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校友会举办2022年4月读书分享会

2022-04-25|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4月23日下午三时,复旦大学海南校友读书会在海口市美兰图书馆五楼会议室举办当月读书分享活动,继3月在芳园国际艺术村之后书友们第二次阅读分享艾伯斯坦所著人物传记《哈耶克传》。


与会的复旦校友和书友有(以报名先后为序):文玲、章一鸣、何素丹、孙瑜、郑敏、郭瑞俊、何声芬、林怀宇、杨海曼、陈树、陈少兰、孙淑华、叶向元、郑春晓、云晴、段曹林、杜兵、李俊杰、蔡湘培、廖晖、陈恩晓、王格平、杨光东、张苏安、姜荣等。

主持人:文玲

主分享:章一鸣(经济学博士)

特邀嘉宾:何素丹(博士、沙画家)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学科都会出现本学科的璀璨星辰,他们作为思想者和先行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学科成熟的标志一是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二是有专有的词汇库,三是有大师。

今天,世界图书日,我们在这里读一本记录经济学大师的传记作品《哈耶克传》。以往读人物传记,我们读到的都是精彩故事、传奇人生,而哈耶克的一生比较平稳。他出生于中产家庭,一战时参加了空军但没上过战场,去了美国一段时间后一直在英国做学者,从事经济学研究,一生最精彩的部分是和凯恩斯的论战。这部传记实际上记录的是哈耶克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

今天是第二次分享会,我看到许多在第一次分享会上做过分享的校友和书友再次参加,说明了这本书和哈耶克本人的吸引力。上次分享谈的比较多的是政治哲学、思想发展、人文精神,经济学内容相对少一点。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复旦经济学院洪远朋院长总结了中国高校经济学科的特色:人大以研究马克思主义见长,北大以西方经济学研究为代表,复旦则是兼容并蓄了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复旦经济学博士且对哈耶克有一定研究的章一鸣先生在上次分享会中表示要把干货留在今天,相信他的分享一定非常精彩!下面请章博士开始主分享。



哈耶克的三大贡献


韦森老师在《重读哈耶克》中,总结了哈耶克的三大贡献:

1、对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运行基本原理的探索。

2、对自由、法治、宪治、民主、权利以及现代良序社会运行基本法则的论述。

3、对人类社会基本价值和道德基础的阐释与捍卫。

华人学者杨小凯曾说:“哈耶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犹如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一样,深远而无孔不入。”这一评价,实不为过。

摧毁一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能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就是用思想改变世界的人。

哈耶克一直非常在意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实际上,归根结底,他进行理论研究就是为了影响公共政策。


哈耶克与中国


1、哈耶克弟子周德伟

周德伟(1902-1986)可能是最早引介哈氏思想的中国人。作为哈氏在伦敦政经学院的弟子,周不仅于1937年后利用湖南大学经济系主任身份及其创办的《中国之路》杂志同步向学生和大众传播哈氏思想,而且对汉语世界哈氏思想的译介和研究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2、哈耶克与台湾

继周德伟之后,蒋硕杰(1918-1993)于1937—1945年跟随哈氏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华人中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学者,蒋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台湾“行政院”经济顾问、中华经济研究院创院院长等职。学界公认,他基于哈氏思想建立的货币金融理论为台湾1950—1970年代的经济转型,甚至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有了大批拥趸,哈氏本人曾于1965、1966、1975年三访台湾,特别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的第三次访问,他不仅受到蒋经国的接见,而且就土地改革、通货膨胀等热点问题与台湾学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3、哈耶克与新中国

(1)批判哈耶克

196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后来担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滕维藻与朱宗凤合译的《通往奴役之路》,在长达六页的《译序》中,滕维藻言辞激烈地尖锐批评哈耶克:“他自命为‘客观的学者’,实际上是捍卫资本主义制度的忠实奴仆。哈耶克对社会主义和一切进步倾向,怀有刻骨的仇恨。”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他所捏造的种种‘论据’,已为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和苏联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经验所完全否定。”并且,“哈耶克和一切资产阶级辩护士恶毒地诽谤我们的民主制度,正好证明这种制度已经得到广大劳动阶层由衷的拥护。”

(2)重读哈耶克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韦森2014年出版了《重读哈耶克》。正如韦森老师在书中所说:“从多学科视角反思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和一个良序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就成了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个既现实又急迫的理论任务。在此格局中,重新研读哈耶克这位曾影响了全世界的思想大师的著作,应该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构建中国特色海南自贸港的几点思考


1、保护私有产权,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2、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

