,之后加入了现在的英国人力资源上市公司Robert Walters担任财务经理,一直晋升至大中华区财务总监,如今主要管理集团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财务工作。从复旦新院学子到“四大”财会,对于她来说,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大学四年中财会知识与技能上的空白。但她相信一个人只要有了足够的学习能力跟适应能力,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会做得太差。这既是对自己的安慰,也是一种鼓励。尤其是在旁听了一段时间的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她看到了自己与财会毕业生在本科四年专业基础知识上的差距,但也看到了自己在未来无数个四年中弥补差距的可能性。进入“四大”,就像进入一所大学。“四大”具有完整的培养体系,可以像大学一样为职员提供多种技能学习的机会。相比于单一行业中的财务部门,在“四大”这样的全球化大平台中,职员可以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同的行业、部门,完整地了解和参与审计流程。这段宝贵的经历为她的职业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善的培训体系之下是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四大”的招聘并不拘泥于特定的对口专业,宓林犹记得校招面试最后一轮接到的任务:以中国外交部官员的身份发表以中美关系为议题的全英演讲。幸运的是,她当时正好在学校学习英语高级口译,许多内容都能派上用场,加上无数次在课堂汇报、小组讨论中积累的经验,尽管是没有预先准备的脱稿演讲,她依然在严肃的面试官面前流利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最终成功通过考核获得offer。面试的过程中宓林深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欠缺,所以在确定职业方向后便迅速投入到财会知识的“恶补”当中——蹭专业课、买书自学,从业余时间的学习到工作中的实践,她在自己设定的阶段性目标的指引下下不断前进,最终在工作的前三年里顺利拿下了CPA(注册会计师)。

关于财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宓林介绍道,除了大众熟知的报表做账外,现在财务领域真正强调的是业财融合,即业务跟财务的融合。只有更好地实现财务对业务的直接支持,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人力的价值。对于猎头公司中的财务工作来说,工作内容跟业务的融合会非常密切,很多工作可能不是典型的财务工作,比如合同商务条款、法律条款的审核;公司奖金制度、考核绩效的设计……甚至账款催收也在财务的工作范围内。以公司选址为例,学姐现在的英资猎头公司在全国都有分部,选址时跟业主的租赁谈判、公司装修等事务都需要财务部介入处理。在公司内,财务所做的工作对业务发展的贡献越高,话语权可能也会越大。 初级会计主要负责报表处理、预算、估计分析等工作,经理级别的人员则会负责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如审批。会计的层级越高,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就越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成为核心决策层的一员。

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财务工作?宓林认为,从事这个职业需要细心与责任感,以及对数字的喜爱与敏感度。“至少不能多一个点、少一个零都没感觉。”当然这些只是最基础的,想要在职业道路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应行业业财融合”趋势所需,财会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财会专业技能外,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各大公司人员选拔中也越来越看重这一点。

  

三、建议心得

“所学并不一定是所从事的。”宓林回应个人的学科背景对其长期的职场表现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同学们不必太过担心专业问题。特别是教育背景仅在职业发展初期被看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资历的增加,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成果才是职场人真正看重的。单位实际用人时,并不会太过关注应聘者的专业。

在职业方面,宓林建议大家离开学校后也不要停止学习。步入职场后就会发现,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有无限可修炼的空间。与学校不同的是,职场上的发展不仅需要业务能力,也非常强调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合作能力等,这些软能力有时很有可能带来一些特别的机遇,或是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大家仍身处校园,很难理解这一点,但她希望大家能早一点放宽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送给大家的第二点建议是:一定要能沉淀下来。在接触过大量年轻人的履历后,她看到有太多人是眼高手低,目标很远大,想法也很好,但是能力却没有办法与之匹配,最终无法达成目标。所以无论是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都需要沉淀下来,脚踏实地去坚持做好一件事,达到阶段性目标之后再去完成下一阶段。以职场为例,在前一份工作或者前一份经历中还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或者获得成果的情况下,频繁更换职位,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比较合理的是学到点什么,达到点什么目标后,再进入下个阶段。因为青春真的很短暂,每一段时间的投入,每一个offer的选择都很宝贵。

此外,宓林也建议大家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去接触一些猎头。猎头对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组织架构,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都一清二楚,一名优秀的猎头甚至不亚于这个行业的专家。同时,猎头每天都在不断地打电话、参加会议、与大量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他们也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如果跟比较资深的猎头保持比较好的关系,他将可以给你职业上长期的追踪发展建议,以及如果有什么机会也会想到分享给你。

最后,宓林认为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或许她的部分经历可以被借鉴,但是她更希望大家都能明确自己在不同阶段真正需要什么,一旦确立所求,就要确立阶段性目标,并且在目标达成之前,脚踏实地不轻易改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