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
大雪时节,复旦大学第十七届世界校友联谊大会、杭州复旦大学校友会四十周年大会接踵在浙举行。家门口的盛会,却有一位重要的老学长无法参加了:杭州复旦大学校友会筹建人之一、创会秘书长张志明学长不久前离世而去了。
回忆生平
张志明,1937年3月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江南古镇——江苏吴江黎里。他195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师从著名学者谈家桢教授。毕业后由组织分配至杭州科委,之后在杭州科技情报所(后改名为杭州科技信息研究院)从事科技情报研究工作。
工作期间由他支持和参与完成了近30项研究课题,其中近一半成果获得了省或市的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情报研究优秀成果奖。他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0余篇,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创造了多项发明专利技术,并曾荣获浙江省级科技进步奖。
在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仅参与和支持了多项重要研究课题,还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推动了轻工业和家电产业的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张志明学长青年时期的工作照
在工业生产革命化的年代,在市科委的领导下,他组织了多个工作交流队,开展多项技术交流工作,为杭州市工业科技迈上新台阶,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此处仅提及其中两桩贡献:
1. 在⻝品行业,当时的月饼还是手工工艺,他组建射流技术交流队,开展机械交流合作,将月饼生产由手工加工升级成为机械加工操作。
2. 在橡胶工业,传统的人工硫化模操作工序既繁琐又笨重;而由他组织技术队,与大家群策群力,让生产流程进入了半自动化工艺,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之后制造设备厂家依此改进技术工序,在全国橡胶工业推广,整个行业的技术工艺上了一个新台阶。
服务校友
1984年,对在浙复旦学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张志明学长和其他5位校友(见合影)筹建了复旦大学杭州校友会——400多位在浙校友,在母校的支持下,于当年12月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时值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年代,在谈家桢先生的鼓励下,校友们发挥复旦大学微生物专业的技术专长,举办了“生物发酵班”,面向全国招生。在技术稀缺的年代,这一举措帮助中小型酒厂在专业技术能力上有新的突破,众多技术人员因此受益终生。张志明学长和校友们将培训班的收益用作杭州复旦校友会的活动经费,另有部分划入新成立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学金”,用于奖励浙江籍考入复旦生物类、医学类和农学类本科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成绩优异者。“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这是最好的印证!
1984年筹建杭州校友会的6位校友前辈,左起依次为:周梅千(新闻系70届)、贺师泳(新闻系61届)、奚振华(生物系62届)、徐克庄(生物系64届)、张志明(生物系61届)、何康与(生物系62届)
杭州校友会支持设立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学金,迄今已有35年
服务社会
张志明学长积极服务社会,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987年,他由⺠盟中央副主席、复旦导师谈家桢先生介绍加入中国⺠主同盟,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主监督的作用,曾任⺠盟杭州市委科技第一支部主委、⺠盟浙江省第七届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为⺠盟杭州市委参政议政的调研工作辛勤耕耘撰写的文章多次被评为年度优秀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公共事务的热忱关怀。他积极参加⺠间社会组织,为浙江省旅游科学学会、中国科技技术史学会、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等协会的会员,积极撰写各类科普著作,为提升市⺠科学素养作出了很多贡献。作为热爱生活的杭州市民,他还曾参与由园文局老局⻓吴志刚为领导,组织的“对杭州市古迹遗址文化的调研”。爬山涉水历经数年,对⻄溪、塘栖、吴山、凤凰山等做了系统性考察和调研,集体合作写出了详尽的调研报告,其部分成果为杭州⻄溪湿地的前期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精神永存
退休后,他依然发光发热,继续联系校友、服务校友。2014年,校友会成立30周年,他找出了当年成立大会时的照片,成为校友会纪念册的重要史料。2023年杭州举办亚运会,87岁高龄的老学长不辞辛苦,经多番联络,在端午节时邀请了校友会复旦之友书画摄影社的艺术家们,来到佳源老年社区举办“迎亚运 快乐行”书画摄影联谊活动,校友们与长者欢聚一堂。
2024年是杭州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杭州校友会此时已是创会以来的第七届理事会。老学长心念此事,专程联络,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郑重嘱咐“没必要对外张扬。对我们6人来说,是相当偶然办了此事,决不能心安理得。”遗憾的是天不假年,12月14日四十周年的的大会,他终究未能亲眼见证。他在临终时还关注着校友会,特别交待了校友会创建时的故事,让孙子把整个有关校友会的资料交给曹明富会长。
张志明老学长的一生,是一部奋斗与奉献的光荣篇章,是“团结、服务、牺牲”复旦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永远缅怀杭州复旦大学校友会筹建人之一、创会秘书长,我们的张志明学长!
文字:张忻(家属)、徐文(副会长)
编辑:魏振兴(秘书长)
审核:曹明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