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20级法学院冉淼
张翠玲校友,复旦大学200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任职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次采访将从其求学、求职等方面娓娓道来。
一、就业选择,心之所向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张翠玲校友回答到主要是和专业有关。校友本科是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职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求职时只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工作,对于学校层次并没有考虑太多。毕业时除了对高校就职比较有意向,校友也准备到中学任教,所以提前备考了高中教师资格证。后来,机缘巧合,刚好广州有该学校的招聘,提交简历、通过面试并且顺利录用。直到现在,校友在教师这个职业上的坚守已经有8年多了。
二、复旦于我,温暖常在
当谈及在复旦大学求学的经历,校友表示复旦留给她很多温暖和精彩,于自己而言最难忘的是参加世博会。除了被选上后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之外,还认识了其他系的一些同学,包括一些优秀的本科生。通过这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其他专业的认识,也在英语口语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和其他志愿者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目标都非常清晰,有比较长远的学业、就业、出国规划,当时对校友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校给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所以只要自己肯努力,总会有一个机会是属于你的。
谈及复旦求学时的老师,校友表示非常庆幸能遇到很多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很多老师令她印象深刻,心存感激对其影响最大的一位,是校友的论文指导老师朱永生教授。朱老师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语言学大师韩礼德,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希望学生能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同时又对学生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每一次的进步,这种力量一直督促着校友督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敢懈怠。另一位是专业授课老师吴中伟教授,吴老师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师长。除了上课跟他学习到了很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如何做好一名老师以外,也深受他耐心、包容的教学态度的影响,在工作中提醒自己也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三、职业发展,踏实前行
当谈及如何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校友讲述到对于中文系的学生,可能文学更具吸引力,语言学相对来说稍显枯燥。所以校友一般在教学时都会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实际,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将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也变得生动,更容易理解。同时,也会希望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采用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进行互动。
关于高校任职,校友表示:现在门槛比当时要高很多了。从招聘条件来看,大部分高校教师招聘基本都是要求博士学历,如果是对外汉语相关专业,海归博士或有海外工作经历的话应该会优先考虑。如果是想到高校做行政人员可能学历上会放宽一些。但无论是从招聘条件还是日后的工作来看,在高校担任教师的话,博士学历会好很多。因为工作中要考虑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从长远的职业发展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校友表示虽然毕业近十年,但在复旦求学的美好时光依然印象深刻。能在复旦求学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珍惜这段能够好好学习的时光,充实自己,为将来就业、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如果有意愿、有条件,不妨趁年轻多读几年书,继续深造,同时也多一点时间看看这个世界,因为工作或成家后,势必要分散一些时间和精力,这种可以安安静静好好读书的时光就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