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友会青年同学会举办“疼痛也是病”主题健康讲座

2023-12-12|地方校友组织新闻

128日晚,复旦青年同学会携手复旦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在复旦泛海国金学院举办第88期健康讲座。很荣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彦胤作为讲座嘉宾给大家作“疼痛也是病”主题分享。本次活动特别感谢复星医药赞助。

图片

什么是疼痛?

图片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疼痛不仅让患者非常痛苦,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心跳、血压、呼吸、体温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本身是一种生存机制,可作为持续或即将发生的组织损伤的警告信号。从进化上说,许多形式的伤害性疼痛和一些形式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是一种保护性作用。

慢性疼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疾病本身,中国成人慢性疼痛患病率高达30-43%。并且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主观感受,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大量的消极情绪与疼痛相伴而生,抑郁和焦虑最具代表性。慢性疼痛导致大脑功能改变,如中枢敏化,最终导致大脑功能异常,影响认知情感。这种导致大脑的改变也会涉及多个脑区,慢性疼痛患者的大脑与无疼痛患者的大脑不同,丘脑和扣带皮层等区域的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区域内浓度存在差异;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中,损伤后往往会发生皮质重组,需要通过药物调节来进行治疗。

疼痛是如何产生的?

图片



疼痛产生有四个基本要素:转换、传导、调节、感知,伤害性感受器将有害刺激转化为伤害性感受信号,信号沿着神经纤维向中枢神经纤维传递,然后在突触部位进行调节,最后在大脑中形成对疼痛主观体验。

图片

疼痛是一种多维体验,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如情绪、期望和注意力,会影响我们抑制疼痛的内在能力,所以积极的期望往往会导致更好的治疗结果和更高的安慰剂反应率。此外,研究表明当人保持全神贯注时也不太能感知到疼痛。评估疼痛强度最常用的三个量表包括:数字评价量表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面部表情量表法。

常见的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及治疗

图片



常见的以疼痛为表现的神经疾病有头痛、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中枢功能障碍性疼痛。

头痛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多见,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原发性的头痛为找不到原因的头痛,也是最常见的头痛,有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偏头痛的诱发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以及预防性治疗达到干预疼痛的效果。作为一种慢性头痛,偏头痛的治疗需要患者与医生相互沟通、积极地配合治疗并调节生活方式。紧张性头痛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2007年Cephalalgia 的流行病学显示:成人紧张性头痛的患病率高达42%,治疗主要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两个方面下手,包括使用抗抑郁的药物、针灸、物理治疗等手段。而持续时间过长(连续3个月,每个月≥15天)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会形成慢性偏头痛/慢性紧张性头痛,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规律的过度用药就会导致原有的头痛加重,或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头痛——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此时患者必须及时撤药,撤药后可以加用一些托吡酯抗癫痫或抗焦虑的药物。丛集性头痛比较多发于中青年男性,疼痛程度较重,一天可发数次,而慢性丛集性头痛是指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个月。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可以通过高流量吸取纯氧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图片

除以上常见类型外还有一种头痛叫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头痛,通常但不总是伴有颈部疼痛,特点为固定在一侧或固定在单侧。还有一些易与头痛混淆的其他疼痛,如副鼻窦炎性头痛、青光眼急性发作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分辨治疗。

而与功能性的原发性头痛不同,继发性头痛是需要医生进行识别的,且门诊类药物无法缓解,例如颅高压头痛和静脉窦血栓。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异感痛和痛觉过敏都是诱发性或刺激依赖性的疼痛形式,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非常突出的两个特点,常见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痊愈后1个月仍有疼痛持续)、三叉神经痛(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目标以30%和50%作划分,疼痛缓解30%及以上视为有效治疗,疼痛缓解50%及以上视为卓有成效并可持续推进的,常见的治疗药物有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等。

中枢功能障碍性疼痛为无组织实际或潜在损伤的证据,亦无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传导功能失调(中枢敏化)引起的疼痛。功能障碍性疼痛代表疾病包括纤维肌痛、肠易激综合症、间质性膀胱炎、颞下颌关节疼痛等。其中,纤维肌痛为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需要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方法的多模式治疗。

图片

分享结束后,赵医师对现场校友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再次感谢赵医师的精彩分享!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