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级国务学院徐进晨:“我坚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撰稿:18级马院 龙晨
徐进晨校友2007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长的履历非常丰富,在校期间曾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会社团社长,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校际间辩论赛,还曾经以复旦大学学生嘉宾身份参加第一财经《头脑风暴》的节目录制。
与校友的线上采访非常轻松愉快,学长思维活跃、逻辑清晰、言语真挚而坦诚,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感悟,也积极为复旦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求学心得和工作体会,从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学长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使命感和对生活的热忱。
从政府部门转向地产行业,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未变
学长目前在全国20强的房地产公司担任公共关系总监。“我并非直接涌入地产行业,我在政府单位工作了10年,17年的时候跳槽,出于机缘巧合进入现在的行业。其实跳槽时有很多行业可以选择,之所以选择地产行业,倒不是冲着地产行业可能收入较好,一是因为现在社会上对地产这个行业还是在理解上有点偏差的,就像诗词里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地产行业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一个有使命的行业;二是从地产未来更多走向自持、运营发展的视角,现在一些港资、外资地产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内房企未来可以有很多方面可以优化升级,这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干,主线都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学长坦率地说道。
学长进入政府单位工作数十年,历任上海市路政局团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交通团工委副书记等职务,也曾获得上海世博会群团优秀组织者、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组织者、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学长的工作履历非常优秀,明明可以像很多人一样在政府部门干到退休,但学长直言道“当时想去外面看看,给生命带来新的刺激和提升”,因而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被誉为铁饭碗的政府单位。当然,学长的转行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无论是政府的交通系统,抑或是地产行业,学长从事的行业都与城市建设有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城市建设作出一点贡献,而他坚信城市也能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长回顾自己的求职经历,也很感激过去在政府单位的工作经历,他得已拥有了能力和资源的沉淀。学长也提出尽管一些工作会结识很多人,但一定要结识志同道合的人,这些人又有可能帮助你之后的人生选择,所以学长强调第一点要保持初心,多结识良朋知己。其次,学长嘱咐道千万不要害怕改变,很多人工作后会害怕改变,尤其是在一个比较安逸安稳的环境里,其实想好了就直接去做,不必太多顾虑,要学会“冲动”。再次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都要有面临改变的实力。因此,在工作之后也不要荒废自己的专业,重视知识积累和资源积累。知识积累是指工作后也要保持阅读的习惯,多读好书,多蹭讲座,多参加好的活动,让自己涉猎各行业的知识,切记不要沉迷碎片化知识,而资源积累则是强调不要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保持开放的心态,可以多参加一些聚会或论坛,广交朋友。
以热爱与自信,跨入公共关系领域
从政府到公共关系领域,听起来跨度很大,但实际上是非常相近的行业,公共关系领域也需要有政府管理经验的人胜任。该领域的包容度非常强,不同行业的公共关系岗位的工作内容都比较类似,工作内容都是科学搭建公共关系体系、合理合规运用资源,再通过团队的通力合作,来助力公司的实际经营,区别是不同企业工作节奏有所差异,需要适应不同行业的工作节奏。
学长还为我们厘清了政府关系、公共关系和品牌公关这三个概念。政府关系岗位适合有一定政府资源沉淀的人,不太适合刚毕业的学生,它要求从业者熟悉政府的工作方式和话语体系,具体工作是立足企业实际,通过合理合规地运用资源,以及个人政府管理的经验助力企业的经营,比如政策的解读内化、优惠政策、资质的获取等。品牌公关一方面是打造好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各类、各级媒体机构的沟通联系,争取能从各个角度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导向还是助力于企业经营。而公共关系领域一定意义上包括以上两种的工作职责,范围更广,触及社会各层面,从体系建设和实际落地两方面做好工作。无论公司属于什么行业,三种岗位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公司章程下科学助力公司发展,并帮助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很多人可能认为地产行业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赚钱的行业,但是学长提到地产行业的分工很成体系,公共事务中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体系和制度,仅仅开展成点状的工作最后一定会被淘汰掉。所以学长在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帮助公司建立起公共事务体系,通过成体系的分工和运作助力公司更好的发展。学长坦言,建立的过程比较很难,但也是从零至一的过程。
体制内工作与企业工作有何利弊?如何选择?相信这也是很多学生比较疑惑的问题。学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认为,现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体制内的工作胜在比较稳定,能够规避风险,并且工作内容非常规范,有利于个人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管理思维,缺点来说,能力提高可能更需要靠自己的自主性,同时工资收入不算高、增速不算快,在一线城市生存需要考虑清楚,可能比较适合想待在非一线城市的人。学长也提到并非为了薪资而选择地产行业,“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觉得这个行业我还能干出点成绩来。但是大家是冲着赚钱选择地产行业,那还是算了,毕竟已经过了黄金期了,一定不要忘了初心,你从事的行业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学长满怀热情地说道。
追忆往昔复旦岁月,鼓励青年学生
学长在复旦求学时比较难忘的经历是在演讲与口才协会辩论队的时光。尽管长于上海,但是学长所在高中仅是普通高中,既不是区重点也不是市重点,能考上复旦已是人中龙凤。初入复旦之后,彼时复旦蒋昌建学长等人狮城舌战的神话在学长脑海中挥之不去,因而报名了复旦演讲与口才协会,却在新生辩论赛的前两轮就被遗憾淘汰,学长感受到自己和市重点、全国重点高中毕业的同龄人们的差距,于是奋起直追,坚持多看多学多练,终于在辩论队选拔时胜出,之后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很多辩论赛,也获得过“金蝶杯”五校财经辩论赛复赛最佳辩手。
学长根据自己的复旦求学经历总结出两点感受与学弟学妹们共勉,一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大学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既有家境殷实、毕业于名校的同龄人,也会有来自农村的、家境不怎么好的学生,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也是很优秀的人;二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进取,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出很好的成绩。
回忆在复旦的往昔岁月,学长认为室友给自己的影响很大,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也让人不容易犯错。和优秀室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如今依旧历历在目,每一次畅聊到夜深、每一次过生日、每一次分享时事见解与未来规划……青春如烟,往事如梦,都是极其难忘的回忆,直到今日,学长也在提醒自己要多交良朋知己。
最后,学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也对学弟学妹们的择业给予了一点建议。2006年学长曾参加的《头脑风暴》节目的录制,来自于外资银行的一位嘉宾向他说道“年轻人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当时学长不以为然,如今思来想去,却觉得这段话非常有道理,学长认为“专业化的道路会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也会让你成长很快,收入也会更符合预期。不管你是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好,都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即使看起来很难走专业化道路,也要钻研手头的工作,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论,使其变得专业化。”学长举例党建学科,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也确实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助力企业的发展,如今上市公司都需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党建内容等,企业如何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在扶贫、公益服务方面等有何建树,这些都是大企业需要回答的问题。所以从事各学科学生都不能妄自菲薄,都需要仔细钻研工作背后的理论,不要把工作仅当成一份谋生的工具,而要通过工作让自己成为精通该领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