3、法治秩序下保护个人自由;

4、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


主持人:

章博士的分享有几个特点,一是从经济学角度全面介绍总结了哈耶克思想的几个部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哈耶克思想;二是章博士做了认真导读,许多精彩文字逐字逐句标出了要点;三是联系实际,在解读哈耶克思想中随时联系中国经济发展,最后给出了几个观点供我们思考。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哈耶克属于新古典自由主义。奠定古典经济学基础的大师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现了“看不见的手”,论证了社会分工的效率。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学说丰富了古典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确定了边际效应在价值判定中的地位,均衡价格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另树一帜,运用规范性研究通过《资本论》严谨的体系发现了剩余价值,目的是为了论证资本的恶,是“每个毛孔中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凯恩斯主张用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增长,和凯恩斯同期的哈耶克则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了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坚持市场思想。究竟用市场的手还是政府的手去配置资源,西方经济学先后出现了各种理论,如货币学说、制度学派、创新理论等,包括由著名的“科斯定律”和张五常等经济学家充实的产权经济学,论证了初始的资源分配,不论是圈地、战争、排队等方式,最终只要能够自由交易,就能达到最佳配置。

这些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说明,经济学一直在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每位学者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新问题的时候,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和补充着经济学的理论,形成了欧美经济学大厦。哈耶克的理论不仅是观点上的自由主义,而且从政治学角度对经济学进行了研究。读哈耶克的书感觉不像读经济学著作,有点像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哈耶克的非主流观点与主流派凯恩斯做了长期的论战,直到1974年他75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姓“社”和姓“资”的讨论,用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释放了大量生产力



经济理论与经济周期


对哈耶克的学习和了解,很大一块内容是他与凯恩斯的论战,两人的分歧,本质上是世界观的分歧。凯恩斯是乐观主义者,面对困境时,他主张政府应该出面干预,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他的主张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认可和采纳,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哈耶克则是一个怀疑论者,他认为政府和中央银行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制定决策,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正是这些人太想维持经济繁荣,执行了过分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一时的人造繁荣最终让所有人付出了代价。他们的理论是经济周期变化下的不同应对策略,因时因策,没有自始至终的对错。经济平稳运行时坚持哈耶克,经济危机来临时支持凯恩斯。这个分歧和论战,还将伴随着时间和经济周期的变化在学界和政界持续。


哈耶克与凯恩斯并非各执一端


哈耶克和凯恩斯的论战贯穿了现代经济史,但两位大师并非绝对各执一端。凯恩斯赞同市场经济,只是认为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政府应该出手干预和调节,经济恢复常态后,政府应该退出,重新让自由市场发挥作用。而哈耶克也说过,自由放任理念是对自由与法治最大的危害,国家必须、当然只限于建立起适应于一般类型情况的规则,个人是在这些规则下根据各自的时间、地点等事物上自由行动。路,由行人自己走,但要遵守政府制定的交通规则和路标。


奥派的公理体系


哈耶克和他的老师米塞斯都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派对现实有强大的预见能力,他们准确预测到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崩溃。在奥派看来,研究经济学不需要穷经皓首钻研历史,也不需要掌握复杂晦涩的数学工具,经济学原理不是假说,而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就像几何和数学一样,只要推理不犯错,结论必然真实。米塞斯说,经济学从一个公理出发,一步步演绎推理而出,这个公理就是“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只要人神志清醒,就必然不停地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行动目的。相对于人无限的欲望来说,手段永远是稀缺的。奥派就从这样一句看似废话的公理,演绎出了经济学最基础的几个核心理论,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定理、价格理论等,他们只不过把这些定理综合运用起来就准确预测了几次大的经济事件。


法治和自由


哈耶克认为,法治的含义不是政府以法律来治理社会,而首先是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政府在一切行动中均受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约束,这种规则使一切个人对当权者在特定情况下如何使用强制权力有确定性的预见,并据此规划自己的行动。这个观点对现实具有巨大指导意义。正如康德所说: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主持人:

孙行是IT专业出身,又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是校友里知识面比较广的才子,从他的角度来看经济很鲜活。他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很多经济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非此即彼。比如凯恩斯的计划并不是苏联的计划经济,苏联的计划经济也不是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社会治理中很多因素相互关联,有经济、社会、道德、法律等有很多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赞同章一鸣师兄的观点,围绕刚才延伸出来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私有制与公有制


