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梵:走一条模板人生外的路

2023-07-20|复旦人物


图片
图片

李轶梵(Frank LI),资深金融与财务专家,现任华人运通首席金融与投资顾问。加入华人运通前,李轶梵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统筹财务管理、投融资和产业链生态等业务板块,帮助吉利集团从汽车制造商跨界全生态布局。此前,李轶梵历任三胞集团、正兴车轮集团等多家知名公司首席财务官。作为上海市政府高级金融人才引进计划人选,李轶梵曾担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资金财务部副总经理。在此之前,他是摩根大通银行纽约总部的投资银行家。

李轶梵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拥有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会计硕士学位,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MBA学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特许全球管理会计师,曾获2016年亚洲财资年度CFO、国家财政部2015年中国CFO年度人物杰出贡献奖等诸多奖项。

李轶梵自认从上学起,便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在复旦求学期间热衷社会活动,工作之后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业起步时又遵从内心远渡重洋,回顾这一路走来,李轶梵既跳脱常规“好学生”的模板之外,又不离践行卓越的追求之中。

上海初冬的早上,记者在市中心的高合门店,见到了李轶梵先生。刚刚卸任高合品牌母公司华人运通CFO的李轶梵,特意将会面地点选在了高合门店,现代风格设计的展厅空间里,两辆豪华酷炫的智能电动汽车极为抓眼。

初次见到李轶梵的时候,这位80年代的毕业生脚步极有力量,风格干净利落,待人温和亲切。手捧咖啡落座后,记者简单点明来意,李轶梵哈哈一笑,便回首道起了从前。

黄金时代:

自由独立,广结善缘

李轶梵和复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约四十年前。1985年,复旦经济学院的校园里多了一张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彼时风华正茂的李轶梵踏入世界经济系,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涯。

忆往昔,李轶梵笑称那是个“黄金时代”。

八十年代的复旦,硬件条件并不算好,略显局促的本部老宿舍,七个年轻小伙窝在一间房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蚊虫遍地。设备上,没有电视,每栋宿舍楼里装着一部电话机,逢年过节,若想和远方的亲友或是恋人说上两句话,还得排上两个小时的长队。

李轶梵回忆,那时条件虽苦,人的精神面貌却是昂扬向上,学术氛围更是无比浓厚。每逢三教举办讲座,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能把阶梯教室围个水泄不通,人们振奋地交流一切思想,从扎根土地的理学历史,到仰望星空里的人文哲学。

单论学习成绩,李轶梵自谦自己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大学四年,比起“埋头苦读”,李轶梵抬头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学生活动上。

上个世纪末,集邮活动风靡全国,复旦校园也不例外。从10岁开始就拥有第一本邮册的李轶梵,在大一进入复旦校园后,便加入集邮协会,帮忙组织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还顺手在集邮知识竞赛里摘得了桂冠。

图片

八八之春邮展,李轶梵(左二)陪同谢希德校长参观

图片

八八之春邮展,李轶梵(右四)与谢希德校长及其他领导等合影

彼时的协会会长慧眼识珠,将李轶梵拉到了协会担任理事。找到了兴趣爱好和施展空间,李轶梵在集邮社活动里大展拳脚,不仅把集邮活动在复旦校园里办得如火如荼,还联结沪上高校,一举将复旦集邮协会推举成了上海市大学生集邮协会副会长单位。

一进入大二年级,李轶梵顺势成了学生社团里最年轻的会长。

身负“会长”职责,李轶梵广结校内热爱集邮的良师益友,把协会发展壮大。时值谢希德教授担任校长之位,谢老也是名集邮爱好者,李轶梵借机诚邀谢老担任集邮协会名誉会长,谢老爽快应邀出席,有了校长“坐镇”,一时间集邮协会在校园里可谓是风光无限。

图片

李轶梵大二时期摄于黄山

学生社团之余,李轶梵探索社会的脚步没有停歇。

1987年,复旦成立学生信用社,代表学校管理和发放国家专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贷学金。信用社下设两个部门—会计部和调研部,会计部做账管钱,调研部深入一线走访学生情况,具体确定助学金的发放安排。

在同寝室朋友的影响下,李轶梵也加入了信用社组织,成了一名调研员,定期实地走访需要帮助的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发放助学金需要核实受益人的实际状况,李轶梵做事较真,不仅亲自到助学金候选人宿舍调查,还与相关同学的辅导员交流印证,调研报告写的又详实、又细致。

做事认真,组织经验丰富,李轶梵在学生信用社很快便做到了一把手位置,直接向学校汇报工作。在学生工作风生水起的几年里,李轶梵不仅锻炼了自身组织管理的能力,还交到了一大批人生挚友。

彼时的学生信用社挂靠在学生科技咨询中心旗下,而后者是复旦校园内学生自主运营的实体,校园生活中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不少都归属中心管理,包括校园超市、誊印社、书店和大家沙龙等等。李轶梵在担任信用社社长的同时,兼任中心常务副总。

