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级新闻学院本科沃纯华:在通往罗马广场的条条大路上自由奔跑
文章来源:2023年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校友面对面活动
走访同学:2021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章雨薇
沃纯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99级本科生,毕业后先在公关公司、4A广告公司服务全球500强企业,接着在出版业、传媒公司、航运业市场营销部门和企业传讯部门工作,2012年加入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现任大中华区资深市场总监。
我们都有感兴趣的东西,一部分人会把它作为爱好调剂生活,一部分人会把它发展为特长赖以生存,还有一部分人会把它奉为终身事业为之奋斗。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会在交叉路口踌躇不前。关于专业和职业,“如何拥有选择的自由”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而沃学姐认为:“每一条路最终都会走通,每一条路都会有不同风景。”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PART A 新闻学院:兴趣使然下的顺其自然
Q1:最近正值中考高考季,各院校的宣传都在火热进行中。大家都知道复旦新闻学院一直名声在外,但这次访谈我们更好奇学姐报考新闻学院的个人情况?
沃学姐:因为我从小是当小记者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一,最后在《小主人报》当上总编,是《小主人报》的第七任总编。这样一段经历,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很顺理成章地去报考新闻学院。因为至少心里有直观的认识——知道什么是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干什么的。我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做这些事情,比起当时的同龄人应该也更有经验,所以我当时就报考了新闻学院。虽然当时自己更大的兴趣是去念经管类的专业,但刚好我那一届它不招文科生,所以我就选择了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
Q2:是什么契机选择成为小记者?在担任小记者期间主要做什么呢?
沃学姐:当时小学一、二年级参加了摄影兴趣小组,后来班主任老师看到《小主人报》招摄影小记者,就推荐我去试一试。通过面试后,我就被录取了。但是当摄影记者需要能在采访拍摄后及时把照片冲印出来,但我当时家里没有暗房这样的硬条件,所以我还同时学了摄像。但是报社老师觉得我更有说文习字的能力,加之当时报社慢慢发展之后,除了报纸,还有广播、电视节目,所以慢慢我就转向了文字工作。我当时做的最多的是广播和电视节目,比如一档广播节目30分钟,要怎么去组织内容的编排?有哪些不同的板块?这些都需要策划、写作、撰稿能力,还要有资源调配能力去组织协调其他人,我当时担任的就是这样一个综合性角色。
Q3:经过专业学习后,对新闻专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沃学姐:比起当小记者的时候,在新闻学院的学习肯定是更加系统、理论化的知识,内容可能会枯燥一些,但是我们专业比较有意思的点是: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专业,你学的每一门课事后证明都不会白学。比如新闻学理论课程有助于在公共关系、媒体关系工作中对政治意识和国内外局势的把控;实操课程比如电视节目的编辑、采访、主持,还有写作、演讲等等这些都是工作中非常需要的必备技能,在我职业生涯的每个岗位上都多有裨益;中国古代散文、现代文学赏析这样的课程,对毕业后依然要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我来说,也绝对奠定了文字的审美基础。
PART B 复旦生活:自娱自乐的独家记忆
Q4:大学四年在专业学习之外,学姐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经历吗?
沃学姐:我前两年一直在复旦的广播台做体育节目,也担任过新闻学院团学联的体育部部长,经常得往返于各种校园比赛。虽然我的体育也一般,但因为比赛有开始时间且到场人数不得少于上场人数,有时候有人拖堂不能及时赶到,我就只能自个儿先顶上。女足、女篮、女排我全都上过,当然拉拉队更是家常便饭。后来,因为非典我们99级的毕业旅行被取消了,又不太能出去,我们就自己在学校里面找乐子。当时学校有BBS,同班同学有人做电台,还有人组织羽毛球比赛,策划校园夜游、草地夜唱,当然也偷偷溜出去通宵唱K……所以在毕业那段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还是很开心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回忆。
Q5:这些美好的回忆在毕业后还有延续吗?