科斯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安排如何,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个最优解往往也遵循二八法则。前期看到有人用Python来模拟社会财富分配。假设房间里有100个人,每人都有100元钱,他们玩一个游戏,每轮游戏中每个人都要拿出1元钱随机给另一个人,重复游戏17000次(模拟人们从18岁到65岁、每天做一次游戏)后,最后这100个人的财富分布是怎样的?很多人认为是近似于一个平均分布(大多数人的财富接近)或正态分布(中产为主、穷人和富人都比较少),但最终结果却是近似于幂次分布(很多穷人和少数富人),且随着游戏回合增加,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最终呈指数趋势。

不论何种产权制度,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均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为委托代理机制。国外比较明显的委托代理问题是一类,即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问题,经理层为了自身高薪、补贴,与股东利益可能产生冲突。国内往往是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产生了另一类委托代理问题,即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在公有制经济之下,首要是做好资源统筹配置,这可能与市场机制相冲突,比如扶贫所耗费的经济资源也可用于更有效率的经济建设,但为避免贫富差距分化,扶贫非常必要;其次是建立多渠道监督机制,如何让利益相关者(包括执政党、股东、员工、监管机构、媒体等)对公有制经济主体进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


我理解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凡是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的都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作为后进者、追赶者,利用一些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和市场调节相辅相成。

有人认为美国没有政府调控、实行的都是市场调节政策,这不是事实。美国对农业行业的补贴一直是全球最高,每年补贴金额都超千亿美元。美国在维持高端制造业上也是不遗余力,有很多产业补贴政策,如2014年《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等,目的就是形成为制造业创新提供资金的稳定渠道。此外,美国对华为除了直接遏制外,还对其境内拆除华为5G装置进行补贴,也制定了《利用战略联盟电信法》等,所以说美国也是存在政府调控的。

哈耶克与凯恩斯争论的主要是货币、经济周期、资本理解。凯恩斯的主要观点是需要进行积极财政干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论述有效需求理论。哈耶克的主要观点是市场经济可以进行自动转换,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甚至主张货币的发行也要“非国家化”。此外,二者的研究方式也有差异,凯恩斯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得出观点,是比较典型的经济研究,哈耶克主要通过规范研究,更倾向于是一个哲学家。



姜荣  生产力三要素


我支持章一鸣教授主张的经济转型“市场调控为主,政策调控为辅“、“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合法的多劳多得的私有企业,同样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三点主张。


马克思的生产力三要素


马克思的生产力三要素(人、生产工具、劳动对象),阐明人的愿力、智力、体力是社会经济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聪明才智、思想的进步是最有效的社会发展动力。抖音具有让7亿百姓看到其他7亿百姓奇怪而有乐趣、最有深度的干货,最符合市场化人性的三大特征,成为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进生产工具。

张一鸣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平台,已拥有7亿用户每天2小时的庞大市场。每位客户既是拥有7亿用户的个人才智、才艺电视台的出品人、制片人、策划人、编剧、导演、演员、主持人,也是其他7亿用户的观众。字节跳动虽是私营企业,却把7亿百姓的个性化人力资源转化成个性化人力资本,这种价值升值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促进,也间接阐明了为什么优秀的个人抖音账号的经济价值甚至超过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原因。



何素丹博士

感谢复旦大学校友读书会的邀请!我经常关注咱们读书会的活动,也是资深粉丝。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学,对经济学没有太深入的研究,这次读哈耶克传记,是因为对他关于自由和理性的认识很感兴趣,今天也想分享这些方面的一些思考,请大家批评。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不同


哈耶克的标签有很多,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政治哲学家、自由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等。他和凯恩斯都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但主张完全不同,他们在经济发展中政府重要还是市场重要的世纪之争也影响至今。

哈耶克主张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凯恩斯则主张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但这仅仅是表面,深层次的不同在于对待理性的看法。


反对任何形式的理性计划和干预


哈耶克反对任何形式的理性计划和干预。他认为人类理性非常有限。人类自信自己的理性可以改变自然创造合理的秩序,但对此哈耶克深表怀疑,他认为其实人类大部分成就和成果都并非理性的产物,比如语言、道德、法律等等,大卫•休谟也说过:道德规则不是我们理性得出的结论,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中表达的也是对人类理性自负的批判。

说到自由,哈耶克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放任、为所欲为的本能式自由,而是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扩展秩序。我们大多数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维中,我们大脑在做决策时,简单地划分事物的两面往往最有效,当然还和对真相的认知有关。比如在孩子的眼里,除了好人就是坏人,很多成人也觉得理性的背面就是感性,自然的对立面就是人为。如果自然是本能的话,人为就好像是理性设计的,而我们的生活大部分在本能和理性之间。就像哈耶克所说,如果要超越二分法,我们就要看到真正感性是相对的不是理性,而是传统道德规范,这是出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独特过程,他称之为扩展秩序或自然生长。

