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河南校友会主办“中国工矿泰斗:孙越崎先生复旦大学校友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老校区)孙越崎先生雕塑广场隆重举行。
揭牌仪式在庄严雄壮的复旦大学校歌中开始,复旦大学校董、河南校友会会长、河南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瑞清先生对孙老学长成长历程进行了系统的评介,特别是对复旦精神薪火相传,为校友不忘母校之恩,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会上,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解伟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了解孙老学长和焦作工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同时,也对河南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期待。
会上,河南校友会校友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师生代表共同出席揭牌仪式,谭瑞清会长和解伟书记为研学基地揭牌。会后,大家还参观孙老学长在焦作工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工作的办公楼和校舍旧址。
复旦大学校友总会、绍兴市复旦大学校友会发来贺信祝贺!这次揭牌仪式是为庆祝母校迎来120周年华诞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践行校友总会提出“双向奔赴、共同成长”新校友工作理念的具体行动。通过“研学基地”建设,共同推进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为校地合作、双向赋能、互相成就、校友成长、母校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复旦人的智慧和力量。
孙越崎先生(1893年10月16日---1995年12月9日)189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会稽山同康村,孙家以“耕读传家”为训。少年的孙越崎天资聪明,毅力坚强。从绍兴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13年考入“复旦公学”,在校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反对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这个《二十一条》等于中国是日本的殖民地。孙越崎痛感国之艰,真正地独立富强起来,恐怕还要走过很漫长、很崎岖的道路。为了铭字,他为自己取名“越崎”(越崎二字在绍兴话里和毓麒的发音一样),意思就是救国图存,务使中国越过崎岖而达康庄。这个“名字”伴随他一生,也影响他一生。他在北洋大学读书期间,参加天津的“五四”运动,大力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1934年11月,他留学归国,被民国政府派到焦作担任中福公司总经理一职,并兼任焦作工学院的常务副董事长(董事长由河南省主席兼任),他积极向学生宣传实业救国的思想,他提出“钢铁是机械之母,煤炭是动力之源”的思想,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产生历史性的影响。特别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他作为焦作工学院董事长为保存学校有生力量,指令学校西迁陕西,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为保护学校的生存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河南理工大学虽经岁月磨练,风雨砥砺,却始终坚持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为我国矿业高等学府铺下一块坚实的基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孙越崎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入工矿企业调研,为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995年10月20日,孙老学长被聘为焦作工学院名誉院长和名誉教授。
百年弦歌不辍,世纪薪火相传。孙老学长不仅心系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还不忘母校复旦大学。他所倡议发起的“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已举办17届(每两年一届), 30多年来,“复旦世联会”不仅是一张海内外校友靓丽的名片,也成为地方政府招才引智的平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孙老学长的活动,不仅是对孙老学长精神传承,也是对复旦大学精神的弘扬,更是对河南理工大学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揭牌仪式,将进一步加深复旦大学与河南理工大学的联系,促进双方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通过研学基地建设,激励复旦、河南理工的学子,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为老一辈创下的基业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来源: 复旦河南校友会