沃学姐:其实大家工作都挺忙的,这几年同学见上一面也不容易。记者同学都是尽量利用行业活动机会匆匆一见。不过因为大家很多都在外企,或者当记者,或者在公关公司服务客户,所以我们这几年都会利用进博会的契机见面。每次要开进博会的时候,我们那几天就会提前在群里面吆喝,想着能不能串个场子聚个会。哪怕就吃个很简单的简餐,一起聊聊天、拍张合影,只要能够和同学们见一下就挺好的。当然机会都是靠人创造的,比如最近趁着上海电影节,我们的制片人同学的电影首映加映后谈,大家还凭手速抢票,趁着见同学,去一起追了把星。
Q6:学姐怎么看待这种同学关系呢?
沃学姐:我觉得和同学的感情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可能平时也没有花特别的精力去维系或经营感情。这种同学的感情是我可能平时也不跟你常说话,也不跟你客套,但有事的时候我来找你,大家都会一呼百应。但在职场上建立新关系的时候,就难得再有这种可贵的感情了。
视频来源:9913
PART C 职业道路:深思熟虑后的随心所欲
Q7:临近毕业的时候,学姐是怎么考虑未来方向的呢?
沃学姐:我第一志向是想去美国念书的。虽然我当时拿了很多学校的offer,但我申请的都是职业发展相关的学校或者专业,没能拿到半奖、全奖,所以我最后就放弃了那些学校,选择在这边找工作。我一开始找了一家非常小的私人的公关公司,当然现在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当时家里人不理解,觉得你是复旦毕业,这个工作工资又低,但我当时觉得是很好的选择。那家公司的老板也是复旦新闻学院的大学姐,面试的时候我们就聊得很开心,工作内容也是我喜欢的。这样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没有被浪费掉,我很开心做了一份专业非常对口的工作。
Q8:学姐在此之后有尝试过其他方向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期间的心路历程吗?
沃学姐:毕业前几年我经常跳槽,希望在不同的环境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慢慢就希望去到更加正规的公司。我先跳去了一家4A广告公司,然后开始在某顶尖时尚杂志做inhouse marketing,负责广告创意和广告投放;接着大概4-5年去了一家外企媒体集团担任BD,后来在某500强做marketing工作。因为工作内容没有太多挑战性,于是只做了一年就换到了我现在的公司埃森哲做市场营销,到现在已经11年多了。我很喜欢这里的团队和文化,也喜欢我的工作内容。其实从整个职业生涯来讲,基本上我所有做的工种都是和我这个专业匹配的,虽然它不是专门去当记者,但基本上把marketing和communications的各种职位,在agency和甲方的所有工种和职位都cover了。
Q9:在体验过不同的工种和岗位之后,有什么建议或者感悟吗?
沃学姐:从个人能力上来讲,刚毕业进入大公司的话,一个萝卜一个坑,看到的东西就比较少,成长速度远不如“一个人当几个人用”的小公司。但是从职业晋升上来讲,一直呆在一家大公司比较稳定,职业发展路径也比较清晰。不过,具体的职业选择也要看个人和公司的化学反应。比如从我的性格或者说能力来看,我不是那种专才型的人。但是我也没有特别大的短板。而且我有很好的判断力,一个是当各种信息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我能对整件事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再就是当问题来的时候,我能非常快速地以最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会更喜欢综合性的角色或者工作。最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一定要有主观能动性,看到做这件事背后的意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做事才会给自己沉淀和进步。在团队中也是一样,事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发挥大家的各有所长,事后总结则“对事不对人”,关注今后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
Q10:最近毕业季,面临人生的分岔路口很多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感,它可能关于梦想、关于生活、关于爱等等,所以在访谈的结尾,我们也想请学姐给大家打打气!
沃学姐:世界是多元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是个人的选择,都没有一个定论或者范式。大公司或者小公司,结婚或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享受到的快乐和局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会有开心有不开心,有利有弊,所以我觉得不要太纠结“我应该要怎么样”。每一条路最终都会走通,每一条路都会有不同的风景,你就享受不同的风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