我们要认识理性的局限性,每个生物繁衍都是个体本能和自然环境共同塑造的结果,在经济活动中尤其明显。经济活动中的财产、诚信、契约都不是本能或单独理性设计的结果,而与很多传统教育和文明传承相关。很多人认为,理性就是经过思考和分析,是有保障的,但如果我们凭理性和计划规划一个完美的经济系统的话,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类社会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知识是分散的,每个人根据大脑生成的知识和习惯做出决策,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掌握整个人类的所有知识,更何况知识还是不断增长的,所以预测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方向更是难上加难。波普尔也说过人类知识是增长的,总有一些事是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这就是知识增量。

从自由市场、法治社会的拥趸,到自由秩序的维护者,哈耶克在人类社会学基础上建构的经济学理论非常了不起,超越理性,尊重法律和市场。在承认未知和有限方面我觉得有点像无为而治,注重道法自然,尊重人性和自然规律、顺势而为。因为这些是自发的结果,而不是理性设计的结果,去计划、去规避所需要的智慧是难以想象的,前苏联就是一个例子。


哈耶克对真爱的坚持


作为一名女性,我读海耶克也免不了八卦的心理,尤其是他作为当时的“异端”,在影响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这些政治人物之前,他的思想怎么形成的?他遇到了谁?又如何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和凯恩斯虽然主张不同,但私交其实很不错,反而与同是古典自由主义标杆人物的弗里德曼关系泛泛,“君子和而不同”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也可以看出他的清醒和包容。

另一个方面他对真爱的坚持和一往情深让我非常感动、感慨。感情之事不能将就,“拥有另一半,是完成;另一半是你,才是完整”。他最后离开家庭去追求真爱,这一点使一些人对他人品有所争论,但追求真爱是他的自由,外人有评价的自由。“自由并非通往某个高尚目标的手段,自由乃最高尚的目标”,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最后,人无完人,不管是否认同哈耶克,都要用思考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尤其在今天,我们对理性知识进行扩展的同时,更需要有所敬畏,承认自己的有限。感谢大家!


主持人:

人类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学艺术的博士读哈耶克的书,浓缩出深刻的思想,这种跨界的知识互动必然会使艺术的创作具有更高的高度。素丹博士是读书会的老朋友,欢迎今后多参加读书活动。


郑敏

凯恩斯是哈耶克的理论对手,他们的理论是互补共存的,他们的私人关系也是友善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7年后,中国大陆社会经济现象基本使用凯恩斯的表述框架,中国香港基本使用哈耶克的表述框架,这是中国之幸!


王成威


我想从哈耶克思想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的角度来分享。


部分不确定性因素


从所有制的角度,在保护私有财产和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我们遇到了众多问题。例如在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其实是给国资背景的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同时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削弱了中小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中的发展机会和风险抵抗能力,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这样不利于海南自贸港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化的道路。


市场调节问题


从市场调节来说,目前的说法是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如某航集团“万亿级”破产重整历时超两年,带来风险扩溢问题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坚持以市场调控为主,带来经济高速发展,同时高风险并存。我们既需要无形的手,也需要有形的手。在稳定环境下,政府高效,透明度高,政策优势能真正落地,满足投资者提出的要求,才能更高质量地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


自由与法治


从自由与法治角度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目前法制不健全。要发展自由贸易港,就要不断提高开放程度,越需要法治体系建设,越需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比作一个“上市公司”,要保持有敬畏精神,要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规律,要敬畏法治,健全民主法治化,法律和规则就是底线,这是最基本的边界和底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香港的发展是哈耶克思想表现框架,这也为我们在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了重大的参考价值。



廖晖

我是学法律的,对经济不了解,哈耶克的书一本也没全看完。听了大家的很多观点,感到收益很大,也启发我一些思考。


人性是决定社会科学一切理论的基础


不管是马克思、凯恩斯,还是哈耶克,从经济理论上说,背后体现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人性,人性是决定社会科学一切理论的基础。社会发展有周期和节奏,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时要有个假设,就是人性有些特质是确定的,是有边界的。经济学和法学,要把人性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确定下来,探讨问题才有共同基础。 


目前发展模式未获认可


刚才有人说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包括朱镕基总理时代是不是哈耶克模式,是不是类似于撒切尔夫人、里根的市场化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还有待确认。改革开放使老百姓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并没有带来普罗大众对这种发展模式的认可,这是个问题