1988年秋,李轶梵组织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很可能是唯一一次校园债券。

彼时复旦坐落的五角场周围商业还比较落后,每逢新生入学,学生自营的校园超市便迎来一波采购高峰。为了提前备足货物,李轶梵突发奇想,带领部门发行了“空前绝后”的学生债券,面向复旦校园师生筹集学生超市采购货物的资金。因为盈利预期稳定,这期债券年化利率还达到了9%左右。

李轶梵清晰地记得,时任复旦校长的华中一先生,带头认购了2000块钱,这一下,直接拉动了校园师生的认购热情,《解放日报》随即报道了该事件,甚至引起了央行关注。由于金融合规问题,校园债券仅在李轶梵任上短暂存在过一期,此后便永久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成为一段80年代校园生活的趣事。

李轶梵回忆,是复旦的土壤孕育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校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氛围,前辈真诚负责的栽培,让一个刚步入成人阶段的青年,无拘无束的探索广阔天地,实践自己的才华抱负。

离开校园数十年的岁月里,复旦教育栽下的种子,依旧在李轶梵往后的人生中开花结果。

短暂过渡: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作为复旦校园里的活跃分子,毕业阶段的李轶梵收到了四面八方的盛情邀约,学校领导亦一度希望李轶梵能够留校,继续在复旦校园里发光发热。

但是,年轻的李轶梵心里装着更大的梦想,在信息交流逐渐活跃的二十世纪末,李轶梵想去太平洋对岸,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坚定了心里的方向,李轶梵拒绝了他人眼里的好差事,找到一家不用签订长期合同的公司,开启了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留学申请的过渡阶段。然而,即便是短暂过渡,李轶梵依旧沿袭着认真做事的态度,在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刚毕业的李轶梵,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上海感光胶片总厂综合调度科的职员。胶片厂在工作之余,能给员工提供在八十年代宝贵的摄影材料,对于喜欢拍照的李轶梵而言,这未尝不是个难得的好差事。李轶梵笑言,八十年代谈恋爱,要是能给姑娘拍上两张彩色照片,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招数。

是金子总能发光发亮。初出茅庐的李轶梵自言是科室里最年轻的后辈,每天一大早便来到办公室,在前辈们上班前自觉打扫好卫生,倒好热水,日日如此。

一次,同事大姐临时有事,拜托李轶梵到市政府送材料。材料送完后,李轶梵一听大姐平日里定期要蹬着自行车跨过大半个上海,夏天顶着烈日,冬天扛着寒风,实在是辛苦,便主动揽下了这个体力活。

时间一长,部门里的同事逢人便夸赞,科室里新来了个小伙子,不仅精神利索,还是复旦毕业的高材生。彼时,恰逢胶片厂计划成立进出口部,刚刚转正的李轶梵深得上级赏识,摇身一变进出口部负责人,年纪轻轻便着手组建部门、领导员工。

李轶梵在上海商场一战成名的经历,正要从进出口部说起。

上任胶片厂最年轻正科长的第一年,李轶梵便签下了中国轻工业史上最大的独家经销协议,更是在市里大会上,收获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亲自点名表扬。

八九十年代交界点,刚与世界接轨的上海感光胶片总厂计划将品牌授权给欧洲公司,由对方在海外市场做品牌独家代理。在当时,品牌出海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件新鲜事,此前从没有人干过。李轶梵找遍了上海外贸公司,对方普遍只懂出口,不明白品牌授权在法律和操作层面上的弯弯绕绕。

找外援是行不通了,李轶梵撸起袖子,决定自己上。

单拿拟定合同来说,就花费了李轶梵不少心血。推进项目的日子里,经济学院出身的李轶梵成天泡在上海图书馆,单枪匹马搞定了合同的初稿,接着又马不停蹄找了律师,优化合同细节。

回想起这段经历,李轶梵还清晰地记得,谈合同的那天,自己只在花园饭店里喝了几杯咖啡,粒米未进,也不觉饥劳,与对方公司毕业于耶鲁法学院的美国律师斗智斗勇。一场鏖战之后,律师连连惊讶于非法律科班出身的李轶梵,竟能跨界交出如此专业的成果。

而这份开创性的合同,被当年在外贸公司从业的同学看到后,直呼意义非凡,便作为范本留存了下来。从今天回望,上海外贸体系独家经销合同的范本的前身,正是李轶梵当年在胶片厂留下的硕果之一。

李轶梵常说,自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对于新鲜的领域,他总是充满了探索的勇气。

在开创性促成中国轻工业历史上第一个独家经销品牌后,李轶梵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朱总理在市级大会上的点名表扬,名声一下子在上海滩传了开来,业内人人都知道,胶片总厂出了个厉害的小伙子。

1991年,李轶梵再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复旦在校期间,李轶梵就励志走向世界,经过毕业两年来的努力准备,李轶梵终于收到了大洋彼岸的硕士学校抛来的橄榄枝,与此同时,还有来自上海的三纸调令。