这几年我们感觉到现实社会和网络都有一种撕裂。撕裂背后是什么原因?我们加入了世贸,努力去符合国际规律。但国际社会包括美国,都觉得他们错了,现在的去全球化和这个有很大关系。这问题我没有答案,我只是提出问题。


海南自贸港


四年从自贸区到自贸港,大家有很多不满意。去年海南的GDP在全国来看还是很不错,但我作为律师来讲,周围企业的感受跟经济指标不是平行关系。

海南多年的发展,央企和国企投资很多,但私企外企是很大的短板。外企和私企不活跃,不只是疫情的原因,背后有很多原因。如何调动外资私企的活力和积极性?背后一定是法治。海南自贸港法已经颁布了,还是没有变化。现在又在翘首以盼2025年封关,沈丹阳副省长前段时间也说了,我们的封关跟香港还是不一样。25年封关后海南还不是真正的自贸港,海南人又如何自处?这也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


私有制不必然带来贫富悬殊


章博士说的很好,但你说私有制必然带来贫富悬殊,我个人不赞成。

第一,中国现在的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在国际上都是最高的,但中国是私有制吗?世界上有些私有制发达的国家,已经迈过了当年工业革命羊吃人的阶段。从经济发展来讲,人性,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有聪明的,有笨的,有身体好的,有身体弱的,最后的发展一定是马太效应,财富越来越向某些人集中。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会通过制度,利用税收或其他杠杆,以对富人收税的方式来达到社会大同。瑞典等北欧国家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大力发展公有制,以人民为中心,是否矛盾?所有文明国家背后一定是彰显法治。

法治其实跟经济学一样,比如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社会的经济发展,首先是产权确定。社会治理一定要分权,没有分权,没有民主只有集权,一定不是法治国家,不是法治国家不可能是经济发达国家,这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定律。

当强调大力发展某一方面的时候,例如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可以很低利息,而不管它经营得如何。民企经济企业做得再好,不贷款给你,或者要通过国企贷给你,实际上就不是市场化,不是平等化。没有平等就没有市场。



陈少兰

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之争,我很想说:从来只有社会主义反对私有制,没有资本主义反对公有制。目前很多高福利国家的制度大家也很清楚,它们的公有制很成功。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论战的本质就是米塞斯试图指出,由于缺乏以私有财产、竞争性市场和利润为基础的交换体系,就不存在价格之类的东西,在此情况下无法做出高效的经济决策。米塞斯和哈耶克强调的并不是在生产活动中必须对资源进行仔细核算,而是说,必须要有某种办法对不同资源实现最优生产的相对价值进行估算。资本主义依靠的是私有财产、价格、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利润。

哈耶克的一个主要论点是,如果一个社会的规则和法律能使个人利用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目的,而无须每个人统一追求某个集中权威决定的计划,则该社会从经济上说就是有效率的。哈耶克强调自生自发秩序(尽管他当时尚未使用这一术语)的观念。政府的合理职能应当是保证个人尽可能充分地以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方式利用其知识和才能。

他相信,如果没有经济自由,就不可能有进步。企图要求社会所有成员按照一个人或某些人的指令生活,以实现人与人的一致,这种企图必将阻碍那种可实现物质和技术进步的社会秩序的生成。法律(即规则)应当高于具体某个人的命令,私有产权则是这种秩序的根本。



陈恩晓


很荣幸能参加复旦校友组织的《哈耶克传》的读书分享活动。我平时比较热衷一些割席断交的话题讨论,比如中医、转基因、左与右、支持俄还是乌等等。

我非常崇敬哈耶克,我认为他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对马克思、凯恩斯、计划经济、集体主义、乌托邦的批判,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计划、调控和干预,他是自由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他的理论对当下的中国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对他的评价无论多高都不过分,可以说天不生哈耶克,则万古如长夜。我还是一个科学主义者,哈耶克的理论属于哲学范畴,虽然我知道科学与哲学互不包含,但我认为相对而言,哈耶克的理论显然更接近于科学,而且也不断地得到历史的验证。


私有财产制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


哈耶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对无产者也一样。我认为这是哈耶克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条。社会制度,只要能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终究坏不到哪里去。哈耶克还进一步论述了“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和条件”,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这是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彻底否定。

西方有一句谚语“通向地狱之路通常是由善意、鲜花和理想铺就的”,而哈耶克进一步论述:通往地狱之路,原先都是准备到天堂去的。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都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在极权体制下,领导人的品德和才能并不重要,因为集体主义就是通往奴役之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比如波尔布特,我相信他不乏理想和善意,但他的社会实践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道危机。


市场秩序与个人自由


哈耶克的金句很多,比如:“那些希望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哈耶克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论证市场秩序形成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我认为要读懂哈耶克自然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秩序”和“个人自由”这两个基本点。

思考一:为什么哈耶克曾经是马克思的拥趸?哈耶克在维也纳读大学的时候,他曾是一名“温和的社会主义者”。他发现,知识分子中所有的“好人”都是社会主义者。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一个人如果三十岁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话,他就没有良心,一个人如果过了三十岁还相信社会主义的话,他就没有大脑。”哈耶克读完了“奥地利学派院长”米塞斯的《社会主义》,被米塞斯彻底征服,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由此可见时刻保持质疑的精神,甚至不断对自己的否定才是做学问的科学态度。

思考二:人类文明不是理性构建的产物。哈耶克的理论并没有建立一个推导模型或范式,不给论证过程,而是直接给答案,但并不等于他的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的理解:这是头脑风暴的结果,也正好验证了“人类文明不是理性构建的产物”。实际上那些最重要的理论和定律都来源于头脑风暴,比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狭义相对论的导出等等,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有清晰准确的推理。

哈耶克说:社会秩序(传统、习惯和道德的形成)源自自发秩序形成,是非理性的,是人的行动的产物,但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企图建构秩序、建构理性无法取代自发秩序。建构秩序为什么不可能成功?一是权责不相当,制定计划的人不需要承担责任;二是自发秩序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越了人类的心智,妄图通过理性演绎出世界秩序是一种理性的自负,而且是致命的自负,人类为这种自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私营企业也有生产和销售计划,为什么可以成功?因为它的计划是以企业的真金白银作为背书的,是以企业的亏损和破产作为代价的。

思考三:所谓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概念上都是一种虚构的存在。什么是资本主义?百度给出的答案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百度给不出标准答案。哪个国家是社会主义?除了中国显然没有,大家都是修正主义。“社会主义”的定义显然只能相对于“资本主义”得出,而“资本主义”的定义都不能算是一个定义。国家不能创造财富,法治社会中生产资料天然“私有”,所谓“公有化”只能是对私有财产的“非法剥夺”,因此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一种叫做“资本主义”的制度,所谓资本主义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依据法治精神建立的普通社会制度。既然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虚构的存在,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社会主义”其实也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的一种,无法从内涵和外延上进行科学的区别,只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

思考四:自由是所有价值观的根本前提,而不是其中的一个选项。哈耶克无疑是自由最坚定的捍卫者。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力,没有自由,就造不出来芯片。考古学家说金字塔不可能是由奴隶建造的,因为他们没有创造力。

最后,面对上海的疫情与管控之间的平衡,我想哈耶克早就给出了答案:“那些希望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郑春晓

今天来参加《哈耶克传》的第二次读书分享会,主要是来听章博士讲经济课的。主持人文玲师姐帮我们梳理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史,受益非浅。

分享一点自己的读书心得。哈耶克的一生不懈地调动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懈地论战,论证市场秩序的形成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以及这种文明受到威胁的原因,警醒欧洲社会不要做出错误选择,走上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自由思想和对真理的没有禁锢的探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发展出市场经济,而计划经济体制是与自由的思想相冲突的。

两年前我们读过苏联作家格雷斯曼的《生活与命运》,作者借一个纳粹军官在审讯一个布尔什维克创始人时一段话说出事实:其实我们的本质是一样的。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比起个人而言,时代更难不出错。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所有的至暗时刻,拯救人类的是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建立的个人主义。纳粹领袖把民族社会主义革命说成是一次反文艺复兴运动,是毁灭现代人的个人主义文明的一个决定性步骤。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人的看法和趣味是同等重要的。


主持人:

今天的分享非常踊跃,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作为主持人我都想和大家PK起来。在这个时代、这个时间点我们读哈耶克,从理论角度反思发展的问题,非常有意义。今天非常好的是观点的交锋,不同专业的人提出不同的观点,这种交锋今后有机会的话可以更加聚焦。我们现在很多想法只能用可以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实际是一种桎梏。有人提到科技发展与自由的关系,仅有技术的释放是不够的,更需要思想的解放,以推动生产力更大的发展。