当时的职场,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更换工作、调动岗位往往由新单位发起,直接寄送到原单位调动人事。在胶片厂工作出色的李轶梵,一下子收到了来自浦东筹备委员会、上海市经委和轻工业局的三方邀约,领导们的重视程度和对李轶梵潜力的看好溢于言表,李轶梵这块金子在工厂单位依旧熠熠生辉。

一边是年少时憧憬的新奇天地,一边是职场马上就能变现的发展机会,李轶梵处在命运的交叉点,需要马上做出抉择。

那是个万物复苏的时代,经历了两年在上海的工作,李轶梵决定遵从自己内心对广阔天地的向往,踏上了远航的船只。

远赴重洋:

A- means nothing

早年留学条件艰苦,一切都靠双手打拼。在美国求学的生涯里,李轶梵除了兼顾硕士学业,还得一边在餐馆里打着零工、赚着学费和日常开支。

转眼到了毕业季,李轶梵决定留在市场经济更为成熟的美国,探索更多的成长空间。回顾过往,李轶梵非常感恩自己在生命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遇到了贵人出手相助。

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校求职期间,李轶梵没有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向一切有可能的公司寄出自己精心修改的简历,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家指明招聘MBA毕业生的公司。

图片

李轶梵与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合影

李轶梵当时也未曾料到,硕士学历的自己竟然通过了面试,顺利入职暑期实习并拿到转正邀约。直到数年后,和招聘自己的老板谈起初见,才得知正是面试时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对方—“A- means nothing(做不到最好,意味着一无是处)”。

站在今天回忆,李轶梵笑言自己并没有在面试中特意准备这句说辞,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更像是一种自然流露。彼时远渡重洋的李轶梵,人生地不熟,一面打工谋求生计,一面在学校里取得满绩。老板回忆,英语说的流不流利,是不是外国人这些因素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李轶梵追求卓越的态度,深深打动了他,一个怀抱坚定斗志的年轻人展现了无穷的潜力。

事实上,从美国取得会计师执照后,李轶梵并没有按部就班从事会计职业,而是选择了财务分析相关的工作,一路做到公司并购部门负责人的位置,这也为他后续深耕并购领域埋下了伏笔。

图片

李轶梵在ACCA年会上

一路从初来乍到的新手员工,做到了公司经理,李轶梵在职场上如鱼得水。

适逢东家被收购,李轶梵来到了职场生涯又一次转折阶段,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年之后,李轶梵决定回到校园,通过修读一流名校的MBA项目,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追求卓越的理念始终引领着李轶梵向更好的自己发起挑战,在申请MBA项目的时候,他仅投递了全美最一流的顶尖名校,并顺利通过了芝加哥大学的考核,一路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入职纽约投行,在金融市场最风生水起的地方度过了一段职场生涯,深入了解成熟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

时逢2003年,上海市政府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李轶梵顺势乘上东风,归国入职浦发银行,从零到一筹备建设了浦发资产负债管理部门。

跋山涉水再出发

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李轶梵在浦发任职两年后,便投身加入创业大军。在成熟公司历练多年,李轶梵对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心动了。

然而,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瞄准正要起飞的互联网行业,李轶梵做的是更底层、也更超前的产业级应用—为互联网搭建“基础”设施。

项目伊始,便得到了国家重视,不仅有了商务部启动资金的背书,还获得了一众资源加持。成事需要天时地利,除了落后的技术会被市场淘汰之外,过于超前的技术亦容易夭折。彼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充满活力的另一面,是行业标准的不成熟。市场和过于早期的技术无法融合,导致了李轶梵的初次创业高开低走,最终不得不忍痛终止项目。

初尝创业个中辛酸,项目虽已告终,李轶梵却通过这段经历接触到了更多机会。

凭借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入了解,和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的亲身经历,时任凯雷投资亚太区的一把手,相中了李轶梵得天独厚的优势,诚邀其转型职业CFO,操盘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融资。

从香港到纽约,再到纳斯达克,李轶梵经手了无数收并购案例,最密集的一段时间里,他在五个月内主导了三胞集团两个跨境收购项目落地,忙到脚不沾地、头不沾床的阶段里,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

熬过了最具挑战的时期,李轶梵顺势加入汽车行业,历任正兴车轮集团首席财务官、吉利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等多家一线企业高管职位。

2021年4月,李轶梵正式加盟华人运通,乘着新能源汽车腾飞的东风,开启了人生新一段篇章。在作为公司CFO并成功主导了公司B轮近6亿美元的融资和美国香港两地上市招股书的准备后,他转而担任公司首席金融与投资顾问,再次从运营转向战略和生态层面的思考与运作。

图片

肯尼亚留影

当年那个在复旦校园里意气风发、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年轻人,如今已在自己的事业舞台上闪闪发光。一路走来,李轶梵不断修炼自己,跋山涉水,再度出发。

图片

新西兰留影

来源: 复旦经院全球校友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