云晴

《哈耶克传》为我们提供了从非学术的角度了解他思想形成历程的机会,也对整个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的碰撞有所了解。然而,一种通识性的了解与学术性的讨论差别很大。给哈耶克带上“没有数学模型、不是计量化”、“理论体系更偏向于道德哲学体系”的标签以后,放弃从专业角度尝试深入地去理解整个理论体系,是很不严肃的。须知在学术领域,概念稍微偏差就有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论,更不用说任何理论都必须放在复杂的外部环境里进行考虑才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哈耶克的韦森教授回顾对哈耶克的“误读”或是“片面理解”时,也曾提到:“没有从整体上意识到他的自发社会秩序思想,实际上是哈耶克本人数十年持之以恒地论述在整体上设计一个计划经济体制非可行性(infeasibility)的理论延伸,从而把哈耶克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在人类社会演化发展中的‘无为主义者’甚至‘无政府主义者’。这种对哈耶克思想的简单片面理解,实际上把他论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对自由、法治、宪政、民主、权利以及现代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乃至对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基础的一些重要的或言根本性的论述和观点给忽视、遮蔽乃至搁置一边了。”尤其是这些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会对政策决策者的底层逻辑带来重要影响的情况下,带着谦卑的态度去精读他的著作,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章博士能够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引领我们去认识哈耶克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殊为不易。

哈耶克虽没有系统地提出自己的公共管理理论及具体的政策主张,他本人也不是行政学家,但在哈耶克的扩展秩序思想和他本人 对政府失灵的解析中却到处闪烁着深邃的以“有效政府”为核心理念的公共治理思想。章教授再次提醒我们关注哈耶克在公共管理/治理领域的初心,是“重读”《哈耶克传》的一个要点。

一方面,这次读书会中,专业得到了重视和推崇;另一方面,讨论过程中也不乏对权威的挑战和不同观点的尖锐冲突。在某种意义上,这充分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自由交易、公平竞争、打破权威、重视规则——鼓励有效的竞争。



郭瑞俊


首先说一点读后感。本书虽名为《哈耶克传》,实际上全景式地扫描了上个世纪维也纳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地经济学家的群像,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哈耶克一路走来,他们的相互驳辩、相互激荡、相互成就,哪怕是他们之间的相互攻讦,也让人觉得充满诗意和智慧。本书叙事流畅,文字优美,比如写哈耶克刚刚进入伦敦经济学术圈子的时候,说“他不过是当时经济学家中最耀眼的星星罗宾斯旁边的一颗作陪衬的小星”。虽然这是一部经济学家的传记,读起来却非常轻松,是近年来读到的翻译作品中少有的佳作。


推荐本书的缘由


再说一点推荐本书的缘由。

2014年初,在中国阅读界,由复旦的韦森、写《保守主义》的刘军宁、翻译家冯克利等人共同发起了一场“一起读哈耶克”活动。他们创办了微信公众号“一起读哈耶克”(此号已消亡),利用新媒体在微信群里直播讲座,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当年6月份韦森出版了《重读哈耶克》一书,并被《新京报》书评周刊评为当年的年度好书。

韦森在第一场讲座中谈到重读哈耶克的理由:“我们今天的社会体制构成的思想基础,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从苏联引入的一套政党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加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理论。在过去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国家与政党的革命理论与两千年来传统的中国社会皇权专制体制的政治思想潜移默化相结合,从而演化生成了一个在当代中国社会中边界模糊、原则流动且变动不居的‘意识形态’。这套意识形态随着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而不断自我演化、变异和发展,已不同于原典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济与社会思想,以及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未来的理论憧憬,也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专制政治中的‘专制天下’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古代儒家以德为政的王道政治理想,更不同于构成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基础的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目前仍是一个变动不居且充满内在矛盾和张力的一个体系。它一方面有十月革命以来的政党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潜含着传统中国社会‘专制天下’的政治思想遗产,且在一种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的精神导向下、在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市场化的社会条件下自我规定、不断演变和自我维系。它一方面构成了现下中国社会制度运作的思想基础,又构成了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张力。其深层基础和基本价值理念到底是什么?似乎是个任何人都讲不清楚的问题。”

“我们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体制?中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是什么?这些仍然是亟待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一个现代良序市场经济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条件和架构?我们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法治社会和国家?这目前看来仍需要探讨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耶克最伟大、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理论贡献是在于他在几十年的著述生涯中,讨论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制度条件,其中包括自由、法治、民主与宪法政制等等。”

自十八大以来,“自由、法治、民主”已经写进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但是,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法治?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我希望通过重读哈耶克能帮助人们认识和理清这些基本问题。


大数据与AI能否让计划与预判成为现实?


最后讲一个马云的故事。

2017年底,在全球浙商年会上马云做总结演讲。他提出,“在过去100年的历史里市场经济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要重新定义。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获取数据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的想象,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数据和AI技术会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让计划和预判成为可能,所以,今后30年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马云的这番高论迅速引来了经济学家们的集体反驳,钱颖一、吴敬琏和张维迎三位著名经济学家分别在不同场合对马云的新计划经济论予以批评。最有分量的批评来自一位叫荣剑的独立经济学家,他认为:计划经济的实质不是科学计算,不是数据化管理,更不是一个超越利益和价值中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计划经济的实质在于,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权力经济,是国家支配一切经济资源和经济组织的权力控制系统。如同公有制名义上是人民所有,而实际上是国家代表人民所有,当国家代表人民所有时,实际掌控国家的人就成了真正的所有者。苏联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就是这样不可避免地走向溃败的。



林怀宇


哈耶克并非生而成其为哈耶克的


第一次尝试着以自编时间轴的方式读人物传记,主轴是哈耶克本人的成长路径,辅轴是与他有交集的经济学家对他的影响,加上时代和世界的视角,他一生所经历的世界大事,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成长与所处的环境、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哈耶克并非生而成其为哈耶克的。从1899年出生到1992年去世的93年,他经历了一战二战、东西方的分化、冷战到苏联解体,也经历了大萧条、战后复苏、繁荣、全球化,人类历史的这短短100年,发生太多影响深远的大事,比过去上千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哈耶克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更是一个政治学家、哲学家),不仅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也经历了更多的冲突、分裂、融合,这些经历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作用不可小觑。看看这100多年的历史,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哈耶克以及他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也看到哈耶克最重要的时期所处的一战、二战前后社会状态,与当今的社会状态何其相似,比如民族主义、战争、撕裂。所以,当下我们重读哈耶克,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意义匪浅。


哈耶克对法治与自由的理解


此外,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对哈耶克关于法治与自由的理解。哈耶克所说的自由,是在法律和规则框架下的自由,在社会生活中定好法律和规则框架,每个人在此框架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想起有本叫《巨婴国》的书,“巨婴”指心智极不成熟的成年人,不为自己负责,总要求父母长辈或其他人为他负责。我们知道,巨婴的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没有溺爱泛滥的“父母”哪来的“巨婴”呢?随着社会法治健全,制定、执行规则的各方都在成长,如若各方都遵守规则,各就其位各谋其政,政府不再大包大揽,个人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巨婴”成不了气候,“巨婴国”也就慢慢消失。再打个比方,以前金融行业里有“刚性兑付”的概念,有那么几年说的打破“刚性兑付”,无非是投资人在法律和产品合同框架下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愿赌服输”,现在连银行理财都不承诺保本了,我们看到的是投资领域的成长。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这么说,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各方都应负起责任,社会人是需要持续培训和教育的。



段曹林

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谈一下对今天分享会的印象。


关键词一:回归


一是专业回归。主持人、主分享都是经济学硕士、博士,科班出身,大家也更多围绕经济问题,延伸到社会、文化问题,跟上次分享明显不一样。

其次是章一鸣博士的回归,章博士是读书会创始人之一和前期骨干,中间一段因故参与较少,今天以主分享的身份回归,可以说是重量级的。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哈耶克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哈耶克专家,加上他一直在做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智囊,的确难能可贵。


关键词二:研讨


今天的分享除了专业性外,研讨特色也很突出。观点交锋,思想开放,氛围热烈,理论联系实际,由西方的过去关联到中国的眼前。这种自由和研讨,针锋相对而又惺惺相惜,两次分享会都一样,成就了不可多得的哈耶克式的语境。


关键词三:理性


任何理论都是有局限的,哈耶克的理论也还有待检验。从哲学或理想层面对自由的向往是共识,从现实路径层面,涉及到一时一地一策,我个人认为需要更理性、更务实地看待。实际情况总是复杂的、变动的,我同意前面有校友提到的边界思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也认可有的书友主张的尊重专家的意见,保有谦卑的心多倾听、多观察。

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和热心支持!


图片
鸣谢
图片

感谢海口市美兰图书馆提供场地服务和精美晚餐!

感谢杨光东校友为本次读书会提供美味咖啡!

感谢李泳昌校友为本次读书会提供的大力支持!

感谢复智社和驰在科技提供网络直播支持!


※嘉宾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读书会及本公号立场。

 ※转发及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公号拥有相关版权。


来源:公